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劉健受打擊了(1 / 2)

小說:革明天子 作者:破賊校尉

李東陽臉上盪漾著幸災樂禍,又添了幾句“難怪這些名士大儒,總是把教化仁政和道德治國掛在嘴邊,確實因為省事好圓話。”

“他們天天忙著吟詩作詞,鑽營結黨,哪裡還有精力和時間去搞實踐調查,去搞案例分析。只能搞些省事好圓話的套話來糊弄人。”

“所以一問實務,渾渾噩噩;一提民情,稀裡糊塗。只能祭起教化仁政、道德治國的虎皮做大旗了!”

劉健盯著李東陽,看在他那張刻薄的嘴巴巴拉巴拉說個不停,想反駁,卻不知從哪裡開始反駁。

易千軍、傅元、丁梃等人對視一眼,沒有出聲,低著頭,跟另一桌的校尉們一樣,化身為埋頭苦幹的乾飯人。

朱見深揮揮手,阻止了李東陽的叨叨。

“不光讀書人的問題。太祖定下的祖制也有問題。《皇明祖訓》和《大誥》裡,居然有規定不準州縣堂官下鄉,說是官吏下鄉,百姓迎來送往,耗費無數,是額外加在他們頭上的負擔。”

“州縣親民官不下鄉,等於把鄉村這塊陣地讓給了縉紳貢舉,外加生員秀才。陣地在那裡,我們不佔領,別人就會佔領。”

怎麼又變成打仗了?但是聽殿下這麼一形容,覺得通俗易懂,也理解到其中的輕重。

鄉村蘊藏著大明絕大數的徭役賦稅,代表著大明基本國力。朝廷掌握得越多,應對內憂外患就能遊刃有餘。

要是被縉紳貢舉分了去,他們掌握得多,朝廷就掌握得少。

加上越來越多的宗室王孫,越來越多的官吏勳貴,越來越多的貢舉生員,他們就像貪婪的碩鼠,瘋狂掠奪著田地上的糧食,把它們藏到自己的洞穴,又返身出來繼續搜刮搶掠。

掘土挖根,涸澤而漁。等到最後一粒種子也被吃掉,那就真的是白茫茫一片,乾乾淨淨。

劉健越想越心驚,坐立不安,吃喝無味。

朱見深和李東陽吃得津津有味,劉健卻吃得有如嚼蠟。下面酈園的談笑聲越大,他越地坐立不安。

書童劉蓉站在一邊,氣憤不過,恨不得從窗戶裡丟下去幾個震天雷,把這些敗壞讀書人名聲、讓公子受辱的斯文敗類,統統炸死。

“殿下,你是大明王爺,看到蘇州五駿這些的斯文敗類,為何不叫人抓了他們?”

劉蓉終於忍不住,開口對朱見深說道。

朱見深看了他一眼,搖搖頭,“先我現在不是大明沂王,已經被貶為鎮國將軍。其次,人家五位才子,呼朋喚友,舉辦文會,又不是什麼違法亂紀的事情,就算我是知府、巡按,也不能胡亂抓人啊。”

“可是剛才那夥計說了,什麼寫引薦信,包中秀才生員;什麼討保薦信,可入南國子監。這簡直是赤裸裸的賣官鬻爵。”

劉蓉滿臉的氣憤。

“殿下,你是不知道,我們家公子考秀才、中舉人有多不容易嗎?寒窗苦讀,四處拜師...他們倒好,一封引薦信,就抵了別人十幾年的含辛茹苦。不公平!”

朱見深澹然而笑。

“不公平?當年三吳儒生文人們認為,蘇松賦稅佔天下近半,舉人進士也該分一半名額給此地。結果洪武三十年出了丁丑科大案,太祖皇帝砍了兩個狀元的頭。這公平嗎?

劉蓉漠然不知——他哪裡知道什麼丁丑科案,他恐怕只知道洪武是太祖爺的年號。

劉健和李東陽卻臉色一變。

尤其是劉健,臉色有些白,看著正在呼呼吃飯的朱見深,喉嚨上下滾動了幾下。

李東陽恢復得快,忍不住說道“殿下,這確實不公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