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醫藥投資(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作者:炎宗

盧燦忽然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連忙笑著擺擺手,“很巧,我前幾天剛剛看過愛因斯坦醫學院的摩爾·霍華德教授,表的一篇有關於紫杉醇抗腫瘤文章。我當時還琢磨呢,如果抗癌藥物真的能夠被提煉、生產及普及化,那麼,癌症對於人類來說,是不是也感冒一樣?”

陳頌熊表情輕鬆起來,笑道,“沒想到,盧先生對於紫杉醇也有了解。霍華德教授確實是值得尊敬的一位前輩,不過,他同樣受困於如何保持二萜生物鹼類化合物,而這方面,我們的實驗室,已經解決,現在面臨的是臨床試驗和量產工業化。”

“當然,癌症像感冒一樣……”說到這,陳頌熊自己先笑將起來,“這還不太現實。紫杉醇只是抗癌藥物,並非治療和殺死癌細胞的藥物。它的作用機理,是抑制,以及部分瓦解癌細胞的活性鏈,所以是抗癌藥而不是治癌藥。”

“這樣啊……”盧燦就勢露出幾許失望之色,將剛才的冒失,掩飾得乾乾淨淨。

演戲,人人都會,陳頌熊差一點而已。

他畢竟剛剛走出象牙塔,還不是未來年薪高達3.3億美元的全球最貴ceo。

盧燦表現過於急切,陳頌熊擔心,可當盧燦表現出興趣缺缺時,陳頌熊更擔心,甚至已經後悔為什麼要跟對方解釋那麼清楚。他連忙又說道,“不過,雖然只是抗癌藥物,可是現如今的醫藥市場,對於癌症手足無措,一旦我們的產品投入市場,起碼十年內不會有競爭對手。相信我,這筆投資對於您來說,前景無限。”

盧燦笑著抬抬手,“能和我詳細說說你的實驗室嗎?”

談話終於重回正軌。

可能是與盧燦年齡相近感覺有共同語言,也可能是很少有投資人願意傾聽他的講述,總之,陳頌熊說的非常詳細,以至於盧燦都有些昏昏欲睡。

1963年,北美化學家瓦尼,從北美太平洋杉的樹皮中,提取一種物質,在在篩選實驗中,他現這種物質對老鼠腫瘤細胞,有相當強的抑制效果,遂即,他在《柳葉刀》雜誌上分享這一現。

這一現,震驚醫學界。

因為太平洋杉呈現紫色,又因為這種提取物為“醇肽”結構,遂被命名“紫杉醇”

南非這個國家雖然影響力不大,可約翰內斯堡醫學院在醫學界相當有名,陳頌熊的博導霍爾頓教授,算是全球醫學界大拿之一,在得知紫杉醇有著抑制癌細胞作用後,也展開相關研究。

1974年,陳頌熊追隨霍爾頓教授讀博士時,就曾經是這個專案組的成員之一。

等陳頌熊拿到博士學位之後,他來到北美,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物學院學習,同時追蹤北美醫學界和生物學界對紫杉醇專案的研究。

此時的北美醫學界,對紫杉醇的研究,分為兩大路徑。

第一種路徑,主張自然界提取,也就是剝取天然紅豆杉的樹皮,來提取藥物。

可惜的是,一棵直徑22厘米,高度9米的紫杉樹大約125年樹齡,其樹皮極薄,厚度大約o.3~o.6厘米,這樣的一棵樹可以得到大約2公斤樹皮,而紫杉醇必須從新鮮砍伐剝取的樹皮中提取,3o噸幹樹皮可以得到大約1oo克紫杉醇。

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也沒辦法大規模推廣。

自然界提取派,現在的研究方向是如何提高“提取率”。

第二種路徑,是化學合成。也就是利用各種生物和化學技術,合成紫杉醇。

事實上,這種做法同樣困難重重,實驗室無菌環境下合成紫杉醇,需要經過十多次化學反應,才能獲得極少量合成紫杉醇。想要規模化生產,幾乎不可能——生產線上不可能達到實驗室那種精度。

經過四年的觀察學習,陳頌熊他們的實驗小組,現在採取的是半合成路線,即以英國紅豆杉的初步提取物,在搭配三個步驟的化學反應,來完成最終的紫杉醇提取。

因為英國紅豆杉含有較多的紫杉醇前體化合物,而這種植物本身具備生性,可大面積種植,不存在原料短缺問題。又因為後續的三次化學反應,只要在無菌條件下,就能完成,而無菌條件,對於一家生物製藥公司而言,並不難。

所以,陳頌熊認為他的這項研究,完全可以市場化。

為此,他和幾位同事,去年貸款5oo萬美元,買下北美製藥夥伴公司(app公司),並在這家醫藥公司的生產工房中,完成小批次試產。

問題來了。

生物研究,極其燒錢,一小瓶培養液,可能就要幾千美刀,他們的五百萬,除了買藥品公司,剩餘的那點資金,很快見底。

融資,成為app公司能否生存下去的頭等大事。

一名華裔、一名非洲黑人、一名拉丁裔,三個年輕人想要在北美拿到投資,何其難。

陳頌熊很坦誠的告訴盧燦,融資工作已經開展近半年時間,並不順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