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樵子阿義(1 / 3)

南船北馬,七省通衢,襄陽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公元1365年,朱元璋麾下大將常遇春率部攻取襄陽諸郡,戰況慘烈,襄陽城殘敗不堪。

衛國公鄧愈奉旨鎮守襄陽,重新擴建了城池,如今的襄陽城,城牆周長達7.3公里。

北面是漢水,東、南、西三面有兩百多米寬的護城河環繞。舟車密攢,商賈雲集。

廖家灣在襄陽東北十里,是個不大的村落,除了嫁進來的女人,村裡的人全姓廖。

所有廖姓的村民,都以開國名將廖永忠為自豪,廖永忠的兒子廖平也同樣是家族的驕傲。

廖家灣東南數百米就是靈泉寺。

這裡有近千年的菩提樹,上萬年的靈泉洞,還有靈泉湖、虎崖、豹石、煤碳窪、王殿沖和龍王溝。

群山環繞,林木茂蔚,泉水潺潺,景色宜人。

唐人有詩讚曰:“高名出漢陰,禪閣跨香岑。眾山既圍繞,長川復回臨。雲峰曉靈變,風木夜虛吟。碧湫龍池滿,蒼松虎徑深。”

這一次張哲翰沒有貿然進村,而是先在附近的臥龍鎮找了個民居住了下來。

朱允炆出逃襄陽的事,清初著名學者、歷史學家谷應泰所著《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得清清楚楚,非非能查到,藤原宗綱也能查到。

所以廖家灣和靈泉寺大機率有伏擊圈在等著他,自投羅網這種事,張哲翰是不會做的。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他並不著急,“朱允炆”在柳樹灣篤字鋪,只要他不死,副本就不會結束。

張哲翰帶著丫鬟,在臥龍鎮住了三天,每天變成不同的模樣,把小鎮裡的特色美食吃了個遍。

第四天晚上夜幕降臨的時候,廖家灣村口走來了一個晚歸的樵夫。

佝僂躬腰,背上揹著一捆柴,慢悠悠地進了村,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他的兩挑柴扎的特別大,交錯的柴棍構成兩個長滿刺的圓塔,上面用藤條簡單地捆住,將扁擔的兩頭壓的彎彎的,不過這個佝僂的樵夫看起來並不怎麼吃力。

廖家灣凹縮在一個山坳裡,三面環山,只有一個入口,一條窄街。

樵夫進了村口,在窄街旁的一座農舍前停下,一柄飛刀悄然無息飛進視窗。

幾分鐘後,樵夫推門進了農舍,低聲嘟囔了句“阿彌陀佛”,變成了地上死去村民的模樣。

張哲翰開始行動,獨自一人溜進廖家灣。

藤原宗綱對他的印象是帶著丫鬟,伏擊者搜尋的目標也肯定是兩個人,不會注意到一個當地的樵夫。

小春初櫻特徵太明顯,留在臥龍鎮反而是最佳選擇。

農舍隔壁的一個農家小院,一家人正在吃晚飯,看見鄰居進來,熱情地打招呼。

“阿義,吃飯了嗎?”

“沒呢。”

“來來來,坐下一起吃。”

“阿義”在餐桌旁坐下,把手裡的兩盤菜放在桌上:“剛去了趟鎮裡,帶回來兩個菜,你們嚐嚐。”

“今天怎麼那麼客氣,往常你來蹭飯可從來都是空著手的。”

“哪能總是白吃白喝呢,來,嚐嚐。”

“嗯~,好吃,還是鎮裡的東西好啊。”

“我聽說最近幾天村裡來了陌生人?”

“是啊,你不知道?”

“我剛回來,來的都是什麼人啊?”

“噓~,小點聲,我聽說是錦衣衛,你說會不會是廖侍郎出事了啊?”

“不好說,錦衣衛在什麼地方?”

“村口兩側的院子啊,十幾個人,都化妝成了村民。”

“他們來之前還有什麼人來過嗎?”

“有啊,一個四十多歲的文官,帶著兩個護衛,看樣子官不小。”

“文官?去哪兒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