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同人)芝蘭逢珠玉 第6節(2 / 2)

林妃去時,他方八歲,一夜之間後宮裡那些慈愛美麗的女子們彷彿都揭開了面紗,他立刻覺得整個皇宮都似佈滿了尖刀,而他就得赤足走過去。執念之下,寄情於鬼神之說,聽信了道姑神婆之言,想試試“法術”,看能不能喚回母親亡魂,只是卻昏厥了過去,夢裡還真去了一個似仙宮般的地方,到處都是神仙妃子,卻並無他的母親。他覺著那裡熟悉得緊,卻又似缺了什麼。

夢醒之前,他只記得自己仿若在水中沉眠,有人從自己所棲之池取水,澆灌池邊的一株仙草。那絳珠仙草同他日日共飲一池之水,也似一同漸漸清醒了過來。

他也許,果真曾經見過這個妹妹的。

第17章 17

劉遇事情也多,說了半晌話,沒等到林徹回來,也就不打算繼續拘著表妹陪他閒話了,黛玉留飯不得,也不願強求,施施然起身送客,劉遇方道:“舅父舅母待人一向交心,表妹且自在些。”

其實黛玉也察覺得到,叔父雖不常見,為人亦端方嚴謹,但對黛玉卻與自己幾個兒子並無差別,考校完林徥的功課後,亦會來問她最近學了什麼,點評指摘兩句她的習字、文作。嬸孃更不必說,天生一副柔軟心腸,事無鉅細親自過問,除詩詞書畫外,亦教她些如何管教下人、規整庫房的事兒,平日裡理家交際,也總是帶著她,教誨之意,讓王嬤嬤都嘆了兩回,只說:“也不是說那邊舅太太不好,只是這邊到底是姑娘的叔叔嬸嬸,自己家人,果真是不同的。”可是眼下林馥環要回來,她在榮國府被比得煩了,只怕這邊又要再比一回——雖極同情堂姐的遭遇,又極其感激叔叔嬸嬸,幾乎要對他們的難過感同身受,可要說她真有些小性兒也行,到底親疏有別,聽說馥環要回來,她心裡的擔心是壓過了欣喜的。

也許這就是劉遇說的“不自在”了。

不過劉遇也不過白囑咐一句,黛玉心氣雖高,卻實是個疏朗開闊的,有些事別人勸不住,有些人也不用別人勸,他因為那一場似夢似幻的遭遇覺著這個表妹極投緣,便更不願把她往“小氣”那處去揣度。當下也不拖泥帶水,說了聲“告辭”,叫黛玉帶個話給林徹,說讓他幫著畫幾面桃花扇,便起身回了。

林盛帶著人跟著馬車,直送進永寧王府去,才敢回來。桑鸝扶著黛玉回漱楠苑,不由地鬆了一口氣:“姑娘前兩回見這位王爺的時候,我沒能跟著,雪雁說是個頂頂威嚴的,說是連老國公夫人身邊最頂用的大丫頭都被嚇得沒喘過氣來——如今瞧著倒是個和善的。”

黛玉冷笑道:“那你可說錯了,他脾氣雖好,但你心裡頂頂厲害的人,恐怕都不及他萬一的可怕。”

一個人到了永寧王這樣的地位,也不需要色厲內荏,他一句話便能顛覆你一家的興衰,那麼便衝你多笑笑,又有何不可?也只有桑鸝這樣的小丫頭會覺得那位尊客和善了,她也不是天高地厚,而是不清楚那萬尺寒潭的深淺。事實上,黛玉覺得自己也沒什麼好笑話這丫頭的,在今日聽到劉遇說“我家的”之前,她亦並不能直觀地意識到,這個少年郎真正的輕狂所在。

同他比起來,自己往日那點自矜,算什麼“狂”呢。只她自己這樣的脾氣,並不覺得劉遇的狂有何不對,他在風頭最盛、身處最最風口浪尖之時失去了母親,而年幼的弟弟們卻有著更得勢的外家同漸漸晉位的母妃,可這麼著他還是這麼狂,且狂到了如今也沒人能奈他如何,以黛玉的性子,並不覺得這樣是不要命,反覺得他這副“雖每個人都覺得我該跌落谷底,我偏要在山頂上笑給那些人看”的樣子,讓她這個置身事外的人都情不自禁地替他覺得解氣了。

