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含羞飛鴨(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作者:炎宗

說“老”那是尊稱,陳智的年紀剛過六十,還年輕。

他是饒老的“小姨夫”,三年前從港大園林系農學種子講師一職退下來,謝絕港大返聘,自己回家幫兒子打理一家苗圃。因為經常去虎博查閱資料,與一幫老頭子喝茶聊天,故此,盧燦和他挺熟。

一見盧燦的眼睛盯著小茶几上的包背裝書籍,他頓時臉色微變,心中警鈴大作——盧少東家的“古董貔貅”之名,他焉能不知?

這可是四庫全書卷冊……

別看四庫全書只是清代乾隆年間輯錄彙編書籍,聽起來年頭不長,可是,四庫全書修訂完善之後,有清晰史料記載,一共也就抄錄“北四閣”“南三閣”合計七部。

而這七部中,文宗閣本、文匯閣本毀於太平天國戰火;文瀾閣大量散佚;文津閣遺失小部分,成為京師圖書館鎮館之寶,外人難得一見;文源閣本毀於火燒圓明園;文溯閣版歷經戰亂,同樣有缺;文淵閣本存在北市故宮,同樣不全。

因此,四庫全書中的任何一冊,都可以說是“存世孤本”!別看虎園博物館中典藏古籍數十萬冊,可所有的零散《四庫全書》卷冊,加在一起也不過兩百冊。

正因為欠缺這種“鎮國運”之類的寶箋,虎博一直不敢對外“吹噓”三強鼎立——媒體吹噓,那是他們不懂行!

虎博一直在聯絡北市故宮,想要與他們合作原大影印文瀾閣本《四庫全書》,開出對方不用出一分錢,留存五套影印本的條件,可謂十分優厚,卻被北市故宮屢屢以“古籍尚在修復不適合影印”為藉口拒絕。

至於究竟是不是,不好揣測。

倒是李林燦老爺子禿嚕一句,這種鎮文運的物件,北市故宮未必會願意與虎博合作,不如去找京師合作……這不,虎博又與京師圖書館協調,看能不能合作,再不行就去大西北蘭州,那裡還有一套。

眼前竟然冒出一冊正卷?

盧燦眼睛瞪得溜圓,直接上手,壓住天藍色封面之後,才想起應該和書籍主人打聲招呼,這才抬頭對陳老尬笑一聲,“陳老,我看看?”

陳智翻了個白眼,你都壓上了我還能說不讓你看?

盧燦抄手,將這本藍色絹面書冊拿起來,平攤在手心,另一隻手在封面上摸了摸,還未翻開,就笑著說道,“陳老,您真是好運,竟然尋摸到文宗閣本。是從英國佬手中買來的吧?”

陳智一愣。

早就聽說盧家少東家是鑑定奇才,可這也太神了吧?他可還沒開啟書頁,就知道哪個版本?更關鍵的是,他竟然知道自己是從英國佬手中買下的。

沒錯,這卷《四庫全書之金漳蘭譜》,正是前些日子陳智從港大一位英籍教授手中買下的——他已經覬覦這本書近十年,最近那位英籍教授要回鄉,才被他瞅準機會買下來。

正心愛著呢,每天愛不釋手,這不……被盧燦撞上。

盧燦的一句話,也讓陳智升起好奇之心,“盧少東家……根據什麼判斷的?”

“說穿一文不值。”盧燦回頭對他笑笑。

“你說說,我聽聽……讓老頭子我也長長見識。”

“《四庫全書》北四閣的版本尺寸,幾近相同,書高31.5,寬2o厘米;南三閣的版本,書高27,寬17.3厘米。”盧燦摸著卷面,笑道,“喏,從大小上,先判斷出這本古籍出自於南三閣。”

陳智還真沒聽過這一說法,“尺寸還不一樣?”

“嗯,”盧燦點點頭,“北四閣略大,南三閣略小。據說這是乾隆帝的一點私心,他認為南國文運昌盛,需壓一壓,北國文運凋零,要提一提,所以才有北大南小,北多南少的區分。”

這是江湖傳言,做不得真,但是,市井之言,也未必空穴來風。

後人根本就無法解釋為什麼南三閣版本要小一些?

不都是《四庫全書》嗎?何必一定要弄個大小不同出來?乾隆帝吃飽了撐的?

更何況,在南三閣和北四閣的版本,在紙張上也有區別——北四閣多采用厚實的開化榜紙,而南三閣則採用細薄堅白太史連紙。

如果說乾隆對此一無所知,是抄錄人員無意中這麼做……

那些抄錄官都該拉出去砍頭,典型的欺君之罪!

聽盧燦這麼一分析,陳智嘖嘖稱奇,還真是處處洞明皆學問!

盧燦這才真正上手,將書冊夾在兩掌之間,先豎起來看看包背,絹面在壓脊縫隙處,略有開裂,再調過來看看書口,有一點水漬痕,但不算嚴重。

再將書籍平置,絹面為藍色,這是“經史子集”對應的“春夏秋冬”四色——經部綠色,史部紅色,子部月白色,集部灰黑色。《金漳蘭譜》為子部一冊,自然就是夏季所對應的淺藍色封面。

籤條的板框,直接印在絹面上,四周雙邊框,外粗內細,籤內書寫從右到左,頂格“欽定四庫全書”。其下雙行夾寫,右側為“子部”左側為“金漳蘭譜卷”

“不對,盧東家,你剛才沒說完呢。南三閣……你怎麼猜到這本是文宗閣本?”陳智感慨一番之後才反應過來,剛才對方沒說完呢,連忙又追問一句。

盧燦將手停下來,回道,“南三閣四庫全書的流傳目錄中,都有清楚的介紹。”

“揚州文匯閣本被太平天國叛軍一把火焚燒殆盡,此後沒有隻言片語記載,應該是寸片不留。”

“杭州文瀾閣本也在太平天國禍亂中大量散佚,可是江浙那地界,秀才癢生多如狗,藏書家更多。所有遺散出去的版本,基本上都逃不過這些清末民初的秀才、藏書家的一遍遍蒐羅。大海遺珠的可能性有,但不是很大。”

“只有文宗閣……看似也被太平天國的一把火燒光,但是,文宗閣在1842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英國人攻破,其間很多藏書及藏品,被劫掠。”

盧燦攤攤手,“當初那支英6戰隊員,此後就駐紮在我們香江的赤柱軍營、添馬艦軍營和金鐘道兵房。有很多人就此在香江紮根。”

“您的這本卷冊,是典型的壓箱冊而不是流傳冊,翻閱痕跡不重,不太可能是古董市場流轉的貨品。因此,我猜測它出自文宗閣。”

很難麼?現在將鑑定過程揭開,就會現,我去,確實不難!

可是自己為什麼就想不到呢?還是對物件的來龍去脈不清楚!

所以說,鑑定,終究是知識和經驗的積累,知識夠了,經驗到了,物件一上手之後,都能快抽絲剝繭。

陳老爺子豎起大拇指晃晃,讚賞之色,溢於言表。

盧燦立即趁熱打鐵,“陳老,這卷冊,過手給我吧?價格您開!回頭我再送您一本珂羅版,不耽誤您養蘭花,怎麼樣?”

老頭子翻了個白眼,就知道會這樣!

講真,他不太想賣!這本古籍他入手才十來天,還沒欣賞夠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