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三道政令(1 / 2)

小說:大明小公爺 作者:錦衣衛僉事

回南京城的旅途就比較順暢了,二月中出的南京城,現在都四月初了。

要不是北京城的建設工程要開始了,李雲睿還想再浪幾天。

三月中,遠在四川採辦木材的工部尚書宋禮上書朱棣,說“有大木數株,不藉人力,一夕出天谷,達於江,蓋山川之靈”,朱棣看到奏摺後,下旨賜該山名為“神木山”,遣禮部郎中王羽前往神木山祭拜,並建祠立碑。

木材按照長短和圍長分成六等,一尺以上者為六等,二尺以上者為五等,四尺以上者為頭等,五尺以上的就是巨木了,稱為“神木”。

神木山,就是後世的五指山,不是海南的五指山,而是四川宜賓的五指山。

這座山大都是原始森林,因豐沛的降雨使山中盛產巨大的小葉楨楠楨楠木。建設北京宮殿,需要大量的楠木,尤其是巨木,於是宋禮與當地官府,僱傭大量百姓進山伐木。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百姓採伐的神木有數百株,其他等級楠木無數,但山高路陡且遠,神木體型巨大,百姓難以將其運出山來。正當眾人愁時,一天晚上五指山上突大水,巨木隨洪水沿河而下,“夜聞吼聲如雷,石劃自開,木由中出,無所齷齪,夜越險巖,膚寸不損,所經之年,一草不偃。”

神木出山之後,百姓便在樹上鑿孔,然後用繩子將木頭串起來,以蒸汽拖船為動力,趁著春暖花開河水暴漲的豐水期,將木頭拖到了長江之上。

有了蒸汽拖船的幫助,數百株神木被拖著沿江而下,到了南京城,工部派人將神木撈了上來,然後派人去洛陽城找李雲睿,讓他回京商討北京宮殿建設事宜。

李雲睿也是有些鬱悶,原本他以為這事還可以拖一下,因為在真實的歷史上,為了弄建設北京宮殿的各種木料,朝廷足足用了三年時間。

小木頭還可以靠人力,這種神木直徑五尺,長十多米,重量達數噸,人力肯定搬不出來,只能靠水路,但水路有豐水期、枯水期、冰封期。

為了保證神木完好無損,沿途必須做好保護,因為一旦外表損壞,只能當廢品處理。

因此,即便是豐水期,也不是想運就能運的,必須規劃好路線,事先檢視是不是有湍流或者暗礁。

這樣一來,一年能用來運輸的時間也就一兩個月。

現在有了蒸汽船,動力十足,一艘兩千料的大船,拖十根神木綽綽有餘,為了防止運輸過程中神木損傷,墨家派出的技術人員,在神木外用稻草和羊皮革囊做了雙層防護。

原本三年才能完成的事情,現在一個月就完成了。

也不能說完成了,只能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是從南京到北京,因為南京到北京的水路還在疏浚過程中。

被召喚回京的李雲睿,到達南京城的第一時間,就跟剛剛回京的宋禮見了面。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達成協議,用四到五年時間,完成北京宮殿建設,工部出圖紙,並派人監督施工程序,但不得干預李雲睿旗下商號的施工。

但有一點,雙方爭執不下,李雲睿希望在北京宮殿採用水泥混凝土結構,但宋禮卻拿著圖紙,提出要求,必須採用榫卯結構。

其實,李雲睿也想建造一個傳世之作,把一些傳統的工藝延續下去,但採用傳統工藝,就意味著要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這不符合李雲睿及投資人的利益。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立場決定一切。

雙方彼此互不相讓,掙得面紅耳赤,李雲睿差點撈起桌上的茶杯給宋禮開了瓢。

最後,雙實在無法妥協,只能將各自的方案上報給朱棣,請朱棣做最終決定。

“李大哥,你幹嘛總是這副表情,搞得好像你虧了幾千萬似的……”來賓樓上,張忠看著一臉鬱郁的李雲睿,說道。

“別說了,特孃的老子算是倒血黴了,都怪宋禮那老賊,讓老子虧了何止幾千萬,要不是看丫的年紀大了,昨天我就用茶壺給他開了瓢……”李雲睿嘆了一口氣,鬱悶的說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