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強國之道(1 / 2)

但是,此時的大明儲君朱允炆卻對此憂心忡忡,本來有一個實力強大,有勇有謀的燕王就已經讓他寢食難安了,現在又多了一個雄才大略的肅王,這讓他如何睡得著覺。

李景隆早已經接到了朱允炆的秘密旨意,讓他想方設法限制肅王的展。

但是,李景隆也知道,肅王是個十分精明的人,自己又在他的手底下工作,若是故意給他出餿主意,肯定會被他看出來,到時候,自己肯定是吃不了兜著走。

於是,此時的李景隆便選擇了沉默,先不言,先看看形勢,看看能不能鑽個空子,既向朱允炆表了忠心,又不給朱桂留下什麼把柄。

朱桂問完之後,王府的長史魏延嗣先站出班來,向朱桂作了一揖,道“啟稟殿下,前兩日,殿下和臣討論過派王府的文官到青海五郡去擔任郡守、縣令等官職。臣深以為然,現在臣已經選派出了一批人,正等著殿下批准。

不過,我肅王府的文官本來就很緊張,現在要是在分出去一批,那臣的手頭就更緊了,所以臣建議殿下在選拔一批文官來進入王府,先讓他們擔任一些不太重要的職位好好培養一番,等他們歷練了出來,也可以到地方任職。

現在,不光是青海五郡,我們原來的河西四郡人口也是越來越稠密,光靠之前的衛所已經很難在管理了,遲早也有設立理民的機構,這些官員將來都可以從王府中選派,所以臣建議殿下早做準備。”

魏延嗣之前是小看了這個肅王,他原本以為這就是個異想天開的皇二代,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這個表面上不顯山不露水的肅王竟然是個胸有丘壑之人,短短的這些日子,竟然幹了這麼多大事。

解決肅藩糧食問題,敗瓦剌,平青海,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大書特書了。

魏延嗣忽然覺得自己跟著朱桂幹也很不錯,說不定將來還真能成就一番功業,在史書中留下一筆。

退一萬步來說,即便朱桂永遠是個藩王,那他也不吃虧,他的職責本來就是輔佐朱桂,替他盡心盡力地謀劃不是什麼錯,即便是老朱也不能說他什麼,說不定還會因為他幹得好而把他調到朝廷裡。

所以,不管怎麼算賬,他盡心盡力地輔佐好朱桂對他來說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因此,魏延嗣此時是真心想要輔佐朱桂成就一番事業,剛才的一段話,都是他苦苦思索良久之後才決定說出來的,每一個字都代表了他對朱桂和肅藩的忠心。

朱桂聽完不由地緩緩點頭,笑了一下,稱讚道“魏長史所言甚是,凡治國者必以人才為先。不選賢才而希望國家大治的,寡人從來沒有聽說過。

之前,寡人剛剛就藩,我肅藩的糧食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而且人口稀少,強敵環伺。寡人一心一意都在想著我肅藩如何在這虎踞龍盤的河西立足。

現在,我肅藩的糧食問題已經解決,外部環境也變得很寬鬆,可以說已經站穩了腳跟。我們又打下了青海,將領土面積擴充套件了數倍。

我們現在要考慮的問題不光是如何立足了,還要考慮今後如何使得肅藩的統治穩固,如何展肅藩,這個時候,選拔賢才就成了重中之重。

所以,寡人同意魏長史的意見,在全國範圍內選拔人才,而且即便不是我肅藩的人,只要有才華,只要肯為我肅藩效力,寡人也一樣會重用。”

肅藩的文武聽到朱桂的這番話,都感覺到了他孜孜求治的決心,紛紛向朱桂下拜道“臣等尊令。殿下高瞻遠矚,實乃是賢明之王。”

朱桂沒有理會眾人的奉承,接著說道“但是,我們又該如何選拔人才?這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還請各位臣工暢所欲言。”

自隋唐以來,選拔人才的制度最主要的就是科舉制度,但是,老朱登基之後,不拘一格,他認為那些飽讀詩書的人雖然也有大才,但是往往是書呆子比較多,缺乏實幹的才能,因此在選拔人才方面,也不光是依靠科舉制度。

明朝初年,有一個糧長幹活十分實在,每次都可以按期將糧食繳納到京城,從沒有延誤,也從沒有缺斤少兩,老朱對他就頗為欣賞,提拔他做了官,最後那個人一直幹到了工部尚書。

因此,眾人都知道,明朝此時的官員選拔有科舉制,但也不光依靠科舉制,於是,在聽到朱桂的問話之後,便向他作了一揖,道“啟稟殿下。我大明選材以科舉為主,

但也有其他的途徑,我肅藩可以借鑑朝廷的做法,不拘一格取賢才,如此一來必定使得人才濟濟,我肅藩的事業便可蒸蒸日上。”

朱桂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道“說得不錯。不拘一格選人才,這選拔人才一定要不拘一格,豈能只靠一種方式?兩漢時期,中華沒有科舉制度,可是兩漢依舊強大,即便是到了末期,也沒有那個異族敢於招惹。

由此可見,科舉制度並不是選拔人才的唯一途徑,文章寫的再好,辭藻再漂亮華麗,沒有真才實學,那也成不了大器。”

對於這一點,後世的朱桂是深有體會的,後世的他也在體制內混過,當然也寫過公文。

所謂的公文跟後來的八股文是一個道理,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沒有實質內容的,但是用詞卻都非常的華麗,這樣的文章都是拿來裝樣子的,本質並沒有什麼用。

如果肅藩的人才都是一些公文高手,幹不了實際的工作,那肅藩的前景肯定是黯淡無光的。

因此,朱桂下決心要杜絕這種現象,選拔人才不光要依靠科舉,還要有其他的渠道。

朱桂見群臣沒有出言反駁,知道他們認可了自己的觀點,便理了一下思路,接著說道“因此,寡人以為,選拔人才要多渠道並舉,科舉是一方面,也要恢復漢朝時期的察舉制度,另外,基層小吏若是乾的好的,也可以晉升為官。

若是有諸葛孔明之類的世外高人,還要煩請諸位臣工舉薦給寡人,所謂進賢受上賞,凡是能為寡人舉薦賢才的,寡人一定不吝重賞。

此外,軍士吏民皆可上書言事,若是誰能為我肅藩提出好的建議,寡人一定會拔擢使用,不計較這個人的出身。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只要是有本事就來投奔我,我能富貴之。”

群臣聽到這句話,知道朱桂求賢的決心不可動搖,便紛紛向他下拜道“殿下英明,臣等謹遵王命。”

此時,又有官員站出來向朱桂作了一揖,道“啟稟殿下。若是軍士吏民皆可以上書言事,那殿下這裡每天會收到很多的奏摺,豈不是太煩累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