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一章 米粒之光 養虎做患(2 / 3)

小說:順明超市 作者:特別白

諸城縣令已經是朝著上面報了多次,說是自己年老多病,請求辭官回鄉,天知道他這年老多病是怎麼個說法,如果四十一歲也算是年老,三月還娶了一房小妾算是多病的,因為他這邊幾次的報到上面,對他的要求都是不聞不問。

本來九月初十之後,李孟要在膠州等待劉福來,可在濟寧州那邊傳來訊息,說是老太監想要在濟寧和曲阜一帶遊玩一番,也算是重溫讓自己突然間飛黃騰達的地方,目前文如商行的大掌櫃孔三德正在那邊陪同遊玩。

李孟索性是在又去了幾次信陽鎮,不過最後一次去,他身邊的護衛卻不是騎馬,而是乘船,膠州營名下現在有十五艘船,其中三艘是所謂的炮艦,剩下的都是商船,鄭家儘管百般提防,但對商船的控制並不那麼嚴格。

商船上的從船老大到最下面的水手都是山東的子弟充任,這些人的家小父母都是在膠州營的控制範圍內生活,自然知道怎麼做,那就是對李孟死心塌地的效忠。

九月十七那天,李孟率領手下從靈山私港出發,前往信陽鎮,跟著上船的依舊是五百親衛士兵,鄭家有幾個老成的頭目,都是不太理解,心想這年輕人查德高位,總有些張揚的心思。

要不然在自家的地盤,何必每次都帶著五百人出去,而且五艘商船就足夠用了,偏偏要把十幾艘商船全部帶走,要這排場幹什麼,這十幾艘大船跑這麼一次,要賺出多少銀子,但畢竟不是一家人,這些話也就是私下裡議論當個笑話來看。

到達信陽鎮之後,李孟帶領著兩百人從十幾艘商船上下來,已經是呆在了上次的那個宿營地,目前楊四在這裡修建了些簡易的草房和窩棚,對外說是自己養莊客的所在,這地方本來就荒蕪,何況海大聖既然發話了,也就沒有人來找不自在。

李孟領著人過來之後,看著這窩棚裡面已經準備好了糧食和足夠維持一個月的用品,他們兩百人也就在這裡呆了下來。

那十幾艘船並沒有返回膠州城,而是在海面上等待,天沒有黑的時候,楊四率領著他他手下的那些青壯,推著小船下水,然後到那些大船那裡,爬上大船,李孟來的無聲無息,楊四和手下們就好像是根本沒有注意到在窩棚那邊住著人,只是用小船搬運者糧食兵器和一切需要的東西。

雖然是在海上,可這兩千多名青壯的效率反倒是不像在陸地上那麼紛亂,儘管沒有什麼整齊的隊伍和陣型,但爬船划水,以及到了船上的各司其職,都是頗為的迅捷快速,而且有效率。

李孟他們的船隻上午到的信陽鎮外面的海上,天剛剛黑的時候,這十幾艘商船就已經是啟航了,向著南方……

李孟在現代的時候,地理課儘管學的一般,可還是能指出連雲港是江蘇省北面臨海的城市,不過在崇禎十二年的時候,連雲港市的位置,還是在一個大島上,這個島上駐紮著南直隸明軍的一個千戶所——東海中所。

不過這個千戶所的官兵早就沒有什麼戰鬥力了,沒有戰鬥力的原因並不是常見的剋扣軍餉和驅使官兵做農奴奴工,而是活得太舒服了,在島上當兵,每年十足的軍餉不在話下,運氣好的能拿到三四倍於此的收入。

原因很簡單,東海中所和一個城市隔著窄窄的海峽相望,那個城市就是天下間最富庶的所在——海州。

淮鹽行銷大明,淮鹽的生產基地就是海州,世人皆知鹽商富甲天下,可鹽商在絕大部分時間之中都是特指揚州鹽商,來自陝西、山西、徽州安慶一帶的鹽商住在揚州,把淮鹽行銷天下。

而這些鹽商所行銷分運的鹽貨,生產基地就是海州,海州附近海水含鹽度高,日曬時間和風力都特別適合產鹽,每年除卻臘月下旬和正月上旬短短的時間之外,其餘的日子都是可以不間斷的出鹽。

