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第二步:叛亂定(2 / 5)

姜沃聞聲抬頭:“單獨給你寄信?我記得,當年你們在國子監還有幾分過節。”

說是幾分過節都淺了,當年在國子監中,李敬業這種頂尖官三代跟出身貧寒的駱賓王,曾經有段時間掐的像周王李顯的兩隻鬥雞。

駱賓王一臉‘對吧我也這麼覺得’的神情,對姜沃道:“他說自己是要去東海之上剿倭國海匪。寫信給我,是聽說我檄文寫的不錯,之前給李大都護寫的吐蕃檄文他見過。”

“覺得我配給他也寫一份剿海匪檄文。”

沒錯,李敬業在答應吳英掃平東海海匪後,還像模像樣準備給自己弄篇檄文。只是遼東的文臣少,他看了幕僚送上來的幾篇,均覺得不滿意。

這時候他想起了從報紙上看到的,當年國子監同學駱賓王的檄文。

李敬業勉強認可:雖說那人不怎麼樣,但檄文寫的確實還不錯,很有氣勢,要不給他個機會為我掃平東海寫一篇檄文吧。

而駱賓王接到李敬業這封信的就無語了:你多大臉呢?你要我就給你寫啊?你知道我從前都是寫什麼戰場級別的檄文嗎?

因此,這會子駱賓王就對姜沃道:“姜相,此事並無朝廷之令,我就沒給李副都護寫。”

他直接無視了李敬業。

不過駱賓王想想李敬業到底是英國公之孫,姜相又多年照拂英國公府,所以今日就打個補丁,免得將來李敬業在姜相跟前告他的狀。

而駱賓王說完後,就見姜相沉默片刻,之後才似笑非笑搖搖頭:“我知道了。你不用理他。”

駱賓王行禮而去。

說來,駱賓王本就以文采著稱,從前也曾跟隨過文成寫檄文。因而此番依舊由他來做參軍,長安城中沒有一個人意外。

唯有姜沃,在看到駱賓王寫的‘平越王、琅琊王叛亂檄文’,真正刊登在報紙上將傳於天下後,頗為感慨。

這真是不一樣的一世了。

**

光宅元年。

五月中,中路大總管李文成,平定越王李貞的捷報傳回長安。

隨即,琅琊王兵敗的訊息也傳回。

此時,距離三路大軍離開長安,不足一月——也就是說,減掉路上的時間,只用了幾天就平定了叛亂!

長安城中朝堂大震。

怎麼可能!

其實絕大多數人,哪怕是宗親,見到天后當真開始調兵遣將,也覺得兩王叛亂能成,不,別說能成了,能堅持一年半載不被剿滅的可能性都比較小。

但他們沒想到,兩王敗的這麼快,這麼摧枯拉朽!

直到兩王叛亂兵敗的詳細全過程傳入長安後,朝堂再次被兩王震驚了。

不過……

得知兩王戰敗的細節後,最破防的人還不是宗親,其實是李淳風和宰相辛茂將!

沒錯,最破防的,正是這兩個看起來與叛亂毫無關聯的人。

先來說李淳風——

姜沃很久沒見過自己仙風道骨的師父發這麼大的脾氣了。

她都怕大夏天的,師父氣暈過去,連忙上前遞上一杯消火的涼茶苦勸道:“師父,彆氣了。”

然而李淳風氣惱的連杯子都砸了:“越王、琅琊王!真是丟盡了太宗的臉!”

姜沃:……也是,到底事關太宗顏面,師父破防也是難免的。

這事兒還要從越王李貞的身份說起:越王李貞,太宗皇帝第八子,也就是高宗皇帝序齒上一位的哥哥。他的兒子琅琊王,自然也是正兒八經太宗的孫子。

有這樣的身份,豈能不用?

故而越王謀反之時,還找人給他寫軟文來著,說他‘肖似父皇太宗文皇帝,英武善戰,必能匡扶社稷’。

結果……

且說,越王李貞號稱二十萬人馬,朝廷當然是不信的,這種號稱肯定都是有水分的。

哪怕他打著太宗的旗號起兵匡扶李唐,估計能聚攏個幾萬人也就不錯了。

但是,他們還是高估了越王李貞的能力。

直到文成到了前線,才發現,李貞號稱的大軍二十萬,其實是……七千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