宋氏同林徹這一去可走了好一會兒,林徥下了學回來,聽說他們還沒回來,跑來同黛玉商議。因著上次怕穆典誠不敢給姐姐出頭的事兒,他自己也覺得尷尬萬分,只恨不得能有個機會好好地著補著補,可說到底,如今他不過是個小小舉人,就是有心替姐姐出頭,到了南安王府去也說不上話,甚至有些自暴自棄地想,若是妹妹覺得他沒用到底,其實他也沒什麼能辯駁的。

黛玉道:“叔叔還沒有回來呢,嬸嬸又不在家,早上永寧王來了一回,因為實在沒人,我硬著頭皮接了一次,王爺是誰都不敢自稱主人把他當客人接待的,便也罷了。若是來了其他客人,家裡總得有個拿主意的。”

她這話頗有寬解之意,林徥先嘆了一口氣:“我能拿什麼主意,妹妹也不必安慰我,只是我和二哥不同,便是我現就回到幾天前去,也是不會去同穆二公子叫板的——就如同別人看到穆二公子就會想到東平郡王府,我一無名聲,二無官位,別人看見我,只會覺得我是林家的第三子,透過我想到父親、大哥二哥,甚至永寧王,我毫無貢獻,卻又要全家人替我背責,怎麼敢放縱隨心?”

黛玉聽了,低下頭去,心裡百轉千回,也不知要說什麼好,想不到三堂兄這樣嫡出的親子,竟也同她這樣寄居的侄女一般的心思,可他父母俱在,這家他本該住得心安理得,用林家人的身份做事說話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多少世家子弟可從無心虛之意,她親眼所見的外祖家,就有多少表兄弟、表侄兒以家族的名義行事?她並不管什麼仕途經濟,倒不是似寶玉那樣覺得那些東西愚蠢至極和俗不可耐,只是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她也不覺著她有什麼立場和資格去評論別人的偏好,更不用說勸誰上“正道”了。

“表妹有三伯父鉅富家財託給父親,你比我有底氣得多了。”林徥苦笑道,“我也覺著自己急功近利了,可嘆已這樣迫切了,仍無所進益。”

合著他們兄妹二人竟要在這時候比比慘嗎?黛玉正欲玩笑幾句,卻忽地想到,三哥覺得自己還未有能回報叔叔嬸嬸養育之恩的本事,因此格外傷心,可我父親傾他所有為我謀劃,我卻什麼也不能為他做了。當下悲從心上,落下淚來:“堂兄既有這份心,好歹叔叔嬸嬸都在,總有那一日,我卻……”

林徥暗道不好,惹出妹妹的眼淚來了,也自知失言,可他本就不善言辭,面對著花骨朵兒般的妹妹尤其木訥,急得直打轉也憋不出一句話來,最後只得重重地坐到一旁唉聲嘆氣。

幾個丫頭面面相覷,不知該從何勸起,雪雁不由地想:“要是紫娟在這兒,肯定比我伶俐,知道怎麼叫姑娘高興起來。”卻見黛玉自己收住了,反過來勸林徥:“叔叔往常這時辰也下值了,他還沒回來,興許也去了姐姐婆家呢,三哥不如打發個人去南安府問問?”

林徥一抖,覺著也是,招了林盛過來:“讓你大兒子帶幾個人跑一趟,眼看著天都要黑了,怕太太早晨沒帶多少行路的燈。”又吩咐下去,“讓廚房先傳晚膳吧,晚了對脾胃不好——妹妹別勸,飯是要按時吃的,你我都是。”

兩人用過了飯,連茶都吃了幾盞,才聽見林盛家的親過來送信,說老爺、太太同二爺接了大姑奶奶回來小住幾日,已經快到了。

黛玉顯見地緊張起來了,林徥本可去二門外頭去接人,看見妹妹的臉色,陪著她站在門內,還柔聲說了句:“我也怪怕馥姐的。可想到她小時候那麼說一不二的人,現下委屈成這樣,便越覺著惱火。”倘他家更成器一些,這樁婚事不被一些人看做是高攀,馥姐的處境一定比現下好。

