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出兵青海(1 / 2)

詩劍也知道計劃趕不上變化,誰能想到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青海蒙古就出事了呢,便向朱桂行了一禮,道“是,奴婢遵命。請殿下稍後。”

過不多時,肅藩的文武群臣便被朱桂召集到了臨時王宮的承運殿內,朱桂為了表示自己對此次會議的重視,早已經換上了代表他親王身份的九章袞龍服。

雖然他很不喜歡穿這身衣服,穿上了之後渾身不自在,但是,事業要緊,不喜歡穿也得穿啊。

於是,見肅藩的文武大臣基本上都來齊了之後,朱桂便掃了群臣一眼,淡淡地說道“諸位臣工,寡人收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青海蒙古部疑似生了政變,他們的大汗羅丹汗已經被自己的兒子控制起來了,說不定現在已經殺掉了。

而現在,青海蒙古內部面臨著分裂,一部以羅丹汗的長子拔都為代表,另一部以羅丹汗的寵妃忽蘭為代表,兩部已經到了水火不相容,即將兵戎相見的地步。

就在不久之前,忽蘭的弟弟阿拉騰前來拜見寡人,請求寡人兵支援他們,並承諾給寡人以厚利,不知道眾位臣工如何看待這件事?”

朱桂說完之後,這番話立即在肅藩的大小文武當中引起了激烈的討論,臣弒君,子殺父這種劇情最為刺激了,總是能夠引起眾人的談資。

不過,肅藩的文武大臣們也都知道,朱桂叫他們過來不是為了聊天的,而是向他們問計策的,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如何使得肅藩在青海蒙古的這次鉅變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眾人商量了一番之後,景川侯曹震便站了出來,向朱桂抱拳行了一個軍禮,朗聲答道“還能怎麼辦?殿下,這個機會可是千載難逢啊。青海蒙古雖然暫時跟我們簽訂了盟約,但是利益之盟終究還是靠不住的。

咱們還得想辦法把他們控制起來才行。現在,青海蒙古內部大亂,大汗生死不明,我們在這個時候插上一腳再合適不過,就算不能完全吃掉青海蒙古,那也可以削弱他們,對他們內部的事務插上一手,這對我們來說是極其有利的。”

曹震的話正和朱桂的胃口,盟約什麼的都是扯淡,都是雙方誰也吃不掉誰的情況下誕生的。

現在,自己有機會吃掉青海蒙古,至少是可以嚴重地削弱它,然後控制起它來,這個時候,誰在遵守條約誰他媽就是天字第一號大傻子。

更何況,這次是青海王妃忽蘭的弟弟阿拉騰親自來這裡向寡人請求的援兵,不是寡人主動攻打的他,不能算寡人背約棄盟。

此時,會寧侯張溫也站了出來,向朱桂抱了一拳,道“啟稟殿下,臣以為景川侯說得有道理。這次青海事變,可以說是上天賜給咱們肅藩的一次禮物,有道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咱們要是白白的放棄了這個機會,怕是老天爺都不會答應。”

能夠開疆拓土是每個君王的夢想,肅藩的文武大臣們也都知道朱桂一直有這個雄心,知道他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所以便紛紛附和道“臣附議,請殿下早日兵,以掃平群醜,彰顯王威。”

這時候,曹國公李景隆的表情卻是陰沉不定,他在京師可是過了一段時間的好日子,只可惜,雖然經過他的多方活動,希望老朱能把他留在京師,不再把他派到河西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但是,朱元璋最終還是以肅王年幼,需要勳貴輔佐為由拒絕了他,還是把他配到了河西。

最起碼,李景隆認為這是一種配。

李景隆心裡自然是有一千個一萬個不滿,但是他能怎麼樣呢?給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違抗老朱的命令,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前來河西上任。

只是心中對這個河西之地還是充滿了怨毒的,甚至比上次來的時候怨毒更深。

好在,李景隆也不是傻子,他在來河西之前,特意為自己的前途做好了功課,鋪好了道路。

他所做的事情就是聯絡上了新任的儲君朱允炆,由於在朱允炆被立為儲君之前,李景隆就寫信表示過關心,所以朱允炆再被立為儲君之後,自然對李景隆格外器重,將他視為從龍之臣,潛邸之臣,妥妥的自己人啊。

