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石驚起千重浪(五)

小說:標銅 作者:平老爺

【感謝各位書友支援,今日二更,求推薦,求紅票】

合起畫冊,姆爾汀老爺心中還是未能平復,這已經是今日他第三次開啟這本精美的畫冊,而時間再往前兩日,他開啟這畫冊的次數已經過了二十次。畫冊上描繪的是精美的文字,以及更加精美的圖畫,雖然畫冊上的漢字認得的加起來不到二十個,且與大明的體例還有不同,但一個個還不及小指甲蓋大小的文字卻似鐵鉤銀劃般的清晰可辨,且橫平豎直的走向中透著說不出的賞心悅目,真不知道是怎麼辦到的。而那圖畫中的物品,竟如眼前一般,幾番想要伸手都抓了個空。

這樣的冊子,城中的大小貴人們幾乎已經人手一本,想來也有近百數了,雖然看不太懂文字,但姆爾汀老爺的耳朵並不聾,自家商號裡可從來就不缺會漢話的通事。

精美的畫冊固然吸引人,但更加讓人興奮的確是上面的內容。先不論在渤泥的地盤上誰才是官,但合股壟斷的好處經商的哪個能不明白?遠的不說,每年下南洋的唐船,有多少是幾十上百家的商戶合股包下一船的貨物,販賣回去再計算分紅?道理簡單,但卻比不得這短『毛』宋人的精細,按照經辦此事的劉機宜所說,不僅所有貨物的價值專門列表分明,連分紅都用了精確的演算法說得清楚明白。

“這短『毛』做買賣還真是細緻入微。”不過姆爾汀對這樣的細緻卻是頗多好感,行商最重的便是誠信,能夠開誠佈公,便有了幾分做大事的樣子,‘且看日後這宋人能有什麼局面吧’。

…………

“這位老爺你裡面請,輦車停在這邊廣場上就好,選好了貨物,商站的官人們自會為你裝好送。”

一個本地漢人模樣的小廝正變換著流利的漢話和土語迎來送往,商站門口的廣場上人流如織,有來行商看貨的,看熱鬧的卻是更多,而繞著廣場一圈,聰明的已經搭起棚子在供應飯食果子了。而如這小廝一般的人廣場上至少還有十個,都穿著一身素『色』的褂子,頂著一頭齊整的短。

“這才幾天過去啊,就是這番景象了,這短『毛』當真是點石成金的手段啊。”姆爾汀跟著人眾被引入廣場外一處新搭的棚子,這棚子初以手觸則冰涼,頗類鐵製,不過想這短『毛』精於鐵器,還會造那等能浮於海上的鐵船,也就不足為奇了。只是一進棚屋,卻與外面一般亮堂,再看棚子頂上,卻有一燈亮如白晝,且每隔著一丈便有一盞。見慣了世面的姆爾汀也吃驚不小,忙問著迎上來的劉機宜。

“棚頂鑲著的都是玻璃瓶。”

“貴眾技藝精湛,只是玻璃瓶所見多有,從未見有如此奪目者。”

“那是瓶身起伏,瓶中又灌了清水,是以折『射』陽光之故。”

“折『射』、陽光……”姆爾汀揣摩著劉機宜話中之意。

那劉晨旭卻道“只有白天有用,到了夜晚,還是要掌燈。”說完又從身邊拿起一本冊子,“只是這透鏡之法俱在這書中記著,玻璃瓶,水銀鏡都有言說,也有千里鏡的製法原理。”

見那上面都是漢字,姆爾汀便又交給身邊通事,卻聽那通事斟酌了半天,再指著那書封面上四個大字說給他聽——《光學初探》。

“沒想到書盡然賣得這麼好。”

“想也知道,咱們這等秘法,誰不想學,只是學得做不得罷了。”

兩位短男子徑自在商站中說著閒話,一天的活半天就做完,也難怪有多餘的閒暇說些無聊話題,不過也是在政事堂中爭吵了幾回的——是為國策。

關於未來的展方向,其實早有定策,那也不知是多少人吵了幾年的產物,關於科技擴散的態度,最終是羅克理一派獲得了最廣泛的支援。如何快的佔領文明制高點,併為未來的拓殖培養足夠多的基礎人才,亦或可稱為帶路眾的,沒有比科技理念的傳播更加見效的了。越是有著時代的差距,越是能夠明白科技的全方位領先是體系的優勢,乃是環環相扣相輔相成的,即便原理被人知悉,沒有基礎學科的鋪墊,沒有材料學科的積累,沒有千萬次試驗的積澱,也不會有任何可以誇耀的成績,而其所做不過是提前為穿越集團的接收培養可供驅使的人才而已。有了這樣的認識,一切做起來便順理成章起來,更何況,任何時代的年輕人總是對未知充滿著好奇心。

