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喬父的思考與決定

小說:六零種田記 作者:一甲辰

辦公室內,白若笙和一群大隊幹部則在做總結,寫報告,這可是要呈到上頭的。

所以格式、遣詞用句非常重要,又不能讓領導覺得他們高山大隊在吹牛皮,又要搞冒進生產了。

白若笙則在整理自己的資料一畝田三個時期用的肥料分別是多少,成本多少。

以及這些肥料對田地的影響,但是因為沒有試驗儀器,土地前後的成分對比實驗沒法再做,只能用以前的。

因為外頭的社員過於激動,所以喬高鐵出去安撫社員“這個肥料化肥廠還沒有大批次生產,所以下半年能不能用,我們也不敢保證。”

“但是,我們可以保證,只要肥料出來,我們大隊有優先購買權。”

“大家放心,只要化肥廠那邊有好訊息傳來,大隊部就廣播通知大家。”

社員們都有激動,有糧食心裡不慌,他們都催著大隊幹部趕緊做報告,讓化肥廠早點把花費生產出來。

高山大隊做的這份報告,先是傳到了晉安縣的農業局,又來又傳到權市市委,在蔡名的操作下,引起了一把手的重視。

雖然現在要促進經濟的展,但是農業是一國之本,並不能放棄。

提高糧食產量,則意味著市場供應增加,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

雖然這份報告做得挺詳細的,但是市委不會直接就讓化肥廠生產,而是安排專業人員專門到高山大隊調研。

這下子,高山大隊用了一個能讓水稻高產的肥料的訊息並沒有瞞住,引起了其他大隊的注意。

特別是相鄰的長山大隊,尤為關注高山大隊的展。

他們現了,人家高山大隊人才輩出,只要盯緊了高山大隊,跟著做,不說吃肉,喝點湯還是行的。

在這麼多人關注的的情況下,白若笙研的這個肥料的各種詳細資料被擺到了桌面上。

市高官一看那資料,大手一揮,讓化肥廠大批次生產,爭取下半年整個權市的稻田都用上。

除了化肥廠擴大生產之外,權市還有一些工廠也在建設當中,各行各業開始跟上展,走上正軌。

在別的城市還在迷茫的時候,權市在為著肥料、工廠等事情而忙碌著。

因過去那段時間的事情,因此針對性處理了不少,不過相對來說,權市還是比較平靜的。歸根到底,還是有良好的經濟展,穩定的工作崗位,年輕人有事情可做,自然就不會去想著折騰事情。

權市這邊百姓們安居樂業,雖然也有一些案件,但是公安那邊處理下就行,也不需要公審,大家的話題更多是在的電視劇、華僑上。

喬父的渠道多一些,聽聞這些訊息時也不住咋舌,不由慶幸權市並未有這樣的惡性事件生。

然而他在雙胞胎與家裡聯絡時,聽他們說粵省那邊也很混亂。

喬宏致打電話回來的時候,也提了幾句,因為他人脈廣,這次的行動中,負責人中就有他的戰友,所以對於這些案件的內情很是清楚。

說實話,只有還有點良知的人,都會控訴那些人的的罪行,那怎麼會是正常人能做出來的事?

喬父由此事展開聯想,難道只生在粵省嗎?

工廠裡的許多貨都是火車託運,但也有貨車司機,只是一般都不跑長途,難道他們就沒有碰上這樣的情況嗎?

喬父特地找這些人談話,得知詳情後也是心驚不已。他告知蔡名,蔡名那邊會進行調查處理,後續喬父也無法插手太多了。

喬父翻著這陣子收集的報紙,上面報道的事情,讓他覺得人們就像是陷入了另一種瘋狂。

隨著經濟的展,定然還會再形成其他不良的社會風氣。

前面的二十年混亂,教育的斷層,錯誤的價值觀,滋養了出了這樣一批的人。

喬父有些難受,站在窗戶邊看著樓下的榕樹和百香果架子,滿目的綠色,撲鼻的果香,也沒能讓他的心情好轉一些。

“你在想什麼?”喬母把賬冊鎖進櫃子裡,看到喬父站在窗邊呆,就有些奇怪,自從工廠的生產穩定後,他很少有這樣的狀態了。

“我只是在想,教育的缺失,錯誤的價值觀,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許多事情,當下看不出來,但埋下了種子,等到十幾二十年後,結出了苦果才知後悔,才來補救,也真的是太晚了。”

喬母聽了這話,不由看了一眼桌上的報紙,輕輕嘆了口氣。

“那你有什麼想法?”

“你說,我們建學校,設立助學組織如何?”喬父拉過喬母的手,一同站在窗邊說道。

讀書明理,祖先流傳的話從來都是經過歲月的凝練的。

他讀的書不算多,但是認識喬母之後,為了她,他讀了許多書,到現在,他覺得自己與其他兄弟的不同,就在於他看的書多,眼界、思想跟他們不同。

以前有“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的說法,前面三點太過縹緲,然而做善事與讀書,卻是最容易做到的。

只是,又有多少人會真的去做呢?

“這有什麼不可以?百年大業教育為先。”喬母笑著說,“你看這兩年,那些海外的華僑,他們除了建工廠,他們做的最多是什麼,是建學校、醫院。”

“夏安市那的陳甲庚,不正是榜樣嗎?他可是被主席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呢。”

“我們的孩子,他們自己有出息,不需要我們留給他們多少財產,他們也能靠自己掙下一片基業。”

喬父垂著眼眸,聽著喬母用輕鬆的語氣說著這些內容,不由慢慢握緊了喬母的手,“謝謝你,一直在我身邊,一直支援我。”

喬母睨了喬父一眼,靠在他的肩膀上,“誰讓我認定你了呢。”

喬父攔著她的肩膀,輕聲說“以前我不覺得修學校、建醫院有什麼特別,直到現在,我才明白了什麼。”

讀書療精神上的荒漠,醫院治身體上的痼疾,各有優點,惠利他人,只有站到一定的高度,有了一定的眼界,才會想著,他可以為這個社會,為這個國家貢獻點什麼。

喜歡六零種田記請大家收藏六零種田記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