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娘 第2節(1 / 2)

皎娘見他不說明白,想必還未抵定,自己再問也無濟於事,便只得先撂下,橫豎也不是三兩日就能成的事,且聽相公的語氣,這次許真有機會,若冬郎知道,想必也會歡喜。

想到自己兄弟,皎娘忽覺身上都鬆快了不少,正想著呢,便聽見外頭李媽媽的聲音:“小舅爺來了。”

皎娘神色一喜,心道真是不禁唸叨,正念叨著人就來了,忙著下了炕往外走,剛走到門口,簾子便打了起來,邁進來一個身姿挺拔眉眼俊秀的少年來。

見了皎娘,叫了聲阿姐,聲音有些嘶啞,跟那張俊秀的臉頗不匹配,皎娘卻不在意,伸手攜了他的手,上下打量一番微微蹙眉:“怎麼瞧著瘦了,莫不是學裡的飯食不合口,回頭我做些點心糕餅,給你帶去。”

少年忙道:“學裡的飯食很好。”

潘覆在旁道:“他這年紀,正是竄個頭長身子的時候,吃再多也是吃不胖的。”

皎娘聽了,伸手比量了比量弟弟的頭頂,點點頭:“倒是比前些日子又高了些,上回來才比我高半個指頭,今兒比著都高一指頭了。”

少年抿了抿唇,搖搖頭:“姐姐上次是量差了,我又不是地裡的麥苗,怎可能長這麼快。”

皎娘笑道:“還別說,姐姐瞧著你就跟那地裡的麥子苗差不多,記得前幾年才到姐姐腰這兒呢,這不一晃眼的功夫都比姐姐還高了。”少年唇角微微揚起一個弧度:“阿姐上次也是這麼說的。”

說著,給潘復見了禮,叫了聲姐夫便站在皎娘身邊不開口了。

潘復知道小舅子性子沉穩,是個不大愛說話的,也不在意,便站起來道:“冬郎難得來一回,你們姐弟倆好好說話兒吧,我去衙門裡走走。”

皎娘送著丈夫出了門,方迴轉拉了冬郎的手在炕邊坐了,見他身上還是去年自己給他做的那件棉衣,穿了一年,面上都有些舊,領口襟畔磨的也有些發白,倒是洗的極乾淨。

皎娘上下比量了比量笑道:“個子躥的真是快,我記得這件棉衣去年上身的時候還有些大,這一年的功夫,瞧著竟有些小了似的,好在前幾日我趕出了一件,本還說讓李媽媽抽空送了家去,不想你今兒來了,倒省的她跑這一趟了。”說著便要去拿出來。

卻被冬郎攔住:“阿姐你坐著,我去拿。”扶了她仍坐回炕上,還把炭盆子往她腳邊兒上挪了挪。

皎娘也不跟自己弟弟爭竟,指了指裡屋:“就在裡屋靠牆的躺櫃裡,藍布包袱皮用紅布繩系的那個就是。

冬郎點點頭,進了裡屋,不大會兒便捧出個老大的藍布包袱來,放到炕上開啟,見裡面整整齊齊疊著一摞衣裳,有棉的,夾的,還有幾件單的,褻衣襪子鞋,從裡到外一應俱全,簇新簇新的,顯見是新做的。

冬郎不禁皺眉“阿姐身子不好,怎的又勞神做這些針線女工,回頭該累病了。”

皎娘:“讓你說的我成紙糊的人兒了,不過就是做幾件衣裳罷了,還能累著我不成,再說,如今我除了這個,也沒旁的事兒可做了。”說著伸手摸了摸冬郎的額頭笑道:“你也不用著急,想來你這衣裳我也做不了幾年了。”

冬郎臉色一變:“阿姐。”

皎娘知道他錯意了搖搖頭道:“我是說啊,如今我還能給你做做衣裳鞋,等過幾年,你娶了媳婦,就是阿姐想受累怕也累不著了呢。”

冬郎抿了抿唇:“冬郎不成親。”

皎娘道:“這話是你這會兒說的,過幾年心裡有了相中的姑娘,只怕就不一樣了。”

冬郎卻仍道:“冬郎不成親。”

皎娘搖頭失笑,心道,雖說已經十五了,到底還是個孩子,這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哪有不成親的,真是孩子氣,卻也不跟自己兄弟較真兒。

讓李媽媽去拿了他愛吃的糕餅點心來,一邊兒看著他吃,一邊兒問了問家裡,學裡的境況,皎娘其實知道自己兄弟的性子,便真有什麼事也不會跟自己說,以前年紀小,還能從言行話語裡猜度出些,如今隨著年紀長了 ,性子也變得愈發沉穩,又不愛說話,便想猜也猜度不出了。

姐弟倆一處裡吃了晌午飯,又說了大半天話兒,這才趁著天亮放他家去。

支應了大半日,便覺有些累,在炕上歪了一會兒,眼見著天黑下來,不見相公家來,正想著打發人去衙門裡看看,李媽媽卻進來說,梁府上來人了。”

皎娘愣了愣,一時沒想起來梁府是哪家,又跟自傢什麼干係,卻又聽李媽媽道:“就是今兒早上那位來給大娘子診病的梁大夫府上的媽媽,說今兒梁府裡又開了詩會夜宴,邀了咱們大爺過去,這一鬧不定多晚了,正趕上這位媽媽要來咱們這兒,大爺便讓她順道送個信兒來,免得大娘子您惦記著。”

李媽媽一番話,皎娘才聽明白,這個梁府說的便是白日來給自己看病的那個梁驚鴻府上,心道,相公還說這梁驚鴻為人謙和內斂,瞧這做派可一點兒都不內斂,想他不過就是路過訪友,便稀罕燕州的風土人情,想多待些日子,也不過是客居在此,若不喜住在潘府,尋個妥帖的客棧也就是了,不想卻正兒八經的弄了個府邸,且日日呼朋喚友論詩開宴,這排場竟是比潘府還張揚熱鬧,不知道的還當這位要在燕州城天長地久的住下去呢。

不過這大晚上的,梁府的媽媽來自家做甚?