…………

“《光學初探》?有了這東西真就能造出千里鏡?”年輕的素檀也還在好奇心旺盛的年紀,更是不肯認輸的『性』格,千里鏡在婆羅乃並不少見,出海的紅夷番人總有些帶著的,雖然質量參差不齊,但將遠景放近卻是一樣,只是兩片凸透鏡的組合看到的都是倒像。素檀也曾花重金從紅夷中求取制鏡之法,不過不是貪圖賞錢來應募的對此道一竅不通,不然就是知道皮『毛』,或者乾脆有那等紅夷僧人讓人改宗,都是無法瞭然。

今天忽聽到訊息說短『毛』們居然還在賣書籍,且書中所載皆與泰西秘法相合,便又是一奇。目前為止,這夥自稱宋人的怪人已經屢屢讓素檀感到意外——除了他們在軍事上的才能,這也是魯阿巴殿下目今稍能獲得的安慰之一,他甚至沒有從哪怕一個親近侍從口中聽說關於短『毛』們武力的評論,他們精於鐵器,在商站中卻連刀劍都未裝備,賣的貨物也都是日用,全無武器。

現在聽說了這千里鏡的製法,便著親信侍從去請國都中最出『色』的金銀匠人來,想要試做幾支。再想想這幾日蒐集來的情報,上岸的短『毛』各『色』享用俱全,尤其每日都要沐浴,飲食服用上的享受倒是真與素檀從漢人大臣那裡聽來的宋人習俗相彷彿,若這夥短『毛』當真如史書上所記一般,只知文治,而全無武功,那倒是一等一的良民了,可事情真就這麼簡單?

…………

‘事情當真如此簡單?’想著同樣問題的還有剛剛拿回了一船貨物的鄭東主,順著『潮』流一路西去,只消十日,便能回到舊港。鄭達的心情卻不能平復,雖然從呂宋換來的銀幣都被換成了宋人的貨物,還是半強制的,可若是回到了舊港,任誰都不能說他是吃了虧,包括這船貨物的股東們也是如此。那裡多有往泰西去的大船,分一半貨物賣,剩下一半待下半年候著風信運到明國,三年的身家也都掙下了。

叔卻並沒有被東主的情緒所影響,鄭達是自家子侄,小兒輩而已,雖是船東,可船上一應事務還是要聽他區處。讀過幾年書的叔已經五十多了,有個大名喚作鄭國,原本因為識得字在鄉中時還頗得敬重,不過那也是好多年前的舊事了,十六歲上下南洋時,當時朝中主事的還是張閣老,也即是張居正,現在轉眼就過去三十多年了。

只是此刻叔的興趣卻在手上的一本小冊子上,冊子不過兩掌大小,挺括的封面上四個大字全用宋體——《天體規律》。

與大明典籍不同,卻是從左向右翻頁,倒是頗類泰西的書籍,過去在舊港和滿剌加見過的。開啟封皮,裡面文字雖是漢字,卻都用俗體,且是自左向右橫排書寫,這也是宋人送書時交代下的,不然以叔的習慣未必能知這宋人書籍的讀法。

只有一處叔覺得甚好,那第一篇上便分綱別目的列了許多,卻都是一個題頭,後面跟著頁碼,內文也都加了所謂標點,省卻了句讀之繁。不過粗略看來,說的卻都是天上星宿,倒也是叔平日裡便感興趣的。再往後看,那書上說大地應是球形,萬物生於其上而不覺,本來叔是不信的,但這書上說得有趣,還有例證。比如最後這段便說了,海上行船,遠遠看見的,最先必是船上桅杆帆纜,然後才是船身,叔自己想想,好像確實如此,平日裡在海上多見,尤其那佛郎機人的大船,更是如此。

再往後又翻了幾頁,見那上面居然說不光大地是球形,太陽、月亮都是球形,而太陽自己光,月亮則只能依靠太陽的反光,是以月光不如日光那般明亮,所謂地球則是圍著太陽運轉,月亮又是繞著地球,平日所見天狗食月,便是地球的陰影將陽光的反『射』遮擋,月亮無法受光,故而如被啃下了一塊般,叔覺得有趣,但還不是很信,但翻過來的一頁上便繪著帶有標示的圖畫。

無論文字、圖畫,都如鐵鉤銀劃般的清楚,光以印刷論,這冊子的精美也遠以往所見的各式書籍,又看到後面還有所謂九大行星,什麼天王星、海王星且不去看,叔卻看見了前些日子看到的那顆火星,又趕緊翻到後邊,雖然頁碼所用的阿拉伯數字並不熟悉,但不過是些簡單的圖形,多看幾次,也就記住了,這數字好用,自然也就好用在這。

坐在船頭的氈棚下,藉著斜照進來的陽光,繼續閱讀著手中的宋人書籍,看著中間對於天文之理的描述,時不時就會感嘆一句,‘原來如此’,日頭卻就在叔的自言自語中漸漸西沉了……

喜歡標銅請大家收藏標銅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