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楊延昭中招(2 / 2)

小說:少年戰歌小說 作者:步槍子彈

“哎~”王貴長嘆一口氣,說道:“罷了,我勸不了老哥哥你。但是我想問老哥哥一句。大少爺若是退了,野乞部族的騎兵,能否擋得住郭達的遼兵?”楊延昭傲然道:“擋得住擋不住,與老夫何干?”王貴冷聲道:“一旦野乞部族兵敗豐州,郭達進駐豐州。你楊家和我王家,就會成為千古罪人。”

楊延昭眉頭橫立,他已經從王貴話裡聽出了王貴的意思了。不過,他還是不肯認輸,他梗著脖子,說道:“縱然遼人進入豐州,老夫也會拼盡全力,不讓遼人犯邊一步。”“呵呵呵~”王貴搖頭一笑,說道:“老哥哥,你這是在自欺欺人。當初咱們守著雁門關,面對遼人尚且心有餘而力不足。

一旦讓遼人繞過了雁門關,直接進入到了這豐州。到時候,代州北境無險可依。遼人大舉南下,你我又能阻擋得了幾人?到時候,你就只能放開代州,任由禁軍進駐。一旦禁軍進入到了代州,你楊家又如何立足?就算這些你可以不在乎。

可是禁軍的步卒,對陣遼人騎兵,特別是在代州和豐州這一塊的平原上,誰強誰弱?到那個時候,想要擋住遼人的南侵的腳步,就必須有近二十萬的禁軍,屯駐在代州。你覺得以我朝的特殊,陛下會允許二十萬禁軍駐守在代州嗎?

陛下會允許禁軍掌控在別人手裡嗎?只要禁軍稍有不對,遼人就能大舉南侵。到時候這中原大地,必將陷入到重重戰火中。我漢家百姓,也會陷入到水深火熱當中。難道這些,你看不到?”

楊延昭瞪著眼睛,呼吸急促,可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不得不承認,王貴說的話,句句在理。王貴長嘆一聲,說道:“是成為一家之賊,還是成為整個民族的大賊,全在老哥哥一念之間。”

王貴的描述很好理解。所謂的一家之賊,就是說背叛了趙氏,成為趙氏眼中的家賊。所謂的民族之大賊,就是說背叛整個民族,成為民族的大賊。然而,這兩個選擇擺在楊延昭面前,讓楊延昭很為難。楊家拿下豐州,鎮守豐州,無疑是背叛了趙恆,可是這對民族而言,卻是一件大好事。

別的楊延昭不敢說,在鎮守豐州這件事上,楊延昭絕對能做到不讓遼人侵犯一步。甚至楊延昭還能保證,在楊家的男丁沒死絕之前,遼人都不可能透過豐州,進入到中原境內。可是,作為一個忠臣,並且是一個耿直的忠臣。

這麼做就違背了他為人臣子的道義。反過來看,放任豐州自留,讓遼人拿下豐州。這無疑是看著遼人開啟了中原的門戶,給遼人南侵的一個可乘之機。這對民族而言,是一個巨大的禍端。

若是老楊沒有碰見此事還好,可是如今碰見了,他又怎麼能置之不理?難道真的要他看著百姓們陷入到水深火熱當中。說來,也是因為豐州、代州、勝州,三州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地形,才會造成今天的局面。

勝州和代州的東北邊陲,一座大山綿延而過,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屏障,雁門關守在了代州這邊的大山山口上,擋住了遼人南侵的腳步。勝州就成為了另一個的大山山口。而且大山的山口也是一個壺口形狀的。遼人很難從勝州突破,大舉南侵大宋。

因為遼人大軍一旦想要突破勝州,就只能從豐州借道。這首當其衝的就和党項人先對上了。遼人想要對付党項人,也得花一些手段。等到他們消滅了党項人,再侵入大宋的時候,大宋早已在代州佈置好防線了。

所以從勝州入侵,等於同時挑起了大宋和党項兩國的戰爭,有點得不償失。但是,郭達拿下了豐州以後就不一樣了。豐州地勢平坦。一旦遼人拿下了豐州,就相當於有了一個屯兵的地方,也相當於有了一塊緩衝的地方。遼人不僅可以不斷的向豐州屯兵,也可以藉著豐州,不斷的侵入到大宋境內,對大宋造成破壞。

