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七章 迷茫 破局 自信(2 / 2)

小說:順明直播 作者:特別白

“這次回來,想要為父給你們帶些什麼嗎?”

他的確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一個五歲,一個一歲多一點,從來沒有出過濟南的兩個孩子,能知道什麼河南特產不成,當然不會有什麼回答,李孟也不追問,只是站起來朗聲的笑道:

“我給你們帶天下回來吧!”

……想到自己的家眷子女,總歸是心中愉快不少,門外的親兵通報“袁先生到”,李孟搖搖頭,自己的思緒也是中斷了下來,但那種疲憊無力感卻仍然沒有消除。

為一件事情奮鬥,奮鬥的過程讓人激動,讓人昂揚,可目標近在咫尺的時候,卻不知道將來該幹什麼,一種頗為無趣的感覺。主簿袁文宏此時是最忙的,各處安排,情況的聯絡,都要透過他這個聯絡員進行,李孟朗聲應了一句。

親兵們替袁文宏開啟了門,袁文宏一走進門,卻看見李孟以一種很鬆垮的姿勢坐在那裡,看見自己進門,才挺直了身體恢復了平時的軍人做派,袁文宏也看見李孟的神情有些蕭索。

難得見到大帥會是這般的模樣,袁文宏心下詫異,他卻不敢有什麼疑問,只是低下了頭,躬身走了進來,懷中抱著文案,肅聲開口說道:

“大帥,各處的回信都已經是到了,那邊也已經是過了偃師準備上岸了。”

李孟呼了口氣,用手拍拍額頭,理理思緒,這才是開口詢問道:

“這邊各處佈置的久,你這邊叮囑親兵營,保證各處的快馬往來,莫要耽誤了訊息就成,然後今日送給河北軍一封信,讓張江轉交給高第。”

袁文宏點頭答應,連忙取出了紙筆走到邊上的書案鋪開,李孟稍微沉吟,就是開口說道:

“高第,我不想多殺漢人,你或者是領一參將銜去草原打滿韃,或者是去死,見信回覆,不回覆就去死!”

袁文宏面無表情的把信箋記錄完,送到李孟手中看完確認,取來李孟的銅印蓋上,然後當面火漆封裝,李孟拿出腰間的匕首倒轉,印在火漆上,袁文宏接過然後裝在了木匣中,這是急信的手續,等下直接就是親兵營某人過來領信然後騎馬去往北方。

儘管大戰將近,可李孟這居中排程的卻已經是安排好了很多的事,目前開始運轉,他關注的反倒不宜太多,袁文宏簡單確定了幾件事,就準備告辭離開,從進來的時候看大帥的心情很沉重,還是不多叨擾的好。

“袁先生,你可知外人如何評價咱們山東?”

袁文宏一愣,倒是隱約猜出幾分李孟的想法,稍微斟酌下,開口說道:

“山東兵馬應時而起,乃是英雄出世,救黎民於水火之中,自然是萬民敬仰,眾望所歸。”

讓一名山東名士能說出這種不太通的詞語倒也不容易,李孟卻也是自知,眼下各方勢力彼此廝殺,遭殃的都是百姓,保不準這順軍控制下的百姓如何的仇恨明軍,膠州營也是過來與順軍為敵的,自然不會有什麼好印象。

李孟也從清查司在各處打聽來的訊息中知道,就連屯田田莊之中,也經常是有人口出怨言,認為是屯田戶如同牛馬。

話說到這裡,李孟又是沉默了下來,一邊的袁文宏低頭噤聲,只感覺到渾身發涼,也不知道今天的大帥到底是個什麼狀態,可他知道,要是一時應對不慎,對自己就是殺身之禍。抬頭偷瞄,看見坐在那裡的李孟依舊是低頭沉思的狀態,袁文宏也有些急了,大戰將近,一軍的主帥卻在這裡胡思亂想。

現在的李孟所代表的不光是他一個人,而是整個的山東文武集團,他要領導這個集團不斷的向前突進,奪取整個天下,如果作為整個集團首領的他迷茫了,那麼大家要怎麼做,很有可能都是個粉身碎骨,殺身滅族的下場。

“大帥,這等傷懷悲秋的風雅事還是等到天下安定之後再琢磨不遲,眼下雖然是大功將成,可畢竟未成,大帥卻這般模樣,莫要忘了手下的千軍萬馬和億兆黎民。”

一向是恭恭敬敬的袁文宏突然間上前一步,聲若洪鐘的喝出來,李孟倒是一愣,抬頭看著站在面前的袁文宏,這名一直是文質彬彬的主簿此時滿臉漲得通紅,瞪著自己,李孟的迷茫卻是散了,那袁文宏又是急切的喝道:

