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回 大結局(1 / 2)

小說:乞活西晉末 作者:萬載老三

就在華國為了一統南中國而連連用兵的七年,紀澤與行政署對北地十二州,卻從未因為顧及南方戰事而壓縮人口錢糧的必要流入,只因紀澤知道,北地諸胡才是華夏民族的最大隱患。事實證明,華國對北地的大規模投入是卓有成效的。至少,在華歷十八年實施私有化並放開準軍管之後,新區十二州從未出現過百人級別之上的民間暴動。

而且,廣袤的土地、豐富的資源、便捷的交通以良好的環境,非但為北地十二州留居了許多奉命支邊的輔兵,更是吸引了大量商家和自由民的遷入。便是在冰寒的西伯利亞地區,一些幹河沿岸和富礦周邊,移民集鎮也如雨後春筍般逐步出現。

至巴蜀平定,減免稅政策基本結束的北地十二州,其漢戶比例達到了六成,政經文化也已與華國的中原、海外地區幾無差別,部分州郡的經濟財稅甚至達到了華國的中上游水平,總體財稅更從淨輸入變為了輸出,而新一代的漢胡牧騎則成為了血旗軍強力而可靠的兵源。

可以說,歷經華歷十三年的那一場鏖戰,再有隨後十餘年的開耕耘,北地與北地的胡族再非華夏隱患,反而成了華國對外擴張的有力根基。加之巴氐乃至吐蕃覆滅,紀某人終在穿越三十三年,自身四十九歲之際,非但一統了漢家一度涵蓋的所有疆域,也徹底根除了五胡亂華的混亂之源...

天下一統,內部再無禍患,紀澤指點江山,編訂圖冊,將北至北冰洋,南至南洋,東至倭島、關島、呂宋島,西至烏拉爾山、蔥嶺、青藏高原、中南半島一線,合計足有兩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定為華國的本土之地,一總設立為五十州。

此時的華國,歷經二十多年的展擴張,即便不算四大總督區,也已擁民八千萬,歲入過億貫,戰兵七十餘萬,輔兵近兩百萬,且國泰民安,可謂傲立世界之林。為此,不無得瑟的紀某人,還專門跑了一趟泰山,昂挺胸的玩了把封禪。

而經過平定南中國的系列戰爭,紀澤的一眾年長子嗣也算功勳不菲,各展其才,聲威漸起,已然年近五旬的紀澤沒再繼續拖沓於考察,總算冊封了而立之年的長子紀泉為皇太子,並冊封紀昭等四名優秀子嗣為王,徹底敲定了華國的新一代接班人選。

內部安定,巴蜀之地的計劃開也不需要多少投入,華國遂在華歷二十七年之後,將日益富餘的錢糧人口,投往了本土之外的四大總督區。非但每年過百萬的對外移民,還有半數的輔兵輪替外戍於四大總督區,令得華國對於四大總督區的殖民掌控愈加深入。甚至,為了刺激各級馬放南山的精銳將士投入總督區殖民,紀澤還特頒敕令,放開了四大總督區對於伯子男這三等貴爵的實邑封地限制。

與之同時,紀某人將紀昭等四名封王皇子,也即他這個老戰爭販子所悉心調教出的小戰爭販子,分別遣至了美、澳、印、歐四大總督區擔任要職,接手之意不言而喻。而這四個皇子有著紀某人明裡暗裡支援的兵馬錢糧,自不免燃起新一輪的擴張戰火。尤其是抵任印洲總督區的紀昭,到任不久,便率軍殺入天竺大6,輕鬆碾壓弱雞阿三,於一年內吞併了天竺中南部的十數方國。

至華歷三十年,紀昭等四名封王皇子,皆在各自總督區獲取了不菲軍功與名望,並6續接任了四洲總督。而在紀澤的縱容甚至支援下,四王迅掌控了四大總督區的軍政法大權,漸與華國中樞脫節,獨立根基漸成。

而在紀澤的主導下,華國中樞對此趨勢非但不加阻撓,反而逐步撤回了外住四大總督區的流動官員,並6續調回了外住且不願留遷總督區的輔兵。與之相反的,倒是許多伯子男貴爵和一些渴望建功立業的熱血青年,越來越多的志願遷往四大總督區,投入總督區的地方軍伍,只因誰都知道,那裡更有仗打,而只有那裡,才能為子孫後代謀取永久封地。