他們又等了片刻,才見一名年青婦人伴著宋氏回來,黛玉凝神看去,只見那女子身材修長,一身銀灰紗絹對襟短衫,下系大紅滾銀邊暗紋百褶裙,髻上插著五蝶繞花的翡翠點金簪,雖是家常衣裳,自有一般氣度,膚若脂凝,眉目清遠,難得的是竟不帶多少愁苦之色,反是先來和黛玉見過:“我回來得也匆忙,也沒來得及給妹妹準備什麼,之前問了伯孃妹妹的身量,自己手裁了兩身衣裳,妹妹莫笑我的針線。”她身後的丫頭忙抱出一個匣子來,黛玉雙手接過,果真有兩件夏日的罩衫,另有一個精巧異常的紅木盒子,中間鏤空,並無開關之處,從幾面的格子向盒子裡看去,只見裡面竟雕著山水樓臺,甚至枝頭還能見著鳥雀,栩栩如生,也不知匠人是從何處下的刀子,倒是新奇。兩身衣裳料子亦柔軟,樣式也新,針腳細膩,看得出下了功夫,因是照顧她孝期,未曾繡什麼花鳥紋飾,只是到了燈光下,才能見著上頭卍字暗紋,連綿不絕,緩若能流動似的。幸黛玉是一早就備下了給堂姐的見面之禮,霜信也不要人吩咐,捧了出來。幾個人進了屋子,宋氏先道:“阿徥去書房一趟,把你這幾日唸的功課帶上,咱們預備著去莊子上玩兩日,你繃了這麼久,也好散散心了,這幾天不用上學,我知道你怕耽擱功課,讓老爺先給你佈置些。阿徹也在,他一向有幾分小聰明,你有什麼要打聽的跟他說說。”

大考也沒剩多久了,林徥自知不足,本不欲告假,然母親之命不好不從,應了一聲,讓書童回去拿功課了。黛玉跟著道:“三哥幫著轉告二哥哥,永寧王說請他畫幾把扇子。”

等屋裡就剩了她們孃兒三個,林馥環才道:“我知道一定是二弟衝動,怎麼伯孃也跟著他,小三兒是不是捱罵了?我自己嫁妝裡也有幾處莊子,若真委屈得過不下去了,又不是沒去處,伯孃把我接回來,跟我自己避出去幾日,情況可不一樣。”

“都要你自己來,你是沒孃家還是怎麼的?”宋氏道,“我養了你十幾年,可不知道你嫁出去四五年,就變成這樣忍氣吞聲的性子了。”

“什麼忍氣吞聲。”林馥環嗔道,“我是渾不怕的,可三兒還沒議親,還有黛玉妹妹,我一個林家嫁出去的女兒,弄這麼一出‘不敬公婆長輩’把林家女的名聲糟蹋了可怎麼好?日後還要連累妹妹。”黛玉忙道:“什麼連累不連累的,那邊也是王府,姐夫的父母既身居高位,大人自有大量,想也該是通情達理之人,姐姐不過回孃家小住幾日,怎麼就牽扯到不敬了。”

“妹妹大度,可林家也算讀書人家,三伯父的清貴名聲我也是知道的,咱們家女孩兒不多,有一算一,都干係著姐妹子侄的聲譽。長輩從來是長輩,我也有好幾件事不順他們的心了,真計較起來,早算個不孝的了。早前還好,如今想起來,可真是對不住孃家弟弟、妹妹。”

黛玉見她身後的大丫頭衣著打扮皆與旁人不同,又和宋氏屋裡的丫頭頗是熟稔,知她們定是馥環的陪嫁丫頭,卻仍是梳著未嫁的辮子——王熙鳳那樣的醋性子,也不得不主動把平兒給了賈璉呢,堂姐所說的不順,想也有些由頭。

宋氏冷笑道:“我千辛萬苦養的你同玉兒,我自己捨不得你們受一點累,難道是養你們出去伺候人的?早兩年那事發生,我問你怎麼說的時候,你痛快些,可有現在這些事!”

林馥環本憋了許久,因黛玉一個未出閣的姑娘在不便說,此時也忍不住了:“伯孃說的容易,人非草木,我同渡哥這幾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不管別人怎麼樣,回了自己院子裡我們也是有商有量地過日子,我又不是沒長心肺的,什麼叫痛快?”

