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馬皇后生平

“這樣一來就可以斷定,皇帝知道這個女子便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但是也說不通啊!既然知道女子有報仇的意思,他為何還要娶她進宮?難道他不知道噩夢纏身的原因不知道是塞外女子搞的鬼?皇帝究竟是什麼意思?”

高軒看著沉思的秦覺不忍打斷道:“公子要我將此事告知陛下麼?”

秦覺回過神後淡淡說道:“不能告訴他!也沒必要告訴他,你已經三年前就已經告訴他了,你現在再去告訴他無疑會引起他對錦衣衛的忌憚,這樣得不償失。”

“好,那就依公子所言!”

秦覺暗暗想道:“這四個疑點已經知道了兩個,這第三,馬皇后為何探望那個女子後,第二天會離奇死亡!案當天究竟生了什麼事,才導致立妃娘娘即刻身死?整個案件究竟隱藏了什麼秘密?到底想索取什麼樣的利益,看來還要進宮一趟問問馬皇后了”

看著天色漸漸暗淡了下來秦覺只好告別了高軒,走出門外的時候就看見得意洋洋的秦沉。

“這個小子也不知道吃了什麼狗屎運氣,得皇帝青睞,我還未回來的時候他還只是小小的統領,回來後就是千戶了,今日早晨皇帝傳旨意下來升任錦衣衛副都指揮使,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一越三遷,真是羨煞旁人啊!”

“高兄我聽說,每一任錦衣衛副都指揮使都是由上一代或者這一代錦衣衛都指揮使推薦才能榮任錦衣衛都指揮使的,據說是你們位錦衣衛都指揮使跟皇帝談的條件。”

“是啊!我師父真是天生的奇才,跟隨皇帝龍馬半生,想要回老家,是皇帝強迫他留下為他工作,自那以後錦衣衛就來了,錦衣衛的前身都是師父收養的孤兒,師父這一輩子沒有娶親,一生都是為了我們而活著,直到死也是為了我們。”

秦覺漸漸回想起三年多年前在天牢裡馬兵說的話:“為什麼要救我?我死就死了,那個老頭子為什麼要救我!”

“看來馬兵是被他師父用命換來的,只是看高軒臉色就沒好思思再追問下去。”

“高兄你認為這個秦沉的如何?”

高軒冷冷笑道:“小人得志!”

秦覺呵呵一笑無奈搖了搖頭換位思考道:“高軒這句話說的也沒有錯,皇帝親自下旨提拔的人,本就毀了當年的誓言,怎麼不讓人生氣。”

秦覺出宮後,回到秦府,就見到劉月姚拿著鞭子在抽打著春夏秋冬,一旁的十六個女子分別雙手背於身後整齊劃一的看著前方。

秦覺見狀趕忙抓住劉月姚手裡的鞭子著急的說道:“娘你這是幹什麼啊?為何要打春夏秋冬兩位姐姐啊?”

“家有家規,門有門規,做錯了事就該罰。”

秦覺還是第一次看到劉月姚是這般模樣,印象中的劉月姚是那麼溫柔是那麼的和藹可親這今天也不知道生了什麼事情。

“少宮主你別管我們了,這都是我們該承擔的責罰,我們也是心甘情願受罰的。”

“算了,不管你們,真搞不懂你為什麼會受罰?你們就不能少犯錯嗎?我還是第一次見我娘這麼生氣。以後一定要長長記性,不要再胡來了。”

春夏秋冬一肚子的委屈,只好忍受著,任由鞭子抽打在自己身上。

秦覺無奈的搖了搖頭,他何嘗不知道,江湖有江湖的規矩,要是破壞這樣的規矩也許好心也會辦成錯事。

來到書房中正看到秦海在書房中找尋著什麼。

“爺爺你在找什麼?外面都打起來了。”

秦海沒有回應他的話,自顧自的找著架子上的書籍。

“爺爺你知道馬皇后的事情嗎?”

秦海抬起頭問道:“你問這個幹什麼?”

“高軒回來了,他告訴我一些事情,我對馬皇后有些不瞭解,這個案件也跟馬皇后有所關聯。想多瞭解些馬皇后的事情。最好刨根問底你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訴我”