華歷三十三年,也即紀澤稱帝的第二十五個年頭,更是他按照君主立憲的最後一年皇帝任期。此時,中土早已百業興盛,安居樂業,而四大總督區在華國持續不斷的大力支援下,人口皆已至少過了千萬,漢戶過半,且已有了頗為完備的政法文教與軍工武裝系統。

由是,年已五十六的紀某人決定走出自身主導華帝國的最後一大步,那便是將四大總督區獨立出去。縱然漢文化推崇的是大一統皇朝,縱然自身也不情願拆分自身心血,但紀澤知曉後世兩大日不落帝國的瓦解歷史,深知前工業時代,太大疆域必然帶來地域、文化、人心乃至權力等方面的嚴重隔閡,而隨著時間推移,自有野心家會趁中樞疲軟之際,利用這種隔閡挑起內戰,瓦解掉偌大帝國。

與其日後以更為血腥、更為內耗的方式來結束過大疆域下的隔閡分歧,紀澤更願親手提前解決這一隱患。左右都是繼承漢家正統,左右都是自家子孫幹領導,還能造成華夏文明間的國際良性競爭,還能將那幫跟著自己打天下的“荊棘”們一團和氣的支離華國本土,他紀某人何樂而不為?

是年九月,紀澤以見證退位的名義,於洛陽召集了總督四王,以及所有公侯封國的國主或其代表,共同簽訂了一份《洛陽約書》。按照這份約書,華國本土日後不再封國封地,華國將允許四大總督區獨立建國,各總督區所轄的既有公侯國將轉向該國(總督區)效忠,但四國必須保留《基本民法》,而四國與華國中土則將組成華夏聯盟,以中土為主席國,彼此有著共同防禦外侵的義務,且允許公民自由遷移。

這份形同肢解既有華帝國的《洛陽約書》,被與會國主或代表悉數認可,並未引軒然大波。只因早在中土一統之際,紀澤便已就此想法在高層間交流過意見,在民間也透過報紙模稜兩可的放出過風聲,甚至,紀泉與總督四王,也是誠心願意接受紀澤這一安排之後,才得以冊封太子亦或封王的。

約書公開簽訂之後,紀澤遂於十月初一退位於長子紀泉。翌年,紀昭等四王也6續在美澳印歐四大總督區各自建國稱帝,簡稱東華、南華、西華、北華四大帝國,共奉簡稱中華帝國的本土華國為盟主國,共奉紀澤為太上皇。而紀澤則直到兩年後五華聯盟關係穩定無虞,這才將手中的明暗力量悉數交與自己的五個皇帝兒子,淡出華夏政壇...

華歷三十七年,六月十八,午時,新樂郡(索馬利亞),新樂港口。

日上中天,作為西華帝國所屬東非總督區的第一重港,此時的新樂港口內彩旗飄飄,鼓樂喧天。人頭攢動間,漢人、黑人、白人還有典型裝束的阿三人,不一而足。他們由血旗軍兵十步一崗加以維秩,正6續進入碼頭,匯入各個方陣翹以待,看規模足有上萬之數。而在最前的巨大橫幅上,則赫然寫著“西華百姓恭迎太上皇蒞臨指導!”

突然,在碼頭入口的某列通道,傳出了一陣騷動。循聲看去,卻有一名黑人青年正被幾名執勤崗哨扭打按倒,在其腳下,則掉落了一柄明晃晃的尖刀。而那幾名當已立功的崗哨中,一名顯示天竺阿三的軍兵叫得最為歡實,甚至有點亢奮“誒,你小子竟敢私藏利刃,意欲何為?是想混入迎接隊伍,伺機對偉大的太上皇不利嗎?”

“什麼狗日的太上皇,那就是一個老戰爭販子,帶出紀昭那個暴虐的侵略頭子,荼毒生靈,蛇鼠一窩!”眼見難以倖免,那黑人青年並不裝熊,而是抓緊時間,瘋狂的吼道,“打倒侵略者!趕走西華人!非洲同胞們,我等絕不能苟且...嗚嗚...”

黑人青年的喝喊很快被暴力打斷,而就在崗哨的漢人伍長帶人將之押離之際,之前的那位阿三軍兵卻不忘當眾揚聲駁斥“啥叫苟且?沒有西華人,沒有偉大的陛下,沒有華夏文明的傳播,你丫只怕還在茹毛飲血吧?哼,不服開化,不思皇恩,不敬太上皇,你丫就是狗日的忘恩負義...”

