第十二章 欲取郡鄉為宛行

“女婿養子?”高師盛愕然過後,定下心神,轉念想明白了,答道。

“此必然是井伊家不願讓高氏進入引佐郡,可又見我的徒眾已經擅入郡裡,佔據要衝,修築莊園,才想要將用聯姻的手段將我收攏為一門眾······至於迎立我高氏子孫為家督,竊以為絕不可信!”

“為何?”

“井伊直親以有一子,再過上幾年就能元服,到時候直平公將之收為養子,許諾自然也就無法作數,況且我兩年前便已經成婚,即便成婚也是側室,庶子如何能夠當井伊氏的家督?”

高師國對自己孫兒的判斷很滿意,做人處事,正該謀而後動,若是聞言輒喜,見小利而忘命,只能說是個目光短淺的勢利小人。

高師國拈鬚笑道“不錯,我也是以此來答覆對方,可井伊家堅持希望你能入繼,你覺得是為何?對於本家又有何利弊?”

“井伊家所為當是一來,為了避免宛行分離,引狼入室;二來是為了能夠快彌補,因出陣信濃而折損的人口。”

高師盛手下的上千徒眾湧入引佐郡,再加上有高師國、朝比奈元長兩人在背後面推波助瀾,井伊家一個應付不當,就有可能真的被反客為主,讓外敵將引佐郡割裂開來,篡奪了井伊氏的家業。

反過來說,若能將高師盛併入為一門眾,不僅可以避免宛行丟失,還可以補充出陣信濃而折損的青壯。

地頭武士看重名田,而豪右國眾則更看重領內的人口數量,人口越多,莊園開墾名田的數量才會越快,徵調軍役雜兵的數量才會越多,可以徵收的年貢自然也會增加。

丁口大量損失,如果光靠百姓自己緩慢恢復,最快也好十來年,才能讓一個孩童長大成年,其中還伴隨著不低的夭折率。

吸收外來人口,恢復減少的民力,就成了最合算的做法,但流民多是臨近郡鄉的百姓,時長有豪族為此產生爭鬥,故而今川家為了減少糾紛,一直嚴格限制百姓流亡別郡,同樣也禁止豪族隨意接收大量流民入境,一次來均衡各郡豪族的勢力。

井伊家有迎入高師盛做養子的想法,也就不足為奇。

“至於承繼家督之位,大抵最後會不了了之,立嗣之言實難為信,反而要招致駿府的不滿,此為弊端。但如果此回聯姻成功,本家就能將勢力範圍擴張出去,一舉打破遠江豪族的壓制,與三河櫻井松平氏接壤,進而將整個敷知郡收入囊中。”高師盛答道。

武家為了應付繼嗣問題,演變出來各種後世看來稀奇古怪的手段,比如兄長收養親弟,祖父收養外孫,嫡女嫁給庶子,女兒嫁給孫子;不斷過繼傀儡家督,而真正的本家擔任家宰,操縱家中事務,甚至還有大名反向入繼家臣,讓家臣入繼主公家中,如此種種不勝列舉。

駿府城目前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法,如果井伊直平收養自己曾孫兒奧山直親的兒子,將重孫當做養子,那繼承家業的優先權,就會自動排在高師盛兒子的前面,所謂立為家督,就是個笑話罷了。

高師盛與次郎法師成婚後,駿府便無法透過聯姻手段,吞併掉井伊家,甚至為了避免井伊家與高氏合流同宗,勢力過於膨脹,還會主動支援奧山直親之子,來繼承井伊家。

可以說,井伊家若是達成了圖謀,簡直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全部的利益最大化。

遠江高氏這邊,亦是要有所收穫的。井伊家有意割讓的領地,躲在臨近敷知郡與三河國的地方,高師盛的領地就可以將整個敷知郡圍攏起來,在本家的支援下,慢慢地進行蠶食鯨吞,敷知西郡稱得上名門的武家,唯有濱名氏一家。

但濱名氏宗家闇弱已久,早就被各家庶流架空,分家們為了湖北的宛行地,爭鬥不休,絕非是高氏一門的對手。

只要將整個敷知郡,變成遠江高氏一門的宛行地,引馬城的本家就能成為真正可以比肩松井、朝比奈氏的縂旗頭。

高師盛也可以從中分割到,最大的一塊宛行地,甚至可以藉助女婿的身份,來對井伊氏的家事指手畫腳,有井伊家的支援和調解,也更容易在引佐郡站穩腳跟,最大程度上避免因為郡鄉排外,以及爭奪水源、開墾名田而引的百姓一揆。

“如此,待我上承駿府過後,若是治部大輔沒有袖書傳下,這樁婚事便就這麼定了吧?”見自家孫兒明白了此事的重要性,高師平也就不用多言。

駿府這些年,仰仗高氏的地方還有很多,料來也不會過於駁斥此等提議。

高師盛答道“悉聽祖父大人安排。”

納娶側室,並非是他個人之事,身為武家嫡系子弟婚姻大事,也是家中用來進行利益交換的籌資。

之前家中同意他迎娶公卿姊小路家的女兒千花院,那是為了避免他妻族勢力過大,反過來威脅尚家督繼承人的位置,現在納娶井伊家的次郎法師,則是為了擴張宛行。

高師高終究年紀大了,坐的時間太久,就有些精神不濟,他最後說道“你若押領引佐郡,不可不提攜家中的從弟們,你來之時,我已經讓家臣選出一些才器足以出仕的子弟,待臨走時,可選出一些合用之人,跟著同去赴任,也好作為家臣郎黨。”

遠江高氏延續了鎌倉時的武家風俗,凡有出仕必登用同族為家臣郎黨的傳統。對家臣團的出身來歷極為看重,高師盛現在麾下的這些人在高師國看來,皆不如同宗族人可信。

分出一部分庶流子弟,既可以擔任高師盛的譜代家臣,同時也可以為本家分擔部分壓力。

“諾。”隨後又問道“孫兒此行前往駿府,不知祖父大人可有話要囑咐?”

“謹言慎行。”高師國說完,擺了擺手,示意他可以退下去了。

佛堂外夜色已至,院中也已經有婢女點起長明風燈。見到自己祖父有些乏累,且沒有其他事情要交代的了,於是恭謹拜辭。

喜歡戰國之高氏物語請大家收藏戰國之高氏物語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