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江南賦稅之爭

小說:大明小公爺 作者:錦衣衛僉事

以李景隆為例,他是洪武老臣,又是淮西武勳,在建文朝也被重用過,更是因為開金水門之功成了靖難功臣,被朱棣用來壓制丘福這些新貴,誰能講清楚李景隆屬於那個勢力?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聽完李景隆的話,李雲睿點了點頭,想了想之後,問道,“那老豆,南京城的勢力到底怎麼分?”

“虧你還自詡做生意天下第一……”李景隆看了看李雲睿,說道,“你自己整天掛在嘴上的兩個字,利益!所有勢力的背後,都是利益!”

聽了李景隆的話,李雲睿想抽自己兩巴掌,這麼簡單的問題,還需要問嗎?每一種勢力的背後,都是利益作祟,有什麼樣的利益,就決定了人的立場。

“在朝堂上有各種各樣的利益,但去繁就簡,大明的利益就那麼幾塊,軍權、升遷、漕運、賦稅。”李景隆繼續說道,“軍權的爭奪有兩點,一是主導權的文武之爭,一是管理權的淮西勳貴與靖難新貴之爭。”

自古以來,馬上得天下,馬下治天下,這個道理身為大明開創者的朱元璋自然知道,因此大明建國時,朱元璋廣納賢才,提高文人地位,推出了浙東集團來提升國家的管理水平。然而文人的尿性,就是從來都看不起武夫,因為他們深知武將權力膨脹所帶來的危害。

於是,浙東集團的文人就利用朱元璋對武將的防範心理,開始在朝堂上鼓吹學習前宋,實行以文御武的策略。

然而朱元璋是雄主,深知文武制衡的道理,自然不會接受這個建議。提出了以武御武的方式“外統之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而上十二衛為天子親軍者不與焉”,大意就是地方駐軍由都司管理,京城附近駐軍由五軍都督府管理,上十二衛由天子直屬,斷了文人的念想。

後來建文帝登基後,文官地位變得很高,他們又屢次在朝堂提出以文御武的事情,但因為當時的大環境,朱允炆根本不敢跟武將集團炸刺,否則武將反手就把朱允炆賣了。

到了朱棣上臺,文官們又看到了希望,因為朱棣開始重用太監,派出了無數的太監到軍隊當監軍,這就說明朱棣不信任武將,於是文官們又開始重提以文御武的事。然而,朱棣是造反起家,非常看重自己手裡的軍權,肯定不可能接受這個建議。

文官們相信一句話,只要鋤頭揮得好,沒有牆腳挖不倒,時不時地遊說當政者,他們相信,總有一天會實現這個願望,他們也的確在土木堡之變後,實現了這個願望,這是後話。

因此大明文武之間關於軍隊主導權的爭鬥,從來未停歇過。

至於軍隊的管理權,那就是五軍都督府中,各個都督府內部的爭鬥了。按照規矩,五軍都督府中的都督都是由公、侯、伯、駙馬來擔任。朱棣登基之後,不可能一下子把原來的都督都換掉,只能徐徐圖之,這就導致了五軍都督府之間的內部鬥爭。

“我老丈人已經交出了軍權,無論是軍隊的主導權和管理權的爭鬥,都與他無關了!”李雲睿聽了李景隆的闡述之後,想了想,說道,“這一點應該排除!”

李景隆點了點頭,說道,“的確如此,梅駙馬這幾年深居簡出,應該與此無關。”

緊接著,李景隆又分析了官員升遷和漕運利益,這兩點也李雲睿被排除在外。

“剩下一點就是賦稅!”李景隆低頭想了想,繼續說道,“自太祖建國以來,賦稅之爭一直聚焦在江南賦稅的稅率……”

朱元璋建立大明,在制定賦稅政策時,制定了極低的田賦稅率,並令全國各省、府將所收稅賦刻在石板之上,以洪武二十六年為田賦總數三千兩百萬石為定額,朱元璋宣佈新墾田地永不起科,自此之後,大明的田賦總額就在三千萬石上下徘徊。

這個田賦稅率在什麼水平呢?大明建國後,做過魚鱗圖冊,用來登記天下丁口和土地,總共統計下來有8.5億畝,除去官田、宗室、衛所所佔的土地,以畝產一石的水平來算,稅率大約在5%左右。

可以這麼說,這個稅率算是良心稅率了,就算百姓還要種桑、棉、麻等作物,這個稅率也不會過收入的一成。

但這個田賦稅率有個bug,那就是江南地區的賦稅稅率上。

洪武二十六年,江南八府(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嘉興、湖州、杭州、應天)徵收米麥686萬石,佔大明當年總稅糧的四分之一,畝產賦稅稅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倍以上,也就是說別人的稅賦在5%,江南地區的稅賦在2o%。

歷史上,很多人都說朱元璋之所以給江南地區制定這麼高的稅率,是因為江南八府的百姓在朱元璋跟張士誠爭天下時,支援張士誠,這麼說就有點唯心主義、陰謀論了。

朱元璋好歹也是個雄主,心胸豈會如此狹窄?更何況他是底層貧民出身,非常體恤底層百姓,不會無緣無故的壓迫百姓。他之所以給江南地區制定較高的稅率,完全是因為江南地區有豐富的水力資源,百姓有高的耕種技術,糧食收成遠高於其他省份。

史書有記載,明朝時“江南園地最貴,民間蒔蔥薤於盆盎之中,植竹木於宅舍之側,在郊桑麻,在水菱藕,而利藪共爭,誰能餘隙地?”由此可見,江南地區百姓的耕種技術之高。當時,松江府有47o萬畝地,能產9oo多萬石水稻,平均2石一畝,這個產量可以說冠絕大明。要知道,這47o萬畝土地,還要種無數的桑、棉、麻……

有這樣驕人的糧食收成,朱元璋怎麼可能會放過他們?於是乎江南地區的百姓,妥妥地成了大明帝國的“奶牛”!

自古以來,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江南百姓自然對這種政策感到不滿,於是想盡各種辦法遊說朝臣,鼓動他們上書降低江南賦稅。

朱元璋在世,肯定不會答應;朱允炆上臺,降了江南的賦稅;朱棣上臺,反手把江南賦稅給恢復了,理由很簡單,朱允炆是偽帝,朱棣連建文的年號都改成洪武年,怎麼還會讓朱允炆的命令橫行於世?

當然,朱棣也並不是真的如此膚淺,他好歹也是雄主,論眼光、論謀略、論格局絕不輸給他爹朱元璋。朱棣心裡很清楚,江南之地的賦稅對大明的重要性。四年靖難之役,把從北京到南京的沿途各地都給打爛了,民生要想恢復過來,談何容易?不靠著江南之地的賦稅來支應朝廷開支,估計朝廷就會垮了。

到了永樂後期,江南地區開始抗稅,原因有兩個。

一是永樂十八年,朱棣遷都北平,江南一地的賦稅要運到北京,要知道從江南到北京幾千裡水路,一路之上人吃馬嚼,再加上各地官員上下其手,如果再遇上暴雨、水災,這些損失都要百姓來承擔,這無形中增加了百姓很多開支。

二是交稅的人數開始變少,為了籠絡讀書人,朱元璋制定了一些優免政策,比如秀才以上功名者,可以優免丁稅。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只優免丁役,賦稅該交還得交。但到了執行層面,這個規矩就變成了秀才以上功名者,不需要服丁役,交田賦,於是就有人開始投獻土地到讀書人名下。

江南之地的讀書人都是牲口,讀書那叫一個好,考個秀才、舉人跟玩似的……

喜歡大明小公爺請大家收藏大明小公爺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