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一旦行差踏錯(1 / 2)

小說:大明小公爺 作者:錦衣衛僉事

李雲睿跟肥富的生意,李景隆是知道的,一萬五千兩的黃金,買了大小不一的幾百面鏡子,居然成本才十兩黃金,一千五百倍的利潤!

果然,玻璃的利潤在昊天明光鏡面前,果然是渣渣。

“剛才雲睿說的這事,你們不許往外亂說!聽明白了沒有?”冷靜下來的李景隆,對著屋子裡的人說道。

眾人紛紛點頭!

其實李雲睿倒不怕他們外傳,傳出去就傳出去唄,反正別人又不會做,玻璃和昊天明光鏡的技術,只有李雲睿會,屬於蠍子粑粑——獨一份。

如果有人眼紅這麼高的利潤了,他們就會自己投入搞研了,李雲睿手拿物理、化學兩把大砍刀,就能把大明貧窮落後的面貌,給砍個稀巴爛,開啟一個新的局面。

土豆嘗完了,產量也有數了,李景隆起身去找福伯對口供去了。

吃飽喝足的李雲睿,跟吳氏等人告辭,給李婉清留下了五年模擬、三年高考的習題冊,帶著知畫和冬雪,在李婉清憤怒的注視下,啟程去了江心島。

李雲睿到江心島的第三天,朝廷上生了一件大事,周王朱橚上書彈劾曹國公李景隆,在建文帝時,曾“至邸受賂”,翻譯成白話就是,當年李景隆突襲周王府前,曾經到周王府索要錢財。

同時,刑部尚書鄭賜,也彈劾李景隆“包藏禍心”,李雲睿在江心島“蓄養亡命,謀為不軌”。翻譯白話就是李景隆有謀反之心,李雲睿在江心島養了一群亡命之徒,準備造反。

一般來說,被人誣陷造反,還是六部的一位尚書親自出面,作為被彈劾者,至少應該伏地請罪,請求皇帝徹查,同時自請處分。

但李景隆面對朱橚和鄭賜的彈劾,沒有任何反駁,辯解了一句“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了事。李景隆的這種態度,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包括朱棣。

不爭,不辨,就是李景隆和李雲睿商量了很久,才定下來的策略。

李家父子已經知道準備對付曹國公府,但朱棣不知道李家父子已經知道朱棣的計劃,這就好比兩個人打牌,一個人是明牌,一個人是暗牌。手拿暗牌的李景隆父子,肯定不能順著朱棣的思路出牌。

李雲睿告訴李景隆,不爭是一種遠見,更是一種智慧;不辯是一種成熟,更是一種境界。

如果李景隆與朱橚、鄭賜爭辯,無論怎麼爭辯,面對不相信的人,李景隆的解釋就是對牛彈琴般無濟於事。在那些眼中,解釋就是掩飾,事情會越抹越黑。

老子說過,“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魯迅也說過,“唯有沉默,才是最高的輕蔑。”

而李景隆顯示出雲淡風輕的態度,會被別人看做“不屑”與朱橚和鄭賜辯解。

李景隆“不屑”的態度,也確實讓周王朱橚和刑部尚書鄭賜有些詫異,讓他們感覺到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兩人很是無奈。

坐在龍座上的朱棣,則和起了稀泥,當起了老好人,開口說曹國公有功於社稷,斷不會有2心。

朱棣定下了這個基調後,朝堂之上一片祥和,哪怕朱橚和鄭賜,也不再為難李景隆。

等所有人都按部就班地奏完事後,隨堂太監都準備喊退朝時,李景隆站了出來,上書請辭一切官職。

一石激起千層浪,所有人都看不懂了……

前面周王朱橚和鄭賜彈劾李景隆時,李景隆不屑與他們爭辯。怎麼皇帝都定調了,李景隆反而準備退了。

“九江,朕已經說了,朕是相信你的,為何你還要辭官?”被李景隆將了一軍的朱棣,一時間有些懵逼。

朱棣把後面的劇本都安排了,準備再安排幾個官員,攻擊幾次李景隆,然後順勢將李景隆削職,讓他閉門思過,賦閒在家。

萬萬沒想到,李景隆居然自己主動提出來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