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野山壽明(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作者:炎宗

第719章 野山壽明

世田蚤市歷史很悠久。

江戶時代就已經有雛形,最早是修補漁網、鐵質農具和出海所需鐵器的集市;後來成為“歲之市”,也就是年貨市場;到明治年間,開始以舊衣、或修補草鞋、農事衣物的碎布等生活用品為主,因而轉而改稱之“ボ(日語讀po,紡織品的意思)ロ市”。

時至今日,這座二手市場已經涵蓋古著皮件、骨董雜貨、漫畫玩具、小吃、植栽、農產品等幾乎無所不包的級二手市場。

一路上,他滔滔不絕地介紹著這座市場,事實上他也沒去過,只是昨天找了些資料看了看而已。

結果一下車,丟人了!

跳蚤市場多為早市,下午沒什麼人。

他們一行吃過午飯,連午休都省去,趕到世田蚤市時,依然來晚了——不僅市場內沒什麼人,更有一些攤主已經收拾攤位回家了,只留下空蕩蕩的攤位。

依舊開門營業的攤位和店鋪,擱一起也不過二三十家,放在偌大的市場中,顯得那麼孤伶伶。

也讓盧燦一行十多人顯得異常突兀!

眼前的場景,讓盧燦的臉臊得慌,還真是打臉啊!

看著眼前荒涼的場景,孫瑞欣率先咯咯笑了起來,緊接著田樂群和溫碧璃也樂不可支,繼而一干人公堂大笑——還未關門的店鋪和攤位,都已經被人挑選無數遍,只是主人還不滿意今天的業績,還想下午是不是還能撈點?這種店鋪,有什麼可逛的?

大家都在笑,最後還是外婆看不過眼,伸手拍拍盧燦手臂,“逛逛……就回去吧。”

原本想說回去吧,可老太太疼外孫,加了個“逛逛”。

老太太的建議,自然沒人反對。逛逛就逛逛吧,權當散步。

十多人前呼後擁,在空曠的集市之中,自然引人注目。距離他們最近的那位四十來歲的攤主,已經站起身,搓著手笑著迎接即將到來的這群人。

這是一家銷售盆栽的攤位。水泥臺上安放著十來盆花草,以及零星的盆石,也就是觀賞石。

盆景正式成型於東晉,在隋唐時期成為一種藝術流派,多在宮廷富貴人家流行。宋代時,盆景藝術從皇室官宦家庭走向民間,受到江南富商的熱烈追捧,更在明清時期走向巔峰,並從南到北分為五大流派揚派盆景、蘇派盆景、川派盆景、嶺南盆景以及海派盆景。

東洋盆景藝術,在唐朝時候由遣唐使傳播到東洋,這一點,千葉大學教授巖佐亮二透過考證,在其所著的《東洋盆景通史》中也大方地予以承認。

東洋盆栽藝術的成型,大約在平安末期到鎌倉時代初期。

在吸收了南宋的盆景和觀賞石藝術之後,又逐漸與本地風土人情相結合,形成流派,又歷經室町、江戶以及明治等時代的演進,形成今天東洋盆栽藝術。

東洋盆栽藝術風格,最接近的是中國蘇派盆景中的分支——金陵流派。

其特點是在庭院中表現為空相,在盆栽上表現為舍利。具體而言,在審美觀上有“物哀”“閒寂”“枯高”“餘情”“素淡”“野趣”。這些特點在金陵盆景上都有體現,只是東洋人將它推向極致,並在盆栽中體現出來。

盧燦陪著外公欣賞這些盆栽時,將東洋盆栽藝術的歷史與特點,信口拈來。兩人的對話用的是漢語,又沒說什麼壞話,因此聲音挺大——他想用這種博學來遮掩掉剛才的尷尬。

孰料,這位攤主在盧燦說完時,籠著袖子朝他深深鞠躬,一口相當流利的漢語噴薄而出,“沒想到,先生竟然是位行家裡手,怠慢了,深感愧疚!”

我去!在東洋,漢語這麼普及了?盧燦一愣,幸虧剛才沒說他家盆栽的壞話,要不得有多尷尬?!

“你的漢語說得不錯呀,去過中國?”盧燦來了興趣,手搭在一盆虯枝松的邊緣,笑笑問道。

那位攤主笑著答道,“我在清香園學習盆栽技藝時,老師要求我們必須學漢語,去年,我有幸去過一次蘇州園林,所以,漢語還是會一些的,不算精通。”

南韓人吵吵嚷嚷的什麼都是南韓的,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東洋人,不聲不響的學習,然後就成為他們自己的。就像盆栽藝術,南韓估計沒多少機構會因為學習中國盆栽而讓學員去啃出名難學的漢語,可東洋不一樣,他們是真學!

見外公等人有些懵圈,盧燦笑著介紹,“清香園是東京大宮村內的一家園藝培訓機構,學制六年,透過畢業考核後,會由東洋盆栽協會頒‘盆栽作家’資格證。”

又對攤主笑笑,“你拿到大匠資格沒有?”

東洋盆栽協會頒的證書有兩類,第一類是職業資格證,分為盆栽藝師、盆栽作家及盆栽大匠;另一類是盆栽愛好者的資格證,不能以此入職,但其作品可以與職業選手一樣,參加各類盆栽展會,譬如國風展、作風展、樹之風、雅風展等東洋盆栽展覽會。

這位攤主微微躬身,“很慚愧,依舊是作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