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約見目的(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作者:炎宗

“這東西叫銀方奇?”

老荊頭看文物倉庫幾十年,原本就懂一點古董,最近幾年做古董生意,涉獵更深, 眼光越的出色。他得到這件東西后,能肯定是老貨無疑,又是白銀鑄制,異域風情濃厚,應該很貴重,但究竟什麼東西, 還真看不明白,所以,他今天來見盧燦,特意將其作為見面禮。只是沒想到,盧燦一口說出名字。

盧燦抬頭看他一眼,笑了笑,沒回答對方的問題,伸手拿起面前的“方奇”。

不是他故作姿態,而是沒法解釋!

“方奇”這種物件,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實物,是2oo6年寧夏修建鹽池至中寧高公路時挖出來的。當時一共挖出來三件金質方版,其中一塊的背部,刻有銘文“金鎠靈質,盛衰不移。良工刻構,造茲方奇。明明彀騁,百獸飛馳……”合計八十二個字。

因為有“造茲方奇”四個字,後世專家就將這種帶有異域風情的金質鏤空鑄版,稱之為“方奇”。

但這一結論,始終有爭議,有不少人認為“造茲方奇”的意思是“製作這樣一方奇物”, 也就是說,“方奇”並不是物品名稱。

不過,後來有考古學家在《後漢書》中現這樣一段話“自兵威之所肅服,財賂之所懷誘,莫不獻方奇,納愛質,露頂肘行,東向而朝天子。”

“方奇”這一名稱所引的爭議,也由此塵埃落定。

“方奇”這種東西,一出世,就引太多爭議,不僅僅是名稱,還有它的用途也引起極大討論,莫衷一是,因此,“寧夏金方奇”又有“迷之古董”的稱號。

此時才是1984年,哪來的“方奇”稱呼?

盧燦根本就無法自圓其說,所以只能裝傻。

好在雙方地位懸殊,即便盧燦不回答對方也不會再追問。

這件銀方奇入手很沉,約莫有五斤重,厚度約兩公分。

讓盧燦有些失望的是,方奇背部沒有銘文,這就有些“掉價”,最起碼,在寧夏那三件金方奇沒有出土之前,無法證實它的名份。

不過,這件東西依然是國寶級藏品——等寧夏三件金方奇出土之後,面前這一件,自然也就水漲船高,而且還是世界上唯一一件銀質方奇!

東西沒什麼可看的,真貨,泛黑老銀,顆粒較粗,有包漿,這是典型的老混銀特徵。

盧燦將銀方奇放回木匣中,捻了捻手指,笑著問道,“荊師傅,東西我很喜歡,你有什麼要求,提提看,能辦到的我一定辦!”

“嘿嘿,盧老闆喜歡就好!這東西是……”老荊頭很想問問這究竟是什麼東西,可又想到剛才盧燦就沒說,再問就有點多餘,索性笑笑道,“我小兒子今年上大學他想去外國上大學,我一個縣城糟老頭子,哪有辦法?這不,想求求盧少……幫幫忙。”

八十年代出國熱,有這種想法,很正常。盧燦只是沒想到,老荊頭還有兒子上大學,這年頭,能上大學,可不簡單。

要求不過分。

“恭喜!令公子有才華!他既然想要上進,我能幫當然要幫!這事我安排人來辦。他想去哪個國家,上什麼大學,回頭你讓他,和對接的人細說。”

盧燦笑笑點頭,伸手將木匣合上,又問道,“這東西,你從哪兒得來的?沒什麼問題吧。”

跟老荊頭說話,盧燦自然不會彎彎繞。

老荊頭也很識趣,拍胸脯保證,“這點您放心!東西是從一個回子家中收來的,清清白白!”

回子就是回民,清政府為平息回民之亂,從乾隆朝就開始實施“稀釋移民”政策,將回民遷到各個省份,打亂安置,羊城也有不少回民,這一政策一直延續到光緒朝。

他的這一說法,也符合盧燦的猜測。

盧燦看了看錶,站起身拿起木匣,“我這就要走了,東西我就帶上,明天有人找你。”

“好的,沒問題。”老荊頭跟在盧燦身後,將他送下大巴車,臨分別時又遲疑道,“盧老闆……”

盧燦正打算回頭與他握手呢,聽到這話,放下胳膊,“荊師傅,還有事?”

“是這樣……”老荊頭兩隻手攏在一起,搓了搓,“最近我和安子,哦,就是安德福,接觸到一批貨……”

一聽說這事,盧燦就不打算接觸,擺擺手打斷他的話,“荊師傅,你們的時,就不用跟我講了。”

“不是不是……”見盧燦轉身就走,老荊頭有些著急,想要伸手拉一把可又看見阿忠在盯著,沒敢,連忙說道,“我的意思是請盧老闆介紹一個老掌眼,幫忙看一眼。”

“謝三哥呢?他手下不是有老付嗎?”盧燦回頭看了他一眼。

老荊頭、安德福這條線是謝三順負責的,手下自然有掌眼師傅,姓付,當初挖寶豐汝窯時,接觸過一次,感覺水平還可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