“為人主者,當胸懷天下,不以一草一木存亡為念,下官斗膽揣測,大帥可是對這屍山血海厭倦了,可是覺得刀下死人太多,大帥,咱們山東兵馬殺人無數,可因為咱們的殺人才有更多人活。”

袁文宏所說的,卻正是李孟所想的,儘管漸漸的融入到這個時代之中,但李孟前世不管是作為軍人還是作為金融押運員的時候,都沒有殺過人,甚至沒有傷過人,來到這個時代之後,直接和間接死在他手上的人已經可以用十萬來計算。

平日裡專注於建設、練兵、大局佈置,合縱連橫各項事務,心無旁騖,也就不想這些,可如今天下間勢力分分合合,大概就是確定了幾方,李孟這邊又是做好了各方面的應對,局勢已經是簡單了起來。

這局勢簡單,免不了就要多想事情,沒想到死在自己手上的人,韃虜倒還是好說,可想想幾次十萬人以上的大戰都是在關內進行,死傷的都是漢家子弟,李孟常想自己有天下之念的時候,就是為了讓這天下太平,華夏的黎民百姓不用受著明清鼎革之苦,不用在接下來經受那幾百年的黑暗時代。

可死人實在是太多了,自己在戰場上殺掉的那些人,可能是田裡的農夫,可能是小商販,甚至可能是文人士子,他們都是這華夏的子民……

方才袁文宏的直諫叱吒,真是解開了李孟的心結,山東兵馬殺人無數,可正是因為這殺人無數,才活人無數。

殺更多的人,卻因為這殺人而救活了更多的人,李孟依稀記得現代時候看報紙留下的某個印象,說的就是明末清初的時候,山東數次大饑荒,滿清入關劫掠五次,為害最烈的兩次都是在山東,農民起義,官軍和義軍廝殺,屍體被周圍的饑民吃光,這就是活生生的人間地獄。

到了滿清統治山東的時候,山東的人口僅僅是崇禎初年的五分之一。

但這個災難,在李孟成為分守四府的參將後就被終止了,屯田田莊收攏了大批的無地飢餓流民,膠州營的武力保護了山東不受流民和韃虜的侵襲。

目前山東的人口已經比崇禎初年的時候增加將近五成,這還不包括從外地招攬和遷徙過來的流民。

李孟僅僅能想到這些,實際上他所做到的比他想到的要多了太多,韃虜入關,第四次和第五次都給山東造成了近百萬的人口損失,有臨清的屠城還有種種殘酷的殺戮,都因為他的出現而沒有發生。

本來河南是全境皆亂,可李孟卻保全了黃河以北還有開封半府以及歸德的平安,如果沒有他,在第三次圍開封的時候,就會有人掘開黃河,水淹開封,這個慘劇,目前是流民所為還是對岸的侯恂部所為,至今沒有說清,但結果慘重異常,除卻周王府和巡撫、知府等幾百人跑上城頭倖免之外,全城幾十萬百姓都是被水淹死。

在南邊,張獻忠和革左五營在南直隸的所為,如果沒有他,侵害的範圍還要進一步的擴大。

更不要說因為李孟的存在,山東周圍的北直隸、南直隸、河南都保持著的一定程度的平靜,凡是山東直接統治的地域,都是有秩序,向上的環境,百姓生活在其中,富足可能未必,卻能活下去,這直接間接的又是拯救了多少人,可就說不清了。

“大帥,下官妄言一句,從大帥在薛家島聚眾起事,直至今天有這樣的局面,這一步步行來,天下人無不瞠目結舌,從一軍戶孤子十餘年驟成天下之望,這是天命,大帥,天命所在,當順天而行啊!”

李孟長吸了一口氣,那些猶豫和迷茫的情緒已經是消失不見,隨之而來的是一種自信的笑容:

“天命,若是有天命,李孟就不會來到這個時代來,我既然來了,就要改變這一切,我即是天。”

袁文宏沒有再說話,只是躬身深深一揖,低頭退了下去,這一天的對談,袁文宏誰都沒有告訴,在權貴們都習慣寫什麼筆記軼聞的時候,也沒有人看見這一天的談話,直到兩百年後,在袁文宏故宅的祠堂中發現了用鐵匣裝著的一些秘聞,不過官方一直沒有承認過其真實性。

天上下著小雨,在洛陽城和汝州之間的官道上有大隊的騎兵在向南行動,速度不快,這顯然是正在節省馬力,為了長途行軍。

“湯大人,咱們距離汝州還有二十里路程了!!”

一名前面回來的哨探大聲的喊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