過生活又不是隻有婆婆太婆婆的那些家長裡短、規矩刁難,丈夫年輕俊朗,待她也溫柔小意,頗是恩愛。和離之事驚世駭俗不說——她原來的性子,並不把那些俗規虛名放心上,如今恐因自己的任性連累家人才收斂的——她自己也捨不得離開雲渡的。

黛玉本是在一邊愣神,驟然聽了這話,倒不知該作何反應了。她年紀尚小,那些講男女之情的雜書戲本自然是沒人給她看的,可有些東西,越是別人防得洪水猛獸似的,就越有人好奇。她並非懵懂而一無所知的小孩兒,可原先身邊只一個表兄也罷了,現在又多認識了幾個堂兄,雖性格各異,卻都可親可敬,有這幾個兄長在身畔,免不了就對戲本里那些動輒忘了父母囑託、枉顧女兒名譽的“才子”看不上眼了。加之有林徵和葛韻婉這段已成佳話的婚事在前——林徵求娶葛韻婉,是“感其純孝,哀其孤苦,痛其被負,慕其颯爽,意志相投”,也是先同父母說了,求得父母同意,才託了媒人去葛家提親,三媒六聘八抬大轎地把妻子娶進門的,同這樣的志同道合、琴瑟和鳴的結合比起來比起來,話本上那些因為年輕人顏色好而來的一見鍾情,未免有些淺薄了。

這話其實說說也無妨,只是當著沒出門的小姑娘的面說,並不合規矩,宋氏的臉色不好,似在忍耐發作,黛玉想法子岔開了話題:“姐姐是住原來的院子,還是和我一起睡?”

“暢意居一向有人打掃,她還住那兒,也省得再說些胡話,一邊哄你一邊氣我。”宋氏冷哼了一聲,“你行囊收拾得如何了?那兒涼快,衣裳別太薄。”

黛玉自己沒空管這事,想應當是王嬤嬤帶著小丫頭們收拾的,厚啊薄的她也不知,只應了一聲,又問:“我看姐姐行囊準備得不多,東西可夠用?”

“她可沒打算待幾天。”宋氏啞聲道,“可真成潑出去的水了,我也熱臉貼了一回冰,下回再不做這麼得罪咱們大姑奶奶的事了。”

“原也不要伯孃操心。”林馥環嗔道,“不是說了嗎,真到了過不下去的時候,不需要別人,我自己收拾東西出來,伯孃還怕我沒這樣的脾氣不成?”

她這本是玩笑話,宋氏卻險要落淚:“怕。”

她們娘倆或哭或笑,或怒或嗔,都是十足地不見外。黛玉低著頭,捏著手指,自嘲地想:“我原想著不過是有一二家人,如今得了,卻忘了一隻手伸出來還有長短呢。三堂兄今日所嘆,我是明白了——我竟原是個不知足的。”

第18章 18

藕舫園離這兒不過半日的腳程,黛玉看了看王嬤嬤收拾的箱子,沒什麼不對,只讓帕子香囊涼簟什麼的多帶一份,怕林馥環那兒不夠用,想想又帶著幾分賭氣說道:“其實也不用帶這麼多東西,嬸子說堂姐待不了幾日 ,難道她走了,我們還能在那兒繼續玩嗎?”

桑鸝等面面相覷,皆不知說什麼好,片刻後反應過來,卻都看向錦荷。錦荷心知她們還當自己是太太的人,怕自己因為姑娘這句話有什麼意見,更甚是向太太告狀,她是解釋也不好不解釋也不對,頭疼得很:“大姑奶奶不是那種敗興的人,不過她婆家事兒也多,姑奶奶從前難得回來幾次,太太想熱鬧熱鬧,都是玩到一半姑爺就來接人了。後來有一回三爺的生辰,也是說好了住幾天,結果還沒散席,那家來了客人,要媳婦張羅接待,就來接了,大奶奶說她點的戲還沒到,讓酒席繼續——從此之後不管缺了誰,定好的事兒都不會提前散場。”

黛玉一愣神的功夫,又見自己的行囊裡頭有林馥環今日給自己的那兩身衣裳——大約是王嬤嬤想著她若是穿了,太太和大姑奶奶會高興些給收進去了,宋氏不像李紈,並不要求女孩兒在針線女紅上下多少功夫,這兩件衣裳卻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林海託付給堂弟的不只有女兒,還有他們積攢了幾代的家資,是以不光黛玉面對叔叔嬸嬸時帶些緊張,叔叔家的人對待她,也是有些忐忑的。他們都生怕自己有什麼做的不好,如果說相處裡客套壓過了親暱,那也不是誰的錯。

她嘆了口氣,揮了揮手:“都睡吧。”她盼這場出行盼了幾日了,對大名鼎鼎的文賦三苑之一的藕舫園也算嚮往,可如今卻有些提不起勁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