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革新之始

邯鄲,龍臺。

大殿之上,肥義、樓緩跪坐兩邊,一會看看跪坐在大堂之上的趙雍,一會看看正在唸著一份帛書的人。前者眉眼之間平平淡淡,似乎對於後者所念的內容殊無興趣,但是基於禮貌,還是保持著貴族的矜持。

而後者,反倒是眉飛色舞,唸到動情之處,甚至忍不住拉起了調門,將一篇書信念得抑揚頓挫,有聲有色,特別是唸到“斯乃自天地肇始以來,燕國之大事。伏維先祖黃帝之殊榮,感念萬盛之基業...”等等吹噓自己身份的句子,更是讓人聽得心潮澎湃,高傲的神情,就連站在趙雍身後的喜,都忍不住鄙夷起來。

也不怪喜漏出這種神情,實在是燕國這樣的國家,和趙國比起來,也就是血統高貴,其實力,絕對讓人不值一哂。

燕國是周朝分封的姬姓諸侯國之一,其開國君主召公奭,乃是周武王的兄弟,周公旦的同輩,要是追溯起來,也算是周國的宗室貴族。當年牧野大戰之後,周公旦手持大鉞,召公奭手持小鉞,立在周武王左右,伴隨他完成了祭社大禮,向上天和百姓,宣佈紂王的罪孽。其身份自然是貴不可言,不是趙國這樣的非宗室之人可比的。後來,周武王感念其功,將召公奭分封在的燕山附近,成立燕國。

這一下,有人就不爽了,那就是燕國的鄰居薊國。

薊國據傳是堯帝的後裔,來到北地建立的國家,世代居住於此,這時來了一個外來戶,當然是不爽的。本著一山不容二虎的生存法則,剛剛成立的燕國,和當地的地頭蛇薊國進行了長期的友好交流,包括但不限於動用武力等非正常外交手段,終於在春秋時期,存在了一千年左右的薊國,被燕國吞併,從此燕國佔據了北地,並將都城建立在了薊國以前的都,薊城。

歷史是殘酷的,當他給你開啟一扇窗的時候,記得要去看看,他是不是給窗戶加了鐵柵欄。燕國就遭遇了這樣坑爹的事情。當他們向北吞併了薊國之後,又招來了一個比薊國更難纏的鄰居—山戎。

所謂山戎,其實是生活在燕山一帶的以遊牧為主的遊牧民族,他們獨自成群,雖然都喚作山戎,其實各有名稱。而燕國的山戎,就是山戎中的孤竹、令支兩部。燕國絕對想不到,薊國如果算是燕山的地頭蛇的話,山戎就是這裡的山大王了。

終於,在燕桓侯時,燕國北部的山戎南下,中原士兵和北方遊牧民族的第一次戰爭就此打響,其結果,就是燕桓侯被趕到了南部的臨易,以躲避山戎的襲擾。

然而山戎既然得到了好處,自然不會就此放過,於是在燕莊公在位時,組織了更大範圍的襲擾,燕莊公不敵,於是向齊國求救。當時,正值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稱霸中原的時候,欣然出兵,幫助燕國滅了令支和孤竹兩支山戎部落,並將莊公送自己而越過的邊境都劃給了燕國,成就了自己的美名。

是以燕國一直以來,都在大國的爭雄中勉力支撐。由於其地苦寒,不通中原,是以很多國家都對燕國不屑一顧,不是不想攻打你,而是實在是多此一舉。

這也就是為什麼,就算是作為宦人的喜,知道燕國也大言不慚的要稱王的時候,心中對其甚是鄙夷的原因了。

當燕國使者洋洋自得的唸完燕易王的信之後,看著眾人的表情都是頤指氣使的樣子,畢竟從此以後,自己的國君也算是王了,和現在的趙國比起來,那可不是一個檔次的,是以言語之間,多了些傲慢。

“敢問燕使,這次燕國稱王,可通知了哪些諸侯?”趙雍小心翼翼的問道。

“好叫君上知道。”燕使態度倨傲,面對趙雍,也是絲毫沒有收斂,“此次稱王之事,乃是魏國犀所倡,反覆勸說我王,才有此大事。是以凡中原各國,如秦、齊、楚、趙、魏、韓等國,都予以了通稟,另有中山及宋兩國,亦分別派人通知。想必如此大事,各路諸侯都已經知之甚詳了。”

“原來是犀大人之功勞,真是可喜可賀之事啊。不知其他幾國,都有如何反應?”樓緩結果話頭,詢問燕使到。他現在是個閒職,參贊國事,倒也並非需要時時在朝。但是涉及到三胡和燕國的事情,他總是一個不落。其原因,也是其出身北方遊牧,對於北事算是比較有言權的。

