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隆慶瓷器(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作者:炎宗

第736章 隆慶瓷器

案桌上擺著一疊用來勾選菜品的選單,引起盧燦關注的那座筆架山,其三隻撐起來的山峰上,各拴著一隻軟筆,供客人使用。

這讓盧燦很是無語!原本應該是御書房中的陳設,就這麼放在餐館櫃檯上?

沒錯,這座青花五彩筆架山,盧燦雖未上手,可怎麼看都有隆慶萬曆時期的氣韻。

氣韻這東西,很神秘,說不清。

以明清兩朝的龍紋為例,前期的龍紋,幾乎清一色的昂揚兇狠,霸氣十足;中期的龍紋,華麗大氣卻又顯得溫和,後期的龍紋,無論怎麼看,都顯得軟塌塌的,像一條長蟲。

是工匠的緣故嗎?

就連孩子都知道,這種一代代傳下來的手藝,只會越來越嫻熟,怎麼會出現越來越差的情況呢?更何況,如果手藝不行,又怎能透過多重官員和主管太監們的稽核?試想一下,這些官員和太監,敢把一隻裝飾著有氣無力龍紋的瓷瓶,敬獻給皇帝嗎?真不怕砍頭嗎?

所以,幾乎不可能是工匠的原因!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嘿嘿,不知道!收藏圈的人,一直想要搞明白卻又毫無頭緒,只能自己感悟。

也算是大眾身邊觸手可及的不解之謎吧!

扯遠了,回到眼前這尊青花五彩筆架山上。

這座筆架山,長度約十五六公分,月牙弧形,有底託,寬三公分左右,堆塑的三座山峰,中間略高,約莫八公分,左右兩座五六公分。

三龍盤踞於三峰之上,堆塑手法嫻熟,正中為青花正面龍,左右兩條龍分別以紅、綠彩描繪,昂呼應,須前披,凸顯隆慶萬曆時期的粗獷華麗之風。底託部位繪江崖海水紋,白地烘托諸色紋飾。

整座筆架山的釉色,對比鮮明,尤覺絢麗濃豔,體現了皇室要求“龍鳳花草各肖形容,五彩玲瓏務極華麗”之藝術效果。

盧燦之所以透過能氣韻,來判定它是隆慶萬曆朝之物,根子就在龍紋和釉色的風格上。

青花五彩為明代宣德時期創制的彩瓷,至明嘉靖、萬曆時期,青花五彩已是當時的代表作,色調濃麗,富有時代感,不難區分。至於明代龍紋,大約從成化朝開始,龍紋不再兇狠,而是以一種溫和溫馴的神獸面目出現,這一過程一直延續到萬曆朝後期,再之後,龍變蟲。

兩者一綜合,盧燦單憑肉眼就能判定,這件瓷質青花五彩筆架山,要麼是隆慶朝要麼是萬曆朝早期。

隆慶帝朱載坖(音忌)在位滿打滿算也就六年時間,因此,隆慶朝官窯瓷器很少,盧燦更希望眼前這尊筆架山,是隆慶出品。

等前面兩位排隊的顧客勾選完餐品後,盧燦右手拿起軟筆,左手將筆架山握住。

先摸了摸瓷胎,胎質細密,又歪了歪山體,露出底部,帶框四字方款“隆慶年造”,字型中鋒運筆,十分挺拔,色澤濃豔,筆畫粗放。

喔噢,還真是隆慶朝的青花五彩筆架山!

也不知是怎麼就流落到東洋,還出現在櫃檯之上?

難不成真是老闆不識貨?

這是有可能的!此時的中華文物收藏在東洋不算流行,精於漢學研究的,基本上都是中高層學者,普通市民哪會關心這個?

另外,這件文物自身帶有一些隱蔽性先,隆慶朝存在的時間很短,別說東洋人,就連中國人,知道隆慶朝的估計都沒幾個;其次,隆慶年造的留款,也有迷惑性——明清時期的官窯瓷器留款,大多數為“大明/大清xx年制”,自帶出處,而隆慶皇帝別具一格,弄出個“隆慶年造”。

當然,隆慶朝的瓷器底款,並不只有這一種,“大明隆慶年制”“大明隆慶年造”“隆慶年制”以及“隆慶年造”都有現。

後世有些專家認為,“年制”款為民窯品,“年造”款為官窯。

這一說法,並無真實歷史考據,認同者不多。

盧燦看了有兩分鐘,櫃檯前的那位十七八歲的小姑娘,也不催他。倒是溫碧璃,從身後閃出,挽住盧燦的胳膊,見他盯著筆架山,頓時猜到幾分,主動接過點餐任務。

盧燦飯量很大,阿忠更是飯桶,溫碧璃瞅著選單上看得過去的主食、飲品,一口氣點了一堆,將飯卡給那小姑娘。

小姑娘瞅了眼,問道,“您……是準備打包?”

“堂食!”

“啊?”小姑娘有些傻眼,這最少是五人份的量,遲疑了片刻又問道,“您……兩位?”

阿忠去找座位,她沒看見。

“你先按照這個準備吧。”溫碧璃擺擺手後,又笑著問道,“我丈夫喜歡古董古玩……請問,你家的這隻筆架山,賣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