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盈字款瓷(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作者:炎宗

第899章 盈字款瓷

此時的海撈瓷,不值錢。

但是,海撈瓷中的陶甕封瓷,不在此列,非常值錢,甚至比傳世古瓷還要有價值。

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是陶甕封瓷的“新”。

這些瓷器被包裹得嚴嚴實實,壓在密閉的陶甕中,又在海水中絕緣空氣幾百年,品相近乎完美。有一部分陶甕封瓷在取出來時,甚至“火氣沖天”,如同剛剛出窯一般。

這種瓷器,品相近乎完美,想來受藏家追捧。

其二是陶甕封瓷的“絕”。

瓷器易卒瓦(cei),傳承不易,尤其是高古瓷器,受各種因素影響,存世量極少,很多窯口的瓷器,只聞其名不見器物。但陶甕封瓷不一樣,千年前的精明商人,將一隻只精美的瓷器,仔細地封存在陶甕中。這些瓷器中,指不定就封存了歷時千年的絕品。

這種絕品,但凡出現一隻,就能拍出天價。

在這間大約兩百平的展廳中,靠右牆根排著一溜的陶甕,有四系罐,有將軍甕,有覆蓋陶缸,有鼓甕。這些陶甕,部分已經開蓋,員工正在往外掏東西,還有一部分密封完好待處理。

盧燦掃了一眼,大約有三十來只陶甕,肯定不是一隻沉船中的全部,至於其它的,應該在海曼斯船隊亞洲基地——爪哇島普里安根。

又環顧桁架上的貨品,堆疊著各色杯、盤、碟、盞、盂、盒、罐、燻爐、勺、壺、油燈和少量瓷塑,還有部分灰黑色的銀鋌,以及棕褐色的金製品,種類非常多,瓷器約佔總數的九成五。

就在盧燦四處打量時,趙市彭接過海曼斯遞來的香菸,笑著抬手指了指桁架,“海曼斯,這是……你挑出來的樣品?準備辦個出貨展?”

“打算在布魯日和阿姆斯特丹各辦一場,這兩年只投入不產出,股東們都要翻臉了,這不……趕緊出貨,爭取在明年財務月核算之前,把船隊的營收做漂亮一些。”

海曼斯說笑間,又將香菸向盧燦遞過去。

“我對香菸無愛,”盧燦抬手謝絕,又指了指那些陶甕,笑道,“對他們……有些興趣。”

“盧先生隨意看,這些貨都出售,你挑選後,我們再議價。”海曼斯哈哈一笑,沒再勸,將香菸扔進自己嘴中,劃根火柴將自己和趙市彭的香菸點上。兩人跟著盧燦身後,看他鑑定物件。

桁架上的貨品很多,足足有五六千件,一件件看肯定不現實,盧燦只能挑“有眼緣”的物件,拿起來看一眼。

看過三五件之後,盧燦嘖嘖兩聲——海曼斯這次賺大了,他的船隊打撈起一艘唐中晚期的沉船——剛才那幾件瓷器,一水的唐末長沙銅官窯彩瓷!

唐代制瓷,南以越窯青瓷為代表,北以邢窯白瓷為典範,形成南青北白的生產格局。長沙銅官窯另闢蹊徑,以彩瓷而崛起,雖然不能衝擊越窯和邢窯的地位,但在當時,頗有影響力。

銅官窯彩瓷起源於漢末嶽州窯的褐釉和褐釉點彩,又融入唐三彩陶器的彩繪技法,創造性地把繪畫藝術運用到瓷器裝飾上。拆開來說,就是將鐵、銅等呈色劑摻入顏料,用筆沾上顏料,直接在未燒製的瓷胎上繪飾圖案,然後再覆蓋上一層釉入窯燒製,透過熟練掌握窯溫,使瓷器上呈現褐、綠、醬、銅紅等一種或多種色彩,這就是釉下彩技術。

這種技術在今天來看很低端,但對於當時的生產環境而言,已經是巨大的進步。它突破了單色瓷對中國瓷器近千年的壟斷,讓更多的色彩體系融入到瓷器品類當中,堪稱里程碑。

這項技術還創造了另一項奇蹟——彩瓷和繪瓷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中國瓷器的外銷。當時的“白衣大食”“黑衣大食”以及後來的“綠衣大食”,都對這種彩瓷,極為追捧。

這也造就了唐朝中後期一直到宋代,大食商人不畏海上風浪,遠赴中原經商,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做出巨大貢獻。

很多人提到絲綢之路,就潛意識認為這屬於“中國特有名詞”。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絲綢之路屬於世界範圍內的通商之路,並不只屬於中國。

絲綢之路起源於中國不假,但無論是海上還是6上,它的揚名和成功,還是依賴於那些不遠萬里來中原經商的商人群體。這些商人中,有中國人,這沒錯,更多還是“外邦”商人。

以唐末海上絲綢之路為例,當時揚州駐有幾千大食商人,專門從事阿拉伯與中國之間的商貿,為兩個地區之間的文化經濟交流,做出卓越貢獻。

眼前這批貨品,在當時,說不定屬於那些大食商人中的哪一位或者幾位。

放下手中的青釉褐綠菜鳥紋壺,盧燦回頭笑笑,“海曼斯,這次出水的船……是獨桅還是雙桅?”

獨桅和雙桅,是當時阿拉伯三角帆的兩種船型,獨桅帆船載貨量相對較少,典型的近海船隻,只能貼近海岸線走,雙桅則屬於大型帆船,載貨量很大,可以獨自橫渡印度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