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 要出事兒(1 / 2)

小說:囚唐 作者:形骸

安業縣,金亁村。

村名聽起來既富貴又內涵,過客問了便會知道,它不過是因為緊鄰金井、乾右兩條河而得名。

當年李唐起義軍圍長安時,有將領看這村子太可憐,撥了一袋軍糧,讓所剩的村民勉強餬口,熬到新一撥耕種收穫,村子可能就此消失。

李唐稱帝以來,長安附近總算太平了,老百姓得以在戰爭的間隙喘口氣,金亁村慢慢恢復了人口。

神州大地上,如金亁村這樣受到百般蹂躪的村子不知有多少,它們中許多沒能逃過被賦稅、徭役、官霸、土豪、流兵壓垮的命運,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金亁村已算十分幸運,而它的運氣是李唐給予的。

因此,它對李唐忠心耿耿。

每有募兵,村中百姓從不逃役,糧稅、布帛稅也繳得積極。

苦日子中滾出來的人,對落了難的人總是格外關照,能搭把手絕不吝嗇力氣。

就如三年前,村民張老漢就曾救起過一個受了傷的年輕人。

據那年輕人說,他叫王三郎,是車隊趕車的。

他們的車隊在三十里外遭遇流兵搶劫,不知殺死、打傷了多少人,他趁亂砍斷了一匹馬的套繩,騎馬逃離,這才撿回一條命。

命是撿回來了,傷可夠重的。

他不知何時跌下了馬,又不知何時被張老漢現,帶回了家。反正張老漢現他時,整個人已成了血葫蘆。

張老漢拜託鄰居家的張四郎去請醫師。醫師在近百里外的安業縣。

張四郎套了牛車往安業縣趕,一個來回便是兩天。

幸好出事時已快入冬,天寒,傷口不易炎感染。

郎中在金亁村住了十幾日,救回了王三郎一條命。

自那以後,王三郎與張老漢結了緣,兩人以父子相稱。王三郎走商,總要順道去張老漢家看看,遇上農忙時節,又無商可走,王三郎就去幫著幹些農活兒。

村裡人都說這小子有良心,孤老頭兒總算有個盼頭了,以後也有個送終之人。

出事以後,王三郎確實來了村裡。

他本不想在村中停留的。按照原計劃,接上張老漢,他們應該遠走高飛隱姓埋名。

在交通、資訊極為閉塞的大唐,犯了罪,只要逃個數百上千裡,便絕不可能被抓住。

可他又不甘心就這樣走。

他還有一筆錢沒拿到手,他還想再去碰碰運氣。

心裡有事,人總睡不踏實。

身旁的張老漢已是鼾聲震天。

王三郎數著,九十九下。

這次張老漢打了九十九下鼾,便熱得不由翻個身。

上次是九十八下,而後他抬手撓了撓因為汗珠流淌而癢的臉頰、脖子。

他也不知自己為何要去數那鼾聲,只是覺得這樣數數計時是每個殺手都會做的事。

他算個殺手吧?

就在他一邊數數一邊神遊天外之時,後窗的蛙鳴聲突然鼓譟起來。

王三郎心下一驚,悄悄翻身下了床。

後窗有個小塘,其內的青蛙鳴叫,聲音有起伏很正常,但不會突然拔出如此高的尖音。

有人!

很快他的想法得到了印證。

刀尖順著窗縫伸了進來,輕輕挑開窗栓,窗栓落地的瞬間,窗戶猛然開啟,一個人影翻身進屋,大步衝向床榻,一把揪起了張老漢。

“莫動!”那人影吼道。

王三郎本已溜出前門,聽到動靜,他本能地回了一下頭,看到睡夢中被拎起來的可憐兮兮的張老漢,他猶豫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