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僚人入蜀(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作者:炎宗

第766章 僚人入蜀

白德的手磨咖啡,確實很香。

大家一邊品著咖啡一邊聊著馬灣島遺址的掘。

馬灣島遺址總面積大約三千多平米,分為生活區、祭祀區和墓葬區,屬於多層遺址。

所謂多層遺址,是指根據遺址斷層的掘考證,該地區曾經生活過不同時代的群落。最早可以考證到公元前37oo~29oo年,中層大約在公元前 22oo~15oo年,最晚為公元前15oo~公元前5oo年間。

至於這些群落是不是一脈相承,目前還無法定論。

白德博士認為,彼此一脈相承的可能性不高,畢竟,遺址面積太小,不具備延續展的空間與資源——根據遺址面積和掘物品推斷,馬灣島最大生活容積率不過三百人,屬於小型群落。像這種小型群落在幾千年以前,既沒有醫療保障,又要面對嚴重的沿海災情,還沒有穩定的農業生產來保障生活,單靠魚獲很難保證群落的延續,族群的存活率太低。

因此,白德博士認為,馬灣島遺址可能是東南沿海一帶的僚人族群,在三個或者更多的時間段,偶然登上島嶼之後,建立的定居點。

他口中的僚人是一種通俗說法,隋唐時期才有的名字。實際上是中國古代南方的蠻人群體之一,百越的一支,身材比較矮小但強壯有力,好戰,與中原王朝屢屢對抗,不服從管理,故而被中原王朝的官員稱之為“獠”——面貌兇惡而狡詐,又稱之為“俚獠”、“夷獠”等。

“獠”是很明顯的貶義詞,後來,中原王朝為安撫邊疆,遂將“獠”改為“僚”。

始有“僚人”之稱。

在南北朝時期,生過著名的“僚人入蜀”事件,算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大規模自性移民。

當大家聊到僚人入蜀時,梁中和教授遂即感嘆了一句,“僚人入蜀,造成蜀地文明的斷絕,蠶叢魚鳧後裔滅絕,天府經濟倒退三百年,悲哉!”

白德博士立即搖頭,“no!no!梁,我不同意你的觀點。蜀地文明滅絕,與僚人關係不大,更應該怪罪成漢的窮兵黷武,還有他們與晉朝的多年征戰。僚人入蜀,本身並沒有錯,相反,正因為他們的進入,保證了天府平原所急需的勞動力。”

“至於學術界流傳的僚人生產力低下……”白德博士再度搖頭,“從馬灣島遺址來看,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僚人祖先已經有著如此文明……所以,我是不相信史書上有關僚人粗鄙野蠻的說法!”

這就涉及學術上的爭論,兩人立即互不相讓地爭執起來。

兩人爭論的話題,仔細研究起來,其實是千百年來史學界的一大難題——巴蜀的先秦文明,為什麼會滅絕?被誰滅絕?為什麼沒有在史書上留下任何記載?

這一話題,在後世隨著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的掘,更被無數史學家追問!

說法有很多,但每一種似乎都對亦或者說都不對!

白德博士和梁中和爭論的就是諸多答案中的一種——巴蜀文明是否斷絕於“僚人入蜀”?

盧燦喝著咖啡,聽著兩人的爭論,同時自己也在回想所謂的“僚人入蜀”。

三國歸晉,晉朝司馬家族純粹瞎胡鬧,天災人禍橫行。益州巴蜀,素來是天府之國,也被弄得民不聊生。蜀郡巴氐族領袖李特,率領難民起兵反晉,攻打益州。

蜀中大亂,戰爭持續將近十年,一直到公元3o6年,李特的兒子李雄佔領益州全境,自封為王,國號“成”,史書稱之為“成漢”,為南北朝十六國政權之一。

成漢立國之後,社會並沒有安定下來,不僅面臨內部爭權奪利,王位更迭頻繁,每次更迭,都會大肆殺伐,蜀中徭役嚴酷,瘟疫橫行,而且外部還面臨晉朝的屢屢征伐,戰爭幾乎從未斷絕過。

公元347年,東晉將領桓溫,再度出兵,滅成漢,又將蜀中平原掃蕩一番。

此時的蜀中,已經十室九空,人口嚴重缺失,勞動力嚴重不足。

在這種大環境下,原本隱藏在山裡的“南蠻”,以及生活在現如今的雲南、貴州、廣西等地的“南蠻”,就有了入主肥沃的蜀中平原的機會。

一部分僚人,受當地軍閥的招募,以協同作戰的名義,進入蜀中,大肆屠殺當地居民;另一部分僚人,自主進入蜀中平原,搶佔肥沃的土地,搶走屬於本地居民的財富。

無論哪一種情況,都對蜀中原有的社會,造成極大的傷害。據《華陽國志》記載“蜀土本無僚,乃是始從山出,自巴至犍為,梓潼,佈滿山谷,大為民患。”

之所以如此,歷史上的主流聲音認為,僚人基本還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他們移民蜀地,變成蜀地的主人,面對富饒的土地,先進的生活方式,完全不知所之,他們只能繼續原始的生活。不僅如此,為了讓整個社會環境更符合他們自己的需求,他們對原來的社會結構和文明,進行滅殺性的破壞。

史書稱之為“蜀中先秦文明的滅絕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