於是,這兩個人一個有情一個有意,就如同乾柴遇烈火一樣,很快便攪在一起了。

臨走之時,朱允炆特意設宴寬頻了李景隆,並且告訴了他對藩王勢力日漸做大的隱憂。

這個隱憂他一直都有,而那他朱棣在後花園裡故意戲弄了他一番後,這個隱憂便猶如雨後的春筍,不斷地在朱允炆的心中成長、壯大,按都按不住。

李景隆是個官場的老油子,這輩子的腦子都花在了官場上面,對朱允炆的心思自然是瞭然於心。

他知道,要想向這個大明新任的儲君表忠心,就必須站在藩王的對立面,就必須想辦法限制藩王的展,尤其是朱桂這種很有想法,很有野心的藩王。

因此,在聽到朱桂想要出兵青海之後,混了一輩子的李景隆立即就明白了朱桂可不是帶兵過去伸張正義的,而是想要借這個機會控制住青海,藉此擴大自己的勢力。

如果讓朱桂輕輕鬆鬆地如願了,那朱允炆知道了肯定會對他不滿,說不定還會以為他對自己陽奉陰違,是朱桂那條線上的人。

所以,這個態度必須要表,要是不表,將來朱允炆當了皇帝,可就不念自己的好了。

想清楚之後,李景隆立即站出班來,向朱桂作了一揖,一臉恭敬地說道“啟稟殿下。殿下有開疆拓土的雄心固然是好,臣也為殿下能有進取之心而感到高興,願意盡心盡力輔佐殿下。

但是,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現在殿下僅僅憑那個什麼蒙古使者的一面之詞就相信青海蒙古出現了政變,是不是太草率了?

萬一是青海蒙古貴族合起夥來誆騙殿下,故意引殿下率大軍深入,然後再對殿下不利,那豈不是糟糕至極?殿下乃是千金之軀,又豈能去冒這樣的風險?”

其實,李景隆說的這些風險朱桂不是沒有考慮過,單憑阿拉騰的一面之詞和詩劍打探出來的小道訊息,很難確定青海蒙古真的生了政變。

這也有可能是他們幾個故意合起夥來演戲來騙朱桂的。

甘肅到青海的地形很特殊,這兩個地方雖然相鄰,但是中間卻擱了一條祁連山脈,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

不說別的,單單說甘州到青海後世只有一條國道,但是這條國道在祁連山的部分平均海拔在三千八百米以上,很容易出現高原反應。

在現代開車走這條國道都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情,更何況是在交通很不達的古代,僅僅是靠著人力和畜力去同行呢?

可以說,這麼做是一件非常危險的時期,對方僅僅需要在關鍵的隘口駐兵把守,或者是打個埋伏,就可以讓你萬劫不復。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朱桂是不會走這條路的。

而要想進入青海,除了在甘州出之外,還可以從武威和蘭州出,從這兩個地方出雖然比較繞遠,但是勝在路途平坦,大軍可以安安全全地抵達。

但是,如果真的猶如李景隆所說,對方是故意演戲引自己深入的話,那自己就這麼傻乎乎地率兵過去可就真成了孤軍深入了,甘州方向的支援由於有祁連山的阻隔指望不上。

肅州方向更不可能,因為那裡的駐軍主要的任務還是防備關西七藩,肯定騰不出多少人來。

唯一有指望的就是武威和蘭州方向的援軍,但是這兩個方向距離海西城太遠,不一定能趕得過來。

如果對面真的是演了個雙簧來騙自己的話,那單從這個局勢和地形上看,自己真的是孤軍深入,非常危險的。

不過,朱桂也知道,自古以來成大業者哪個不是面臨著一次又一次的危險?就像諸葛亮的《後出師表》中說得那樣,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深淵,猶涉險被創,危而後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