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章,遷都燕京(1 / 3)

小說:少年戰歌小說 作者:步槍子彈

因為,大明要遷都燕京了。

大明六年三月初,楊應平受到雍州牧,都督西北諸軍事張翔和燕京營造大臣蔡懷水的聯合奏請。

兩人奏報說,燕京城和紫禁城,已經全部竣工。懇請陛下遷都燕京。

燕京工程從大明二年十月開始動工,到大明六年三月竣工,修建了近三年半的時間,用工六十餘萬,耗費錢糧兩千多萬,終於大功告成了。

楊鵬看著蔡懷水手繪的燕京城和紫禁城圖畫,心馳神往,龍顏大悅。

楊鵬幾年沒有去燕京了,他不知道燕京的工程怎麼樣。可如今僅僅看著圖,就感到一種巨大的震撼。

天子將圖展示給群臣觀看,群臣無不驚歎:天下第一城!

光看這圖紙,就能想象燕京城的絕世風采了。

黃光讚歎著說道:“臣昔年讀杜牧《阿房宮賦,班固《兩都賦,左思《三都賦,皆為賦中宮室之美,華闕之大而嘆。如今看我大明燕京,當真是體象乎天地,經緯乎陰陽啊。”

傅劍嶽撫須道:“坤靈正位,太紫圓方,宮闕巍巍,天閣蒼蒼。山河幽幽,表裡茫茫。誠乃天朝之都也!”

湯時典道:“以臣所見,更甚先唐長安城啊。而且這格局,仍不失當年長安城樣貌,大有復原氣象,這就更加難得了。”

群臣紛紛恭賀,皇帝和皇后都是心中喜悅。

“諸卿可有《燕京賦獻上?”楊鵬笑吟吟的問道。

文臣們一起露出為難之色。

這宮賦體的大賦,本就不好寫。加上珠玉在前,如《兩都賦、《兩京賦、《上林賦、《三都賦、《西都賦,其實已經寫盡了,無法越前人了。

這就如同:“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又如,蘇子《水調歌頭後,何人能寫中秋詞?

這樣的情況下,要想寫出力壓前賢的都城大賦,實在太難了。

“陛下,臣無能,沒有《燕京賦獻上。”湯時典有些羞愧的說道。

楊鵬哈哈大笑:“無妨無妨!唉,文先生也在告愧,說他搜尋枯腸,也寫不出比前人更好的西都大賦,只能作罷。”

文臣們這才鬆了口氣。

楊鵬很滿意的將目光從圖畫上收回,下令道:“傳旨,三月十二,遷都燕京!”

“遵旨!”

遷都事宜早就準備好了。三月十二不過是黃道吉日而已。

天子詔書一下,整個大明朝廷立刻開啟了遷都大政。

大明朝廷在汴京呆了不到四年,就又要遷入燕京了。不過,汴京作為至關重要的東都,以後也會重修,將來也少不得御駕經常東來駐蹕。這汴京,可不是其他都城可比的。

其他不說,單說今年就要復原的汴京西苑,就是大明一等一的林園勝景,冠絕天下,天子怎會不來?

內政府和禮部的官員,先行一步北入燕京,準備遷都大典。禁軍和大安府,憲兵司,也分派人手西去長安,負責天子安保警戒大事。

五日後,大明六年三月十二,大明皇帝楊鵬率領皇室、文武百官、禁軍、侍衛、宮人七萬餘人,在汴京百姓的哭泣聲中,浩浩蕩蕩離開東都汴京,從汴京北上燕京。

華夏1o13年三月十八,天子到達烽都大營。張翔親自在烽都關迎接聖駕。

“臣張翔,拜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稟奏陛下,燕京城和宮室內外,皆已經清理完備,數十萬勞力已經全部撤離燕京。”

天子走下御輦,親自扶起張翔,“張翔辛苦了,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君臣兩人挈闊已久,一切盡在不言中。

三月十九,皇帝法駕過盧溝橋,來到燕京城郊。

關中的燦爛春光之下,一座巍峨壯觀的巨大城池,坐落在高塬之上,出現在所有人眼前,明明近在咫尺,卻如遠在天邊,遠在雲霄。

雄偉,威嚴,恢宏,蒼茫…給人一種極具霸氣的視覺震撼。在藍天白雲和渭水的襯映下,猶如天城。燕京!

“壯哉!”楊鵬讚歎道,“我大明天朝之都,自當如此!”

即便這燕京城楊鵬和楊彤參與了設計,也早看過圖畫,可此時站在燕京城下,仍然感受到極度的視覺震撼。

燕京城是在先遼幽州城的遺址上修建的,所在地勢是幽州平原最高的一塊土塬之上,本就具有高屋建瓴之勢。加上宮闕巍峨,城牆高大,就更有俯視關中之態。

人在燕京城外,需要仰視雄城。

楊鵬知道,大唐長安城面積達到八十一平方公里,周長七十二里,已經極大。可是他重修的燕京城,面積達到上百平方公里,周長八十里!光說面積,就比當年的長安城更大一籌。

燕京城有九道城門,城牆高達五唐丈,厚三唐丈,俱用磚石堆砌。而且每隔十丈就有一座堡壘和炮臺,固如金湯。數年來,光是修建這八十里長的城牆,就用了二十萬勞力。

為了燒製城磚,城牆外挖了一條十丈寬,兩丈深的壕溝,引水入夠,成為護城河。

如此高牆深濠的巨大城池,就是十萬敵軍兵臨城下,也只能望城興嘆,無可奈何。

雖說參考了先唐長安城的佈局構造,某種意義上算是還原。但是楊鵬並沒有使用唐代九門的名稱,他覺得諸如春明門、明德門、金光門之類的名稱不夠高大。

於是,他賜予大明九門的名字,以古九州命名,分別是天雍門、天冀門、天豫門、天青門、天揚門等,楊鵬眼前的城門,就是燕京東城的中門天豫門。

巍峨的城樓之上,一杆大大的明字大旗,在春風中招展,還有代表大明皇室的國旗:龍鳳呈祥旗。

十餘丈長,三丈寬的的護城河之後,是一道巨大的城門,城門最上面,是“燕京”兩個隸書大字,在下面是“天豫門”三個稍小的隸書大字。

護城河邊,跪滿了前來迎接的內政府和禮部官員。他們提前一段時間到長安,已經準備就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