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優劣之分

在劉政的帶領下,武安邦一行人穿過山坳,這才算是進入到真正的難民營裡面。

武安邦掃視一圈,現難民營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處在一個三面環山,南面沿海的丘陵地區,能夠很好的面對6地上的進攻,而且內部佔地空間極大,目測可以容納十幾萬人生活,當然如果需要的時候,即便再容納多一些人口也沒什麼問題。

總的來說就是很多玩家尋找的地理位置可以派前三的建村位置,想到青州北部百姓可能花了幾十年才現這個地方,也就不難理解了。

一路上,在和劉政的閒聊中,武安邦也得知此處地區和北面遼東有大大小小十幾個通道,不過都不大,大部分是山間小路,長期有村民把守,其中最大的通道就是武安邦他們前來的山坳,也靠近領地中部,於是眾人直接把總部設立在附近,這也是劉政等人在這的原因。

一邊走一邊閒聊,不知不覺眾人便走進一個差不多小鎮規模的大型村落中,然後在村民們好奇的目光下,來到村子中心。

“太守大人,請稍等,我去告知他們一聲。”

等劉政察覺時,才現自己忘了通知管寧、邴原,於是向武安邦告罪一聲,急忙向村中心的兩層小樓跑去,武安邦呆在院外能聽見劉政那大嗓門的聲音。

“幼安、根矩,有貴人來訪,快出門迎接一下。”

“劉政,注意風範。”

“是啊,別急。”

隨後又傳來兩個語氣沉穩的聲音,讓人一聽就感到值得信奈,果然劉政也不在大喊大叫,然後隨著一陣收拾雜物和腳步聲,武安邦看到劉政帶著兩個三十歲左右,儒士打扮的男子前來。

“幼安、根矩,這位就是壯武郡太守武安邦。”

“管寧見過武安太守。”

“邴原見過武安太守。”

“兩位先生不比多禮,我在青州也素聞兩位先生大名,因前段時間烏恆各部反叛,來遼東平叛,戰事結束後,得知有青州百姓在此避難,特來此處拜訪,不知是否打擾諸位。”

武安邦見兩人行禮,也急忙回禮,並解釋自己到來的原因,除了表現出禮賢下士以外,武安邦也知道管寧可是連統一北方的曹魏政權都不放在眼裡,更別說自己一個小小的郡守。

不過話說回來,管寧年輕時,曹操曾經徵辟他,不過很可惜的是被公孫度派人阻攔了下來,等到曹丕繼位時,再由華歆推薦,想起管寧時,再派人去遼東征闢管寧,而那時的管寧已經接近古稀之年,估計早已決定在遼東安享晚年,所以拒絕徵辟也是理所當然。

總的來說管寧還是一個比較悲劇的人才,和親朋好友,以及大量百姓一起逃難遼東,在管寧幾人的帶領下,逃難的百姓們逐漸團結,一起展起來,可隨著中原漸漸穩定,這些人又返回自己的故鄉,甚至邴原、劉政、王烈、太史慈幾位好友也早已返回青州,只留下管寧等少數人在遼東養老。

如此看來,估計管寧也算是看透了人生起伏,自己一生的才華、抱負都隨著這個流民村落興起而揮,解散而消逝,也難怪管寧後期甘願做一個隱士。

上面提到的華歆也算是一個比較悲劇的大才,年輕時候華歆和管寧、邴原被當地人稱為一龍,其中華歆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這樣也能看出以華歆為,當然如果從後世的名言“神龍見不見尾”,也能說華歆才能屬於三人最差,可以讓人一眼看出來。

華歆本投降孫策,後投降曹操,然後官職一路高升,在荀彧死後接替荀彧為尚書令,曹丕時期又為三公之一的太尉,仕途暢通無比,這樣一看,明明半路加入,卻能在人才濟濟的曹魏集團中,成為地位頂尖的幾人,自然就說明了華歆的能力。

但華歆的悲劇是體現在名聲上,年輕的時候和管寧一起學習,結果搞出一個割席分坐的事情,還上了小學課本……

不過這其實只是體現了兩人一個代表出世、一個代表入世的價值觀,就好像佛家所說的空無一物,管寧自然能把金子當成石頭一樣處理,對於窗外的事情不聞不問,一心只讀聖賢書。

但把金子和石頭區別對待,對外面生的事情好奇錯了麼?從專心和佛家的角度來看,確實錯了,但孔子也說過“因材施教”,對於石頭和金子本質上就存在差別的物體,特別是金子作為貴重金屬,從而進行區別對待也是正常行為,拿金子去改善一下生活豈不是更好?

另外關於學問時好奇問題,在現代科學觀點下,人是不可能一直集中注意力,這樣不僅體力消耗較大,還容易投資腦力,最合理的注意力時間在4o分鐘左右,因此學校安排的課時都在45分鐘,課間休息1o分鐘,除了讓學生上廁所以外,更重要的就是緩解一下疲勞,所以對於喜歡拖課的老師,要從科學的角度上進行勸阻。

這樣看來,兩件華歆做的很普通,普通到普通人都會去做的是,只是因為和不普通的管寧在一起,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導致被當時普通的世人進行偏低,從而抬高了管寧,給管寧上了光環。

其實從孔子和學生子貢關於贖人的對話中就明白,其實孔子也不認為道德的光環是凌駕與普通人行為之上,這樣反而不利於道德的推廣,但是廣大的普通人在面對自己辦不到,而極少數人能夠做到的事時,自然而然的把他套上光環,這又和群居生活的社會性有關係,簡單的說就是樹立標杆。

當然華歆的悲劇也不僅僅在於此,《三國演義》中記載在曹魏集團後期,華歆負責去捕伏皇后,華歆進宮後“壞戶壁,牽後出”……不管真假,當時作為效忠曹操的屬下,自然無對錯可分。

另外從名士高風,華王優劣等其他事蹟上能夠看出華歆並非一個不顧名節的小人,反而是一個注重現實的君子。

回到管寧身上,雖然管寧年輕求學時,就屬於追求遠大理想的人,但現在管寧還處於三十歲的時候,雖然看不上武安邦,但對於實現自己的理想肯定是充滿了行動力,而武安邦所要做的就是在管寧衰老之前,打破管寧的認知,看能否為其所用。

喜歡網遊之武安三國請大家收藏網遊之武安三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