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項家後人(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作者:炎宗

五月底的奉化,氣溫並不高,剡江邊的微風依舊有著一絲寒意。

盧燦豎起襯衣的立領,攏著胳膊,跟在董一平和駱兆平的身邊,走上河堤。陳曉和丁一忠,一前一後打著手電筒,為幾人照路。

盧燦經歷的鬼市可不少,京城鬼市、羊城鬼市以及斗門鬼市,都有涉足。甬城鬼市相比這三處,又有不同單排,攤位之間間隔甚大,稀疏綿延,在河堤右側成一條線。

這種擺法,非常便於遊客看貨購買,主顧之間討價還價,相鄰攤位肯定聽不見,另外,這種直排,只需要顧客走一趟,就能看完所有攤位。

鬼市規模不大,百十來米長,兩三米一隻氣死風燈,盧燦估摸著也就三十家左右。

抵近第一隻馬燈時,盧燦把陳曉手中的手電要過來,在攤位上晃了一圈。

麻袋為攤布,上面擺放著五件貨品。

兩件上面還粘著新泥,似乎是新坑,為青銅角和角蓋。

盧燦看了眼就沒興趣。

青銅角是高古時期的一種酒器,器物造型與爵相似,不同之處是口沿無柱,流變形成與爵尾相同的尖形角狀。這種器型在西周中期以後就不復存在,也就是說,這兩件要是真品,肯定是商代和西周早期物品。呵呵,商代和西周早期物品,在江南這種溼潤的地方新出土,還能儲存如此完整的器型……

可能嗎?

作假做得如此漏洞百出,自然不值得細看。

還有一件瓷盤,手電筒光線一掃而過時,呈現啞光現象,也不用細看。

精品瓷器絕大多數為玻璃光,折射光線時很漂亮、清澈。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玻璃光是高溫瓷器必有的表現,而高溫瓷器又往往是精品瓷器的前提。

還有一部分瓷器,會帶有中性光的滋潤。

中性光為偏冷光,瓷器帶中性光,往往是由於釉色中的色漬過重,再加上釉色、包漿不均造成的。中性光瓷器,其實是可以細看的。

那麼,有沒有啞光瓷器呢?

有的!某些民窯瓷器為了省錢,釉面單薄,在使用時磨損,也會呈現啞光現象。

另一種啞光瓷器,是指瓷窯溫度不夠,導致釉面玻化不足,光線散射呈啞光狀態。

無論是哪一種瓷器,價值都不會高。

世人常常驚歎於盧燦鑑定度之快,卻不知他看過多少古董文物,積累了大量鑑定經驗,僅僅光線一門,他就能在手電筒掃過的一瞬間,大致判斷器物的真假和基本價值。

還有兩件文玩,盧燦的目光停留了幾秒,最終也放棄了。

一件是拂塵葫蘆,另一件是黃銅八卦。

拂塵葫蘆就是綴在道士所使用的拂塵柄部的小葫蘆,黃楊木雕刻,據說有驅邪避禍之效,安裝在拂塵尾部,也有納鬼捉邪的寓意。

黃銅八卦,也是鎮宅鎮邪的法器。

這兩件東西是真品法器,不過,價值都不是很高,要是能送到香江的風水街——九龍黃大仙祠臨近的竹園街,應該還能賣點小錢。

這點利潤,盧燦自然看不上。

他扭頭對陳曉嘀咕兩句——他看不上的,陳曉和丁一忠卻能收穫一筆小財。

越過這家攤位,董一平扭頭看了眼留下來的陳曉,笑眯眯問道,“怎麼,盧先生看中什麼好東西了?”

盧燦笑著搖搖頭,“我看那葫蘆和八卦,應該是風水老器,讓他們買下,帶回香江送到風水店,能讓他倆賺點茶水費。”

“盧先生還真是體恤員工啊。”駱兆平笑笑捧場。

盧燦微微一笑,手電筒已經照在第二家攤位上。

這是一家書籍攤位,布單上擺著幾本破舊的線裝書,以及一些零散的近現代書籍。

這家攤位得看看,畢竟,甬城地區,古籍眾多。

盧燦蹲下來,伸手翻看。

第一本就是好東西——1937年“還樸精廬”整理輯錄,商務書局出版的《鑑譜》。

“還樸精廬”是杭州西湖旁的西泠印社中的一棟頗為知名的建築,最早是西泠印社創始人吳隱的辦公地,這棟建築也是吳隱的侄孫、民初企業家吳善慶,為叔爺所建。

吳隱,原名金培,字石泉、石潛,號潛泉,又號遯盫,今作遁盫(音安),近代篆刻家、文化企業家,“天下第一名社”杭州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

他不僅精於篆刻,還善於經商,其經營的“潛泉印泥”及其印譜、書畫出版至今仍為文化人士所鍾愛。吳昌碩為這個企業親寫招牌,並選定深玫瑰紅的色調,又賜予“美麗殊砂印泥”的好名字。

吳隱很有錢,西泠印社內過半的建築,都是他和他的家族捐建,因而也有“創社四英之財神爺”的稱呼——創社四英為葉品三、吳隱、丁輔之、王福庵四人。

此人在印存、印譜、鑑譜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先後印行古銅、古磚、古陶、古泉等印存,又彙輯《遯盫(音盾安)印存》叢書二十五種、《印匯》一百五十二冊等,為整理和推廣中國印鑑文化,做出卓越貢獻。

不過,眼前這本《鑑譜》所標明的“還樸精廬”並不代指吳隱,因為1937年的時候,吳隱已經去世十五週年。

之所以用“還樸精廬”,盧燦估計,這本《鑑譜》的輯錄工作,就在還樸精廬中完成,還參考了大量吳隱之前的作品資料。再進一步推測,也有可能是負責此書輯錄整理工作的葉品三等人,對故友的一種紀念。

盧燦小心地翻閱這本書冊,書籍有些殘破,不過,內頁尚好。

內頁為黑白圖文冊,以圖文形式,輯錄了上至戰國秦漢時期的泥封印,下至近現代名家鑑藏印,共計六百多件各類印章圖譜及釋文。

哈哈,真心不錯!年代不算久遠,可學術意義重大!

盧燦懷疑這東西,杭州西泠印社總部都未必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