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六章 患 京師 盛京(2 / 3)

小說:順明烤魚 作者:特別白

這文章文辭中上,算不得一等一的精彩文字,可所說所引,則都是最切中時事的例子和典故,並且語句之中,自然而然的能看出一股憤懣辛酸之氣,好像是滿腹苦悶,卻無數訴說,只能透過這文章一抒胸臆。

《飛將軍賦》突然出現在江西會館的一封書信中,據說是江西某士子抄錄江南某文會的文章,覺得精彩,所以給在京師的同門觀看,先是江西籍計程車子們,然後慢慢的擴充套件開來,大家誰都不敢把這文章拿到明面上來評點,因為這裡面的文字幾乎是給近年來大批被處斬和定罪的文武大臣們翻案。

可越是這等違禁的文字,則傳看的人越多,流傳的速度也越快,更不要說京師之中有多少那些獲罪大臣們的親朋故舊和同情者。

昔人已去,文章所說的畢竟還是今日的事,不需要明眼人也能看出來,這《飛將軍賦》到底是說誰。

《飛將軍賦》中種種的典故例子,所列舉的功績,所獲的罪名一項項列出來,讓人感覺盧象升、孫傳庭、鄭崇儉等人的遭遇是何等的冤屈,朝廷的判罪是何等的荒唐,崇禎皇帝的勤儉英明形象,在看過這文章之後,肯定心中會有個大大的疑問了。

另外,還讓人忍不住擔心那老實巴交,不計得失,捨身為國的鎮東將軍李孟,他立下了這般的大功,可卻被朝廷如此的對待,真不知道將來會如何,莫非這一次,朝廷又要依照舊例,自毀長城。

眼下滿清韃虜和蒙古韃子都好端端的還在關外啊,那闖賊和曹操還有八大王正在中原腹心一帶肆虐,並且勢頭越來越猛,朝廷可千萬不要做什麼糊塗事。

正月期間,京師、北直隸計程車林清流,被種種的手段把情緒煽動了起來,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輿論潮流,朝廷不能寒了天下將士的報國之心,不能自毀長城,至於要想解決這些事情的具體做法,眼下則是重賞有功的大將李孟。

士林清流慣於批評朝政,如果士林和清流們的輿論高漲,朝堂上的官員們也會被受到影響,他們也曾經是士林眾人,多少也要考慮士林風評,自從文士開始結黨以來,多少大佬因為被輿論抨擊,而狼狽下臺的,這也是前車之鑑啊!

對於這篇作用巨大的《飛將軍賦》,老太監劉福來和孫傳庭小酌聚會的時候,曾經笑著誇讚道:

“伯雅(孫傳庭的字)這篇文章,足以趕得上咱們山東一萬大軍啊!”

對這個誇獎,孫傳庭笑而不語,許久才是回答了這麼一句話:

“也是把心中的話說說……”

孫傳庭從入仕之後,就是為這大明朝盡心竭力,身為文臣,卻披甲衝陣,幾次出生入死,立下了驚天動地的大功勳,但到了最後,卻因為皇帝親信的幾句讒言被抓到天牢中待斬等死,若是山東救他出來,他的命運就和那鄭崇儉一個模樣。

再怎麼忠心愛國,再怎麼受聖賢的教育,被朝廷這般的對待,心中怎麼會沒有怨氣,此次膠州營在京師的舉措,都是孫傳庭來一個個步驟的佈置,把膠州營打造成受到委屈,卻沒什麼怨言的忠厚形象。

並且在輿論上,讓朝廷和皇帝徹底的處於被動的局面,當日間他和劉福來以及山東系統內幾個來自京師的頭目商議的時候,眾人都覺得孫傳庭的這個計劃雖然會有效,但朝廷卻未必會按照預料來行動。

山東兵馬立下大功,已經是天下人都看到的事情,難倒朝廷要裝做瞎子,不聞不問嗎?

但事情的結果卻讓眾人都是瞠目結舌,朝廷的反應還真就是不聞不問,裝做瞎子了,本來說要有個獻捷的儀式,誰想到到了後來,竟然搞了個崇禎皇帝身體不適,回宮調養……

這種種的事情和遭遇,膠州營的各個情報系統都是動用了最高階別的資訊傳送,不怕耗費巨大,務求這些訊息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傳送到山東相關人員的手中。

平日間膠州營的訊息通傳系統只是在軍隊和商行內部執行,此次則是第一次按照驛站的方式執行,整個山東都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受到京師這些情況的通報,把山東的報捷兵馬在京師遭遇的種種,明明白白的展現在眾人面前。

山東地方、甚至是膠州營內部,都有許多覺得朝廷是正統,崇禎皇帝是大義所在的人士,畢竟大明已經是存在了這麼多年,很多東西在人的心中都是根深蒂固,不能動搖的。

孫傳庭明白這一點,他就是要用這皇帝和朝廷的所作所為,來讓這些抱有幻想的人們徹底的死心。

讓他感覺到欣慰的是,朝廷在這一點上和他“配合”的很不錯。

那《飛將軍賦》自然是孫傳庭的手筆,孫傳庭出身科舉,不過對於文辭詩賦卻並不精通,但這文章卻是帶著自己的怨氣出手,詩詞歌賦,蘊含真情者動人,這文章實際上就是抒發孫傳庭自己的悲憤和感慨。