一旦讓他們找到了機會,豐州的遼兵,就會長驅直入的攻入大宋。可以說,在西北,豐州是一個兵家必爭的地方。而如今,要不要豐州,這個兩難的選擇就擺在老楊的面前。楊延昭很猶豫,他既不想成為一家之賊,也不想成為民族大賊。陷入到了猶豫中的楊延昭,皺著眉頭癱坐在了椅子上。

王貴見到楊延昭如此憂心困惑,他也有些於心不忍。王貴出聲道:“老哥哥,你不能鑽牛角尖。拿下豐州這塊地方,對大宋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這並不影響老哥哥你依舊是宋臣的事實。

楊家雖然不能像以前那麼做了一個純粹的將門。但是楊家可以成為像折家那樣的蕃兵。”王貴一語點醒了楊延昭。楊延昭緩緩的站起身,鄭重的點頭,說道:“你說的有道理。老夫確實鑽牛角尖了。不論陛下會不會問責,先拿下豐州再說。只要把豐州拿在手裡。老夫也算對得起天下百姓了。

如果陛下真的要問責,老夫大可交出代州和豐州,由其他人去掌管。只要這兩地在我大宋手裡。老夫就對得起天下百姓,對得起陛下。”王貴扯了扯嘴角,他覺得自己這位老哥哥想的有點美好了。一旦拿下了豐州,再想交出去,只怕由不得楊延昭了。

畢竟豐州是大少爺打下的,真正能決定豐州去留的只有楊德政。而且,楊德政現在羽翼豐滿,手裡貌似握著三萬兵馬,再加上楊德政似乎已經和幽州的楊鵬攪和在了一起。有幽州幫襯,楊德政根本不需要動用楊延昭手裡的這一群戰鬥力薄弱的大同軍,就能掌控整個豐州。

到時候,豐州上上下下都掌控在楊德政手裡。豐州的去留,只有楊德政一個人能決定。就像是現在的代州政務一樣。王貴旁觀者清,看的清楚,但是他並沒有說穿此事。隱隱約約中,王貴猜測到,幽州在布很大的一個局應該是在佈一個大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很明顯,這個大局是對楊家極其有利的。王家作為和楊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家族。自然也向往著楊家能往更好的一面發展。如今,王貴也幫不上楊德政什麼忙,他只能儘可能的說服頑固的楊延昭,不去給楊德政搗亂。

在王貴的勸說下,楊延昭想通了其中的‘關節’,心中的困惑也就沒那麼深了。當即,他板起臉,朗聲道:“派人密切的關注著豐州的動向,一旦找到戰機,老夫就率領大同軍進入豐州,給他們一個迎頭痛擊。”

王貴果斷的領命,退下去了。今日在楊延昭帳篷裡這件事要是傳出去,恐怕很多人都會懷疑,楊延昭這麼利害的一個人物,為何會沒有副將王貴看的透徹?

其實這件事很容易解釋。楊延昭是一個當局者,王貴是一個旁觀者。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件事最重要的關節是楊德政。楊延昭一直以一個封建家族大家長的眼光看待楊德政。在他眼裡,楊德政是孫猴子,他是如來佛。任憑楊德政有通天的本領,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當然了,這也不是楊延昭一個人有這種想法。幾乎封建家庭內,大部分的大家長,都有這種心態。王貴不同,王貴雖然是老楊的副將,和楊家的關係不一樣,可是他始終不姓楊。所以,王貴會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楊德政。

從最初接觸,到如今。楊德政給王貴的感覺,就是一天一個變化,而且每一次見面,楊德政都會比以前更利害。甚至,王貴覺得。楊德政這一隻已經成為了鬥戰勝佛的猴子,楊延昭這個如來佛未必壓得住。

而且,楊延昭手裡,目前只有一支還沒有成型的大同軍。而楊德政,不僅擁有一支已經經過了磨練的復興軍,甚至還有幽州這個天然的盟友在。因此,以後的楊德政,註定不是楊延昭能夠壓得住的。從而,在這件事上,並不牽扯到個人的智慧。

只是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風景不同而已。楊延昭這邊既然已經決定了隨時參與到豐州的戰事裡,那就沒有退縮的意思。為了能夠讓大同軍繼續駐紮在外。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17K::-->

喜歡少年戰歌()少年戰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