隨著黑人青年被押走,這起頗為拙劣的刺殺未遂事件猶如小小浪花,轉眼便被更多更熱烈的歡迎浪潮所淹沒,碼頭上除了悄然增加了一大批軍兵之外,再現歌舞昇平。也是此刻,東方洋麵上出現了一根根高聳的煙柱。隨著煙柱,來的是一支由三十多艘大小蒸汽輪船組成的艦隊,足有五萬石的旗艦之上,一面偌大的麒麟血旗正在海風中獵獵飄揚。

麒麟血旗下,一大群人說笑著遙望前方港岸。居中之人正是年近六旬的紀澤,或因身懷內家武藝,或因養生調理得當,僅是鬢根微白的他,依然身形挺拔,精神矍鑠。當然,如此陣仗的遠洋出行,他可不是前來做什麼蒞臨指導的,早已淡出軍政事務,他無事一身輕,此行主旨卻是為了坐一圈環球旅行,路過此地而已。

紀澤身畔,左右各站著白如雪卻風采猶存的梅倩與趙雪,這是五大太后太妃中,身體狀況尚能陪同紀澤浮海遠行的唯二之人。二人身後,是以長公主紀雅為,紀澤的七名無意于軍政生涯的子女,以及十餘孫而被。此外混搭於人群中的,還有李農紀芙、孫鵬魏婉等離開封國出遊的一干老人。

船入港口,舷梯放下,不待紀澤等人下船,已有一群人大包小包的上得船來。為二人,一是現任西華非洲總督的海軍老將呂翔,另一人則是封國距此不遠的紀鐵,同樣年近六旬,這廝已是水桶粗腰的白黑大叔了。

眼見紀澤的驚愣之色,紀鐵露出一口白牙,嘿嘿笑道“大哥,呂小子是代表西華方面上艦迎接您的,至於俺老鐵嘛,這是帶上包袱,先行上艦佔個位置,以混入這趟公費出國旅遊的。”

紀澤釋然,歡喜之餘,不無打趣道“嘿,三弟,為了昔年之約,叫你榮歸故里,咱可沒少舍下老臉與紀昭那小家子氣的說項,才將你的封國從中華遷至西華的這片新闢之土。怎麼著,你剛遷來一年,屁股還沒坐熱,就要撒手不管自家的公國了?”

“唉,這裡啥都不習慣,俺又不耐那些雜七雜八的軍國事務,已將國主位置傳給紀斌那小子了,也省得你家的西華大帝用起俺這個三叔來扭扭捏捏縮手縮腳。”一邊揮手與趙雪、李農示意,紀鐵一邊大咧咧道,“再說了,咱們結義四人,三個都在船上週遊世界,缺了俺一個豈非不美?”

說笑幾句,紀澤撇開紀鐵,轉向呂翔道“鵬飛老當益壯,愈顯威武,只是越不見昔年跳脫了呀,哈哈,怎麼樣,非洲總督區這邊戰事如何,地方可還穩定?”

穩定個毛呀?剛還有土著意欲對您不軌呢!呂翔心中苦笑,倒也不會在此提起煞風景之事,他不無恭敬的笑道“某少時便蒙陛下栽培,如今又受西華陛下看重,自當鞠躬盡瘁,呵,如今身兼重任,委實愈加謹慎無趣了。至於此間事務,我血旗軍將士驍勇,甲械犀利,依然所向披靡,只可惜,西華根基尚淺,中華本土又少有百姓自願遷來這等偏荒之地,缺乏足量漢人主導,此間開穩定的程序不免緩慢。”

“呵呵,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華夏各國畢竟擴張過快,還當量力而行,注意穩打穩紮呀。不過,這些都是那幫小子們應該操心的事情,某便管不著了。”紀澤已然無心於軍國庶務,遂岔開話題,手指北方道,“對了,某常向昭兒提過,此間溯紅海往北,可鑿一6上運河連線羅馬人的地中海,不知如今可有說法?”

“陛下想來清楚,懾於我華夏勢力西進,尤其在曹魏去年傳出意欲加入華夏聯盟的訊息之後,當前大秦帝國與安西帝國這對老冤家已然握手言和,共抗華夏。”呂翔搖頭苦笑道,“而近幾年,我西華帝國非但入駐東非,還在大秦自認為勢力範圍的阿拉伯半島,從閃米特土著手中謀取了不少沿海之地,大秦對我西華已然警惕至極,自知海軍不敵,他大秦卻是寧願一戰,也死活不願開鑿運河,更別說與我西華共有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