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兩相心平氣和的第一次會談(2 / 3)

準備回去就抓幾個人過來‘吃餅’——

他觀察過了,裴炎此人是天生的官場苗子,對官位有毫不掩飾的野心,只要有前程有功績的差事,他能比誰都卷。

再有……裴行儉覺得自己就好似那傳說中,淹死的水鬼必須抓一個替身,才能解脫一樣,開始尋找‘替身’,不,是替身們了。

如果什麼都自己撐著,就會永遠在‘水裡’無法脫身。

在這一刻,裴行儉忽然又悟了:這,大概才是宰相的真諦吧。

雖然他官職未至,但境界已到。

*

而裴行儉先行離開後,紫宸殿外,劉仁軌道:“王相請留步。”

劉仁軌性子急且傲,自回京後,與王神玉爭論了也不知有多少次了。此時還是第一回 與王神玉莊然致歉:“方才天后之前,我以出身指於王相,實是狹隘偏私了。”

在劉仁軌看來,太原王氏出身之人,能做到本身不出錯,就已經不容易了。

他感慨道:“如今朝中王相這種恪守律法之人少,多有朝臣藉口荒災之事,便侵佔百姓熟田。”

還是那句話,在許多官員看來:百姓日子過不下去了,先賣田再賣兒賣女,這是侵佔嗎?這是救苦救難啊。

至於為什麼他們看上的良田,那百姓日子‘忽然就過不下去了’,他們自然也是‘不知情’的。

兩位宰相邊走邊說,難得氣氛平和,以至於殿門外的嚴承財都揉了揉眼睛。

這是劉相和王相嗎?

兩人穿過宮道上的門戶,劉仁軌繼續道:“就算有些朝臣對朝廷律法還有所畏懼,不會侵佔田畝,但也會廣置宅院、莊園、商鋪,為子孫計。”畢竟官員多佔地是違律的,但買些房產(只要不逾制)是不違法的。

說到這兒,劉仁軌也實在有些好奇:“但聽聞王相,從不置產?”

世家人口眾多,也分支分房,一族中各房產業自貧富有別。以王神玉此時的官高位重,若要置產,都不用他去勒索,多的是人願意主動獻宅或是低價賣宅,必是能拿到京城最好的宅院,京郊最好的田莊。

這些都是可以傳於子孫的。

他們世家最重的,不就是傳承嗎?

劉仁軌當時在百濟聽聞王神玉在做‘宰相第一人’,立時就心急如焚想趕回來——除了對王神玉這人‘懶怠’的擔憂外,自然也有對他出身的考量。

然而回京後仔細打聽過,聽聞王相這些年,雖個人作風是‘萬般講究細緻’,但卻沒有大筆置產。

劉仁軌是個直接的人,今日就問了出來。

王神玉也不避諱回答:“劉相知我是杜相的弟子。”

他望向太極宮的方向,很淡然道:“杜師憂勤一世,年方不惑而拜相、得封萊國公,後因病不過四十六歲便仙逝,先帝追封大司空。”

“但萊國公府今又何在?子孫不肖盡數蕩覆。”

“如劉相所說,我也好,王氏其餘子孫也罷,生來路已經比旁人平坦——自幼衣食優渥,

進學時族中學堂多有名儒師長,出仕後又有長輩在朝中指點護持。”

“還要如何?”

“若子孫如我,豈有飢寒?若子孫不如我,我何必廣置田產,到時候給不肖子做揮霍濫用?”他自己用了就是了。

劉仁軌聞言頷首,亦感慨:“王相看的明白。”

“只是你族中未必人人都看的明白,將來這‘檢田括戶’事,只怕多有王氏族人並世家姻親求到王相跟前。”劉仁軌很有道歉誠意道:“王相若覺得人情上為難,不好推拒,可以推到我這裡來。”

王神玉先道了聲謝,然後道:“總有蠢人只看眼前不看將來。”

劉仁軌道:“總是人心不足罷了。”

其實朝廷對官員,已是多有厚待:比如流內九品以上官,其妻妾、部曲、客女、奴婢,皆為不課戶(不納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