“其他幾國自然是喜不自勝,紛紛言說此乃我燕國興盛萬世之吉兆!”燕國使者說著,幾乎要手舞足蹈起來。

樓緩聽言,與肥義交換了一個眼神,冷不丁的說道“然而,我聽聞中山國亦有稱王之心,是以恐怕乃是藉此與燕國修好,以為稱王做準備。”

“這個嘛...”燕國使者神情有些閃爍,思索一陣,謹慎的說道“中國之國,雖非我中原血統,但是其國事強力,非是一般小國可阻擋。若是其有稱王之心,我燕國倒也願意成人之美。”

趙雍聽聞此言,心想言下之意,恐怕燕國於中山國已經達成了一些默契,至少在相王這件事情上,兩國是要互相扶持了。其實這也在意料之中,畢竟雙方雖然國勢一般,但是也都算得上一世之雄,在大國之間生存,互相扶持也是應有之義。何況,這也是趙國希望看到的。

想通了此節,趙雍也就不再盤問,遂對燕使說道“燕使自北地遠來,路途勞遠,舟車有乏,且先到驛站休息,稍後待我寫就一封帛書之後,再勞煩燕使帶回,可好?”

“敢不遵命?”燕使向趙雍行禮之後,緩步離開大殿,朝宮外走去。只留下肥義三人,留在了大殿之上。

“由此可見,一旦中山稱王,我們就慫恿齊國和中山國之間的矛盾,繼而趁機,謀取中山國。”樓緩說道。

“恐怕齊國也非易與之輩,萬一我軍真的攻取中山,齊國到頭來反戈一擊,或者慫恿燕國從北地出兵,就得不償失了。”肥義說道。

“說到底,還是我趙國兵不精,糧不足,不能同時應對兩場大戰所致。是以應快快啟動醞釀已久的革新之策,圖謀富強之坦途。”趙雍說道。

從齊國回來之後,趙雍就開始頻繁的召見肥義、樓緩、吳廣等人,也多次前往鶡冠子那裡,其目的,無非是就自己心中所思所想,與他們交換意見。他不是一個傻瓜,如果照搬自己前世的先進方法,運用到趙國,恐非上策。歷史上,被譽為最可疑的穿越人士的王莽,不就因為自己前的創新思維,反而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和性命嗎?是以,若要是革新趙國,其根本,還是要立足現在的實際,不能照搬後世。

肥義與樓緩互相看了一眼,前者緩緩說道“君上欲興趙國之基業,圖謀萬世之宏圖,當然應以社稷為念。不過,如今國內並非人人希望革新,據臣等所知,安平君恐怕就非願意此事。”

安平君,是自己的叔叔公子成的封號。因為操持趙肅侯的葬禮,和負責趙雍的婚禮,現在是宗室的第一負責人,在宗室內的影響力無出其右。是以他的態度,幾乎就能代表所有宗室的態度。

而宗室之人,之所以反對革新,其目的,無非是擔心這樣的改革,會觸及自己的利益。從李悝變法,吳起變法,再到商鞅變法,宗室的地位始終沒有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趨勢,既然如此,誰能保證趙國的變法,自己的地位不受觸及呢?

“事有輕重緩急,革新之策乃是我趙國之根本,不是誰說阻擋就阻擋了的。”趙雍慨然說道,看來,齊國的強大,帶給趙雍的影響是空前的,他已經決定,提早實行趙國的改革,以在有生之年,給趙國打下偌大的基業。只不過現在,他需要一個藉口而已。

樓緩看了看趙雍的眼神,知道再勸沒用,自己反正也是支援改革的,遂轉了轉心思,對趙雍說道“如此,臣下到有一策,或可減少些阻力。”

“說來聽聽。”趙雍好奇心有些膨脹,對樓緩說道。

“或許,我們且從宗室不怎麼關心的地方入手,再圖後策,未必不成!”樓緩說道。

“什麼意思?”趙雍還有疑惑,肥義倒像是明白了些許事情,眼神有些了閃爍。

“君上且聽我說來。”樓緩道“秦國之強大,在於軍事,而我軍並非比秦國弱小,未必不能成百戰之兵。而軍隊,宗室雖然有些將領,但是非常有限,構不成威脅。如此,我們不妨先以軍隊的革新為起點,先行改革,或許阻力會小一些。”

趙雍聽了之後,閉眼靜思半晌,然後睜眼對兩人說道“或許可行。然而軍隊不可亂,若是一步就邁出太多,恐怕並非革新之策,反倒是亂行之策了。”

“不若找個地方試驗一下。”肥義突然說道。兩人聽後眼前一亮,對呀,完全可以試驗一下,即使出事,也翻不了天。但是,到底讓哪個地方先開始呢?

“報!代郡緊急軍情!”正當三人研究之際,一聲彙報,打破了三人的思路,然而就是這一聲,卻讓三人眼前一亮試點找到了!

喜歡重生之趙武天下請大家收藏重生之趙武天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