有他自己的真情實意在,又有他這個層次的所見所聞,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是震撼人心,效果極為的強烈。

偏偏正月下旬,就連朝廷的反應都是在孫傳庭的算計之中,錦衣衛和東廠的番子開始在暗地裡查禁這文章。

這種行為,無疑是讓這篇文章引起了更大範圍的注意,加上市井之中的種種傳聞,整個京師的輿論都開始變得沸騰,指責朝廷涼薄,苛待功臣的輿論更是越來越盛,總算是把朝廷成功的架在了火上去烤。

京師是天下間的中心,這樣的輿論風波,肯定會透過京師向外傳播,擴散到各個省份,除卻讓天下人對朝廷和天子產生懷疑之外,卻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證明了膠州營的這場大勝,這場勝利對任何人來說,都太過匪夷所思,只有透過朝廷,這個目前意義上的最權威聲音發出去,才是最有效的證明。

本來以崇禎皇帝這個層級,下面的人想要隱藏訊息,他根本不可能知道,但這《飛將軍賦》卻不知道因為什麼從田妃那邊傳了進去,崇禎皇帝對大臣和內官在心底就有一種不信任感,有時候也透過自己的後宮親屬來蒐集一些情報之類的東西,結果莫名其妙的,田妃這個方面,有人給送上了這個。

崇禎皇帝這等好面子如同好命的人物,看見這文章之後,當即是火冒三丈,下令徹查,正月間,當差的也大多在家過年,倉促間哪有那麼多的力量來動用,何況這文章流傳的方向都是文人士子,甚至是某些官員手中。

這些讀書人不是自己有身份,就是家中有身份,動了一個,扯出一幫,錦衣衛、東廠、順天府這些人也不是傻子,敢去貿然的得罪這些人。

何況一篇文章,上面寫的都是違禁的事情,大家也不會傻乎乎的在明面上閱讀傳頌,又去那裡才能抓到,令人想笑的是,要想去查個究竟,目前最顯眼最容易下手的方向居然是田妃的家人。

去碰田妃的家人,皇帝的孃家人,那真是嫌自己活得命長了,還是按部就班的走程式吧,這些辦差的人,心中不知不覺的實際上也是被這篇文章所影響了,那些立有大功的忠臣武將都是被皇帝殺掉,何況是自己這些下面辦差的,事情做的越少,責任也就越小,還是少惹些麻煩為妙。

京師的追查,在某種形式上成了對這篇文賦的一種宣傳,大江南北關心時事的文人士子們,怎麼說也要看過這《飛將軍賦》才能出門,這江南的東林士子因為他們力挺的周延儒因為謊報軍情、然後被查出來有大宗的貪墨之事獲罪下獄,等著被處斬的訊息灰頭土臉,眼下有這麼一個轉移大家注意力,又可以抨擊朝政的機會。

一時間也顧不得什麼李孟是江南士林公敵,紛紛的撰寫文章,做義憤填膺的模樣,抨擊這朝廷涼薄,苛待功臣,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崇禎皇帝在皇宮內,一連打死了三個犯了小錯的宦官,在外廷上也是大發雷霆,可朝廷倉促間如何能拿出應對的手段,這樣的事情,自己沒有一點的理由,要是解釋或者是駁斥,那隻能是越描越黑。

現在還能怎麼做,所做的只能是捏著鼻子封賞了,但如今這樣的局面,總不好朝廷發話,主動的去給別人送賞,可膠州營被那樣的冷遇之後,想必不會有那個臉面主動貼上來獻捷了,這件事該怎麼了局下臺,還真是為難。

在韃虜還沒有具備大炮和各種攻城能力的時候,在他們的蟻附圍攻下,卻也很少有城池能夠守住。

當時的滿清所倚靠的就是“用間”,每到大戰緊迫的時候,往往有內應在城內協助,很多看起難於登天的戰鬥,卻在這些無恥的叛徒協助下輕易的取勝,自老奴努爾哈赤的時候,這個法子就經常的應用。

到了皇太極手中的時候,更是保持了這個優良的傳統,京師政壇動向,明軍的戰略戰術,很多都能透過細作窺探掌握。

京師朝廷,對於各種訊息的保密,被人戲稱為是篩子,這篩子不光是對內就連對外也是一樣的。

京師城中有什麼風波訊息,關外的盛京知道的時間並不會比關內晚太多,甚至要遠遠的早於江南各省。

自從阿巴泰在草原上大會各個部落,然後在十一月率領大軍進入關內之後,這支徵明軍隊的訊息就越發的短少,只能偶爾透過在北直隸的細作透過很漫長的傳遞傳回盛京,到了十二月之後,訊息更是完全的斷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