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不世出的人傑(1 / 2)

小說:大明小公爺 作者:錦衣衛僉事

“想笑就笑唄!”李雲睿斜著眼睛,瞄了一下徐景昌。

徐景昌聽李雲睿說這話,便放開了自己,大笑起來。

要說徐景昌不激動,那肯定是假話。從侯爵升到公爵,是很多侯爵一輩子無法逾越的鴻溝,沒有滔天的大功,是不可能的。

其實,朱棣晉升徐景昌爵位的本意,是為了平衡朝局。

按照朱棣的佈局,砍倒李景隆之後,大明開國的六個國公,就已經全部被清除了,原有建文朝和洪武朝的所有勢力,就會群龍無。那麼朝廷中就會出現一個現象,靖難勳貴一家獨大!

作為皇帝,最怕的是什麼?就是一家獨大。

一個高明的皇帝,最好的手段就是居中平衡,多建立幾個派系,讓他們相互攻擊,皇帝就站在中間做裁判,誰強了就殺誰。

漢朝時,兩大派系是皇室宗親和外戚,二者相互制衡;唐朝時,兩大派系是世家和寒門;宋朝時,雖然是皇帝與士大夫公天下,但為了防止文人做大,宋朝透過設定複雜的二府三司制,讓官員相互監督,相互制衡;到了明朝,建國初期武勳勢力過大,就培養浙東派,土木堡之後,武勳徹底喪失權力,皇帝就派出了宦官跟文官打對臺;到了清朝,則是滿漢兩派的制衡。

史書上,朝廷爭鬥看似波譎雲詭,說穿了就是這麼點事。

朱棣是有為之君,自然不可能讓靖難派做大,哪怕靖難派為他登基出過力,流過血。

因此,扶持一個可以代表建文、洪武朝的人物,成了要的問題

徐家是淮西勳貴的一杆旗,徐輝祖被朱棣圈禁了,但影響力還在,徐景昌可以借這個影響;徐景昌的父親徐增壽為了幫朱棣上位,被朱允炆殺了,也是靖難的功臣。

基於這兩點,徐景昌成了唯一的人選。所以朱棣打定主意加封徐增壽,並在徐皇后面前把牛都吹出去了。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李雲睿這裡出問題了——天機子橫空出現。一開始朱棣對天機子抱有一絲懷疑,總覺得李雲睿有吹牛叉的嫌疑。但官山上的爆炸實驗,給了朱棣最沉重的一擊,讓他不敢對李家下死手,只能順水推舟,準了李景隆辭官的請求,眼不見,心不煩。

牛已經了吹了,加封徐景昌成了定局。

當然這些李雲睿和徐景昌都不知道而已。

想到江心島來打工,以求增進與李雲睿的感情的徐景昌,帶著自己即將被晉爵的訊息回了南京城,第一時間跑到徐輝祖面前,把訊息告訴了徐輝祖。

徐輝祖聽完之後,先是喜不自勝,狂喜之後卻是一陣落寞。

喜自然是因為徐景昌即將被晉爵;悲則是因為自己死期將近……

如果徐景昌真的晉爵,那就說明李雲睿確實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當時李雲睿給徐家下的是“一門兩國公”的讖語,前提是徐輝祖必須死在皇后之前。

徐景昌是小孩心性,哪裡還記得這些,看到徐輝祖鬱鬱寡歡,有些不明白,便開口詢問,被徐輝祖以思念徐增壽搪塞了過去。

想回自己家給母親報喜的徐景昌,被徐輝祖留在了魏國公府,堅決不允許徐景昌走,理由很簡單,徐景昌的嘴太碎!

這種事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一份危險!

如果這個訊息被徐景昌散播出去,被朱棣知道了,後果是什麼?朱棣肯定要追查訊息是怎麼洩露的,那麼徐皇后肯定會成為倒黴蛋——有個詞叫窺探君父,皇后敢私自將朝廷訊息,送出宮去,這要是跟宮外的人勾結,後果不堪設想……

好在,徐景昌沒都留兩天,就被朱棣宣召入宮,下旨贈徐增壽欽承父業推誠守正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進爵為定國公,歲祿二千五百石,子孫世襲,賜誥券,命徐增壽之子武陽侯徐景昌襲爵。

丘晟、朱勇、張忠等人,聽說這個訊息之後,都驚掉了下巴。

當時徐景昌攢局把他們召集起來,李雲睿就曾斷言徐景昌有國公之相,說徐景昌十四歲之前,他必然封公。彼時,丘晟對李雲睿的話,半信半疑,現在李雲睿的話居然成真了,徐景昌真的成為國公了。

那麼問題來了,當時李雲睿斷言丘晟、張忠沒有國公之相,朱勇即將襲爵,這些話言猶在耳,振聾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