在揚州的鹽商們大部分在海州都有自己的代表和分號,海州知州衙門和附近的東海中所,從有品級的文官和武將一直到下面的差役和士兵,都有著極好的待遇,說白了就好像是豢養看門狗一樣,不過喂的食物實在是太多了。

相對來說,在海州附近鹽場工作的鹽工們比其他地方的待遇也要稍微好一些,辛勞一年,捱餓的時間也就是十幾天,何況還是這樣處處大災的年景。

海州的鹽貨出產總歸是不夠的,因為全天下三分之二的地方吃的都是淮鹽,不在官鹽行銷範圍之內的區域,鹽商們總有辦法用私鹽佔領這處的市場,兩淮鹽商,上百年的積累,不管是在官場、軍方或者是所謂的江湖草莽之中,積累了大量的關係和人情,這些根深蒂固的背景,讓他們的生意做的更加方便和順利。

福建缺鹽,幾乎成了鄭家的軟肋之一,可即便是以鄭家那麼強的海上實力,也沒有在鹽場上奪得自己的地盤,只能是低聲下氣的和兩淮鹽商打交道。

這麼多年下來,兩淮鹽商控制的市場之中,只有一個變數,那就是山東,山東幾乎沒有本地的鹽商,本地的鹽場也僅僅是靠著小打小鬧的販運來維持局面,可突然間冒出來的一個鹽販子卻把他們擠出了山東省。

這個鹽販子沒有什麼官場上的聯絡,也不懂的什麼做生意的手段,就是糾集了一些窮瘋掉的軍戶,拿著粗竹竿做長矛,殺掉阻擋他們的每一個人,大家都是和氣生財,怎麼會有這麼野蠻的粗人進來。

兩淮鹽商百年以上的生意,也遇見過那等蠻幹的匪盜之類,不過鹽商們自然有對付他們的手段,或者買通匪盜,或者是買通軍將,以暴制暴,把人殺掉也是一了百了。

誰想到山東的那個鹽販子,擊敗了兩淮鹽商的每一次努力,在曹州總兵劉澤清突然被“亂賊”所殺,濟寧州的幾個屬於淮商的鹽貨倉庫被毀掉,將近千名淮商的子弟和親信死在山東之後。

一向是高高在上的兩淮鹽商們,終於不敢繼續這麼爭鬥下去了,特別是他們的敵人已經從鹽政司巡檢,成為守備、都司、參將,而今是山東總兵,加銜左都督的一方鎮守,帶兵的大將,背後還有南京鎮守太監的支援。

再這麼爭鬥下去,唯一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或者是同歸於盡,兩淮鹽商們終於是妥協了,退出了山東。

滿清入寇,兩淮鹽商並不為這些禽獸的入侵感覺到擔心,卻幸災樂禍的等著李孟倒黴,還有些人已經是提前商議如何分配山東的鹽場和地盤,山東儘管歷年都是大災,但鹽貨的市場已經是讓李孟經營的非常成熟,變成了一塊肥肉。

當然,結果又一次讓他們失望了。

最近南京鎮守太監劉福來的倒掉,讓他們心裡面又是有了新的盼頭,不過這些鹽商並不像是礦監丁磊那般孤陋寡聞,他們知道李孟的所作所為並不是靠著所謂的廕庇,自己本身的實力更是強悍。

果然,劉福來倒掉之後,山東波瀾不驚,一切如常,兩淮鹽商也就不理會了,反正機會很多,耐心等待就是了,先把自己的生意做好。

不過這災年大荒,內地和邊關都有大亂,兩淮鹽商的淮鹽銷售也是有減少,提高銷量,增加收入的法子也就是拓展新的市場,而且這新的市場一定要是太平地方,居民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山東就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劉福來倒臺之後,鹽商公會合計一下,還是派人拿著銀子去各處找老關係活動活動,沒準會有些便宜可以賺。

十月初,距離年關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可對於海州的鹽場來,又到了生產的旺季,要加量的生產出來更多的鹽貨,好供應春節正月的需要。

在海州海邊的鹽場上,工頭們不停的在鹽田上走動,大聲催促著鹽工灶工們做活,不要懈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