正疑惑間,便又聽李媽媽道:“說起這個,梁大夫真真兒是個天上難尋的熱心腸,白日裡剛給大娘子瞧了脈,說需得藥膳調養,這不晚上就把做藥膳的媽媽送過來了。”

皎娘一怔:“做藥膳的媽媽?此事我怎不知?”

李媽媽:“是白日裡梁大夫跟大爺在外間說的,想必大娘子沒聽著,原說是寫了方子,咱家照著做,可梁大夫說,雖是食補這藥膳到底是藥,不是尋常廚娘能做的,熬煮火候先後都有講究,一個弄不好逆了藥性,可了不得,性命攸關呢,恰好他府上有現成會做藥膳的媽媽,便送了過來給大娘子使喚些日子。”說著見皎娘沒發話的意思,忙又道:“大娘子,梁府的媽媽可還在外頭候著呢。”

皎娘方回過神來,雖覺這事兒蹊蹺不妥,到底不能失禮,微微嘆了口氣道:“請這媽媽進來吧。”

李媽媽出去不大會兒功夫,引了個頗體面的婆子進來見禮:“老奴韓氏給大娘子請安。”

皎娘:“韓媽媽辛苦了,大晚上的還勞動媽媽跑這一趟,心裡實在過意不去。”說著頓了頓才道:“只是此事不大妥當,梁大夫白日間來給皎娘看診,已十分勞煩,便梁大夫視我家相公為友,到底是友非親,怎好連熬煮藥膳這樣的事都要勞煩朋友,還請媽媽代我謝過樑大夫一番好意。”說著讓李媽媽去拿了一吊錢來:“這吊錢媽媽拿著,回去吃杯酒暖暖身子,也祛祛來回這一道上的寒氣。”

皎娘自認已經把話說的很明白了,本來嗎,說到底這梁驚鴻跟自家一不沾親二不帶故,平白的來看病已是不妥,怎的連做藥膳的媽媽都送了來,就算秉持醫者仁心,這也熱心的太過頭了。

相公也是糊塗了,無親無故怎好平白受了人家這樣大的好處,這種事都是有來有往的,真受了這樣的好處又拿什麼來還人家。

誰知這韓氏卻是個頗有主意的,只道:“六爺吩咐侍奉大娘子藥膳,旁的老奴不知,卻已交代下了今日的藥膳的方子需睡前服用,不可耽擱,如今時辰已不早,老奴先去廚下了。”撂下話,行了個禮便出去了,那意思很明白,人家只聽自家主子的吩咐,至於皎娘說什麼根本不理會。

第4章 心裡總不踏實

皎娘想要氣又覺這氣的沒道理,到底這韓氏不是自家下人,她又這般執拗,如今之計也只能等相公家來,與他好生說清楚此事。

卻未想這一等竟又是一宿,到天光大亮了也未見人家來,心裡存著事兒哪裡睡得著,竟生生熬了一宿,想她本就身子弱,哪禁得住這般熬鷹似的,第二天便覺頭昏昏的,頸子上似是墜了老沉一顆秤砣,一站起來便有些暈沉沉的,連做針線的精神兒都沒了,歪在炕上,一陣陣的咳嗽。

堪堪過了晌午,才見著人,瞧著是換了衣裳,卻仍有隱隱一股酒氣,皎娘咳嗽了兩聲不免勸道:“先頭雖也有應酬不過十天半月的才應承一回,也沒見吃這麼些酒,知道相公新交了朋友,心中歡喜,男人家在一處,也免不得推杯換盞,論詩吃酒,可到底這酒吃多了傷身,總的有個節制才好。”

潘復深知妻子是個好性兒的,當初也正因這個才上門求娶,雖說身子弱些,到底娶妻娶賢,又是個讀書知禮的,比那市井人家的丫頭強的多。

過門之後也的確好,兩口子雖不算多恩愛,日子過得還算順遂,妻子輕易不會管自己外面的應酬,今兒說出這般一番規勸之言,可見自己近些日子的確有些不妥,心裡不免有些愧疚上來,低聲道:“娘子的話我記下了,你放心,往後再有詩會酒宴,便只論詩少吃酒。”

皎娘點點頭:“少吃酒才好。”說著又是一陣咳嗽。

潘復皺了皺眉道:“昨兒不是好了許多嗎,怎麼這剛過一宿又咳嗽上了,對了,梁兄昨兒是不是送了位專做熬煮藥膳的媽媽來,莫不是那藥膳不對症,待我喚她來問。”說著便揚聲喚人。

藥膳的媽媽未見,卻是李媽媽走了進來,先是看了皎娘一眼,方低聲道:“那位韓媽媽熬的藥膳,大娘子並未服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