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誰在議論她(2 / 4)

蒙恬立馬回神,轉開話題:“公子,真要讓夏稚唯入學室?”

大秦限制私學,更禁止大規模的私學,但自商鞅提出“愚民”,其真實含義就並非是讓黔首們大字不識一個,而是不讓他

們學習詩書禮樂——換句話說,是杜絕儒家教育。

黔首們想要認字的確有些困難,但並非沒有途徑。

簡單些的常用字,可以直接請教鄉里的退休秦吏、讀書人或者有文化的老者,這便算是小範圍的私學。

但如果想要更進一步學習,甚至以後為吏為官,那就需要透過入學考核,進入各地官辦的學室中。

大秦學室是純純的實用主義至上,老師就是當地秦吏,識字教材就是戶籍檔案、法律條文,學寫文章就是學寫司法文書,除此之外,還得學會數算,並經受一定的軍事訓練。

可以說,大秦學室教匯出來的弟子,完全就是在為秦吏提供人才儲備。

讓夏稚唯進這樣的學室學習,只為識字的話,是不是有些興師動眾了?

蒙恬心想,難道說,長公子是想把她培養成秦吏嗎?不太可能,這難度太高。

不提他和章老丈覺得迷惑,便是猜出長公子心思的內史騰恐怕也是糾結為難吧?

——學室可從來沒有收過女弟子啊!

扶蘇掃了一眼蒙恬不斷變化的表情,大致能猜到他心裡的困惑,於是似是而非道了一句:“夏女醫資質不凡,然初來乍到,侷促不安。她如今年歲還小,入學室對她有好處。”

如果是內史騰這等與夏稚唯接觸不多的人,尚需要對長公子的話多思量一番,蒙恬卻是立馬聽懂了。

夏稚唯哪裡是“初來乍到侷促不安”,分明是對大秦謹慎保持著警惕之心!

上次被公子扶蘇點醒,蒙恬發覺長公子和夏稚唯似乎在某些方面是同類人,但過後他自己又經過反覆思考,覺得二人終究是有不同。

公子扶蘇身為秦王政的長子,若無意外,當是未來這天下的儲君,他將大秦國土之內的七國人一視同仁為自己的子民,這毫無問題。

那夏稚唯呢?

她出身於楚地,自會走路起就從未離開過安豐縣,以蒙恬對夏翁夏媼的觀察,兩位長輩也不是心懷天下的人,那以夏稚唯從小到大受到的環境薰陶,她為什麼會產生和公子扶蘇一樣的認知?

蒙恬在那時就倏然萌生了新的論斷:夏稚唯不是博愛,而是淡漠。

因她從小是個“痴兒”,又或者“得天所授”的關係,她連對家鄉都感情不深,所以她才會無所謂自己面前站著的黔首是哪國人,才會像公子扶蘇說得那般,沒把自己當“非秦人”。

可不把自己當“非秦人”,不代表夏稚唯就把自己當成了秦人。

雖然及至目前為止,她所做的事都有利於民,但這種“利”“好”並非專屬大秦,換作是在別的國家,恐怕夏稚唯照做不誤。

……夏稚唯對大秦沒有歸屬感。

蒙恬想到這兒,看向光風霽月的長公子,得到對方從容不迫的回視,按耐著將讚歎壓在心裡。

公子他定然也發現了這點微妙,所以才會提出“學室”的建議,特意將對夏稚唯的稱呼換作“夏女醫”,就是在提點他。

——不管是卓絕的醫術還是別的,大秦不能失去夏稚唯的能力。

但要如何化解這小女子的警惕心,讓她對大秦產生歸屬感,願意為秦所用呢?

在這方面,前有王上與韓非的失敗案例……咳咳咳。

蒙恬趕緊住腦,聯絡自己的案例。

之前他想試探出夏稚唯的軟弱之處,卻失敗了。

蒙恬不得不承認,應對這類意志堅定,心性不俗之人,還是公子扶蘇更得心應手。

既然對方不重利益,那就只能用感情束縛。

而論起情感,除了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親情及宗族之情,以及男女愛戀之情,便拋不開剩下這幾樣:地域、師門/同門、同窗。

且學室內外全都充斥著“大秦”的特色,讓夏稚唯進去待上兩年,這還不能把她醃入味?

蒙恬甚至還能解讀出公子扶蘇暗藏的意圖。

學室裡到底是男兒多,夏稚唯年紀再大點,入讀就不太合適了。

但反過來說,若能趁機讓夏稚唯相中某位大秦好男兒——

“我沒這麼想。”

扶蘇伸手讓絮絮叨叨的蒙恬趕緊打住,哭笑不得道,“真這麼做,那還不如直接讓父王給她賜婚。”

蒙恬聞言,當場陷入沉思。

扶蘇見狀:“……”

扶蘇撫額,無奈道:“她又不是你的敵人,那麼費盡心機做什麼?”

“況且,”他半開玩笑,半是認真地提醒蒙恬,“夏家小女子情竇未開,讓她知道你的打算,小心夏家與你就此決裂。”

“不,我並沒有想給她婚配。”蒙恬搖頭,慢吞吞地否認道。

“沒有?”扶蘇不禁疑惑,“那你方才那麼專注在想什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