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這種矛盾不可調和(2 / 2)

小說:大明小公爺 作者:錦衣衛僉事

自己被史書騙了……

從漢王的語氣中,李雲睿可以判斷出來,漢王對於立太子一事,雖然心懷不滿,但應該是已經接受了這個現狀。

如果朱棣還沒有立太子,漢王或許可以爭一爭,但太子已立,就算朱高煦再不滿,朱棣也不可能隨意更換太子。

這一點,瞎子都能看得出來。

所以,朱高煦再參與奪嫡的可能性,機會為零,朱高煦心裡應該很清楚。

李雲睿在朱高煦的表情中,也看出來了這點。

那麼問題來了,很多史料中,都在渲染朱高煦跟朱高熾爭奪皇位,明知不可為,卻偏向虎山行,是為了什麼?又或者是為了掩藏什麼?

按照史書記載,朱高煦死的非常慘!

被朱瞻基扣在一個大缸裡,外面點上火,活活烤死;然後朱高煦的十個兒子,統統被朱瞻基殺了。

什麼樣的深仇大恨,會讓一個皇帝如此痛下殺手?

史書上說了三件事,一是朱高熾駕崩時,朱瞻基從南京回北京時,朱高煦派兵沿途截殺朱瞻基;二是朱瞻基躲過追殺後,登基為帝,朱高熾立即舉兵造反,朱瞻基帶兵親征,結果漢王連自己封地都沒出,就被朱瞻基抓了起來;三是漢王被圈禁高牆,朱瞻基來探視,漢王絆了朱瞻基一跤,朱瞻基就滅了朱高煦滿門。

這三件事,看上去樁樁件件都是抄家滅族的大罪,但如果分析起來,卻樁樁件件透露著蹊蹺。

朱高熾駕崩時,朱瞻基趕回北京路上,被人刺殺,誰是最大受益人?

有一點可以肯定,最大的受益人肯定不是朱高煦,根據父死子繼的規矩,朱高熾駕崩,就算朱瞻基在回來的路上被刺殺成功,那也輪不到朱高煦當皇帝。文官會在第一時間,從朱高熾的其他子嗣中,挑一個人出來當皇帝。

從陰謀論角度講,那個能當繼任皇帝的人,才是最大的嫌疑人,也就是朱瞻基的幾個兄弟。

當然,也不能排出文官!為什麼?

秦漢以來,每個朝代皇帝和文官都會交鋒。

在明朝以前,這個鬥爭體現在皇權和相權的爭鬥。所謂相權,就是丞相制度,丞相的職責是“掌丞天子,助理萬機”,宰相是輔佐皇上、統領百官,百官治理天下。明太祖朱元璋廢了丞相一職,讓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朱棣上臺後建立內閣,其實也相當於是相權。因為內閣也是典領百官,輔佐皇帝治理國政,無所不統,和相權是重合的。

而相權說到底,就是治權,治理百姓的權力,

文官集團一直對治權是覬覦的,為什麼他們如此看重這個治權?

皇權既是私權也是公權,對於皇帝個人來說,他是不受制約、不受管制的,可以任意行事,不確定性很大;但作為國家腦來講,皇權需要承擔政策穩定和一定的公共責任。簡而言之,皇權作為私權,可以肆意妄為、隨心所欲;作為公權需要有長期目標,且一貫延續,這就是一個矛盾體。

因此對於參與國家治理的文官集團來說,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所以,他們才會推崇宰相制,是為了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長期性。

文官們希望皇帝就是個深居宮中的符號,國家的象徵,不要摻和國家的統治。

這是積極的一面。

但在另外一方面,擁有了治權,就是文官集團財的搖錢樹。縣官不如現管,文官是替皇帝牧守一方的人,皇帝老兒隔著十萬八千里,肯定管不到具體事務,就給了他們上下其手的機會。

但是,高高在上的皇權始終威脅著文官集團,因為只要皇帝需要,還可以創造出許多利益集團來,比如宦官、武勳等等。

自大明成立以來,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都是一代英主,把文官壓制的死死的,使得文官集團喘不過氣來。而對文官非常友好的建文帝朱允炆和仁宗朱高熾,都是短命鬼。

朱瞻基從小跟在朱棣身邊,頗有英主之姿!

喜歡大明小公爺請大家收藏大明小公爺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