秦海放下書籍翹著二郎腿不慌不忙的說道:“皇后叫馬秀英,馬秀英原名並不是她的本姓,在說明野史中,原名劉阿秀她父親原是郭子興同鄉人,父親在亂世中早逝,因聰慧賢良被郭子興收為養女,改名換姓為馬秀英,皇帝原名叫朱重八,也是被郭子興改名為朱元璋。後被郭子興許配給朱元璋,此後精心輔佐朱元璋成就大業。郭子興率數千人響應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佔據了濠州(今鳳陽)。在皇覺寺當“和尚”的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由於他有勇有謀,連立戰功,得到郭子興的青睞,便將義女馬氏許配給朱元璋為妻。郭子興性情暴躁,氣度狹小,在別人挑撥下把朱元璋關了起來,不給飲食。馬氏偷出剛出爐的熱餅,揣在懷裡給朱元璋送去,以至燙傷了胸脯。在朱元璋領兵征戰的年代,她還親手為將士縫衣做鞋。一次,與朱元璋敵對的陳友諒大兵臨城,不少官員百姓準備逃難。在人心慌亂的緊急時刻,馬皇后鎮定如常,“盡宮中金帛犒士”,穩定了軍心,為朱元璋獲得勝利起了重要作用。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帝業的歲月裡,馬皇后和他患難與共。因此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對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對她的建議也往往能認真聽取和採納。朱元璋幾次要尋訪她的親族封官加賞,都被馬皇后勸止。朱元璋性情暴烈殘忍,為了保住朱家子孫日後的統治地位,不斷尋找藉口屠戮功臣宿將。對此,馬皇后總是婉言規勸,使朱元璋多少有所節制。馬皇后一直保持過去的儉樸作風,平日穿洗過的舊衣服,破了也不忍丟棄。並教導妃嬪不忘蠶桑的艱難。遇到荒年災月,她帶領官人吃粗劣的菜飯,以此來體察民間疾苦朱元璋常將馬皇后的賢德與長孫皇后相提並論,她們的確可以先後媲美。朱元璋雄才大略,很快在濠州紅巾軍中嶄露頭角,不免遭人側目,郭子興亦對他有疑忌。諸將出徵,擄獲物都要供奉郭子興,元璋不獵取私財,無從進納,更容易引起郭子興的不快。馬氏見此情形,就把自家財產送給養母張夫人和郭子興妾張氏,請她們在義父前給乾女婿說點好話,以彌縫裂痕。有一次,郭子興把元璋關了禁閉,不給飯吃,馬氏心痛丈夫,把剛烙得的燒餅放在懷中偷偷送去,等到事後才現胸前的面板都燙焦了可見這對青年伉儷感情的深厚。平時馬氏對元璋生活的關照之好自不必說了。當時因戰亂缺乏食糧,馬氏在家省吃儉用,把糧食和好的食品留給丈夫,以至有時自己餓肚子。這些事朱元璋銘感五內,當皇帝后還向大臣講述,把它比作劉秀困在河北得到馮異豆粥麥飯的美事。據記載,朱元璋與陳友諒對壘時,曾被對方追擊,馬氏揹著元璋逃跑,太子朱標為此繪有影象,放在懷中。後來朱標與乃父政見不合,元璋追打他,他故意把影象遺落在地,元璋見到,痛哭一場,也不打兒子了。這個記載未必是真實的,不過馬氏不像當時的其他婦女纏足,是天足者,背丈夫是有可能的。馬氏自奉節儉,衣服穿破了還要補了穿,聽女史講元世祖昭睿順聖皇后用舊弓弦織成綢,做衣服穿,馬後就命用舊料織織,做成蓋被、巾褥,送給孤寡老人。馬皇后對子女仁愛,勉勵他們學習,要求他們生活簡樸,有比穿衣、用物的,加以教誨,又把宮中利用舊料織成的被褥送給他們,並解釋說:你們生長在富貴家庭,不知紡織的難處,要愛惜財物。她對待養子如同親生的,而且始終如一。

和朱元璋血緣最近的親戚是侄兒朱文正,文正在對陳友諒戰爭中立功,因叔父未及時賞賜而不滿,元璋因此殺了文正身邊的親信,還要治他的罪。馬後也把文正當兒子看,這時勸元璋:這孩子立了好多戰功,守南昌尤其不易,況且只是性急要強,並不是反叛,不要追究了,元璋這才將文正免官了事。這一事例說明馬後保護了親屬正當權益。

馬後對孃家人極為懷念,每當說到父母早逝就痛哭流涕,朱元璋也因關心她而急於外家,要為馬後訪察親屬,以便封賞。馬後認為封外戚容易亂政,不是好事,不讓訪找。事實上馬後是孤兒,孃家已沒有人了。元璋只好追封馬公為徐王,鄭媼為王夫人,在宿州為他們設立祠祭署,以鄰居王姓主持奉祀的事。

馬後與身邊的妃子和宮人也是和睦相處,是比較慈惠的。妃嬪中有人生兒子,一定厚待他們母子。馬後以皇后的身份,還要管丈夫的飲食,宮女認為她不必這樣做,她說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盡做妻子的責任,再一是怕皇帝飲食有不中意處,怪罪下來,宮人擔當不起,她好承受著。她也設法保護宮女,有一次元璋盛怒要立即懲罰一個宮中下人,馬後也假作怒,命把那人捆綁起來,交給宮正司議罪。元璋不滿地責問她:這是你皇后處理的事情,為什麼要交給宮正司?馬後回答:賞罰公平才可以服人,治理天下的君主,哪能親自處理每一個人,有犯法的應當交給有關部門去辦。元璋又問,那你為什麼也火?她回答說,當皇上憤怒時,我故意也怒,把這事推出去,消釋你的煩惱,也為有司能持平執法。這一事表明她對丈夫、宮女雙方都是關懷的。

馬皇后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很得體。當朱元璋在甥館時,與義父母及其家人;獨立成家後,與義子,與丈夫的子女;做皇后以後,與妃嬪,與宮人,與命婦,與朝臣,與孃家,種種關係,料理得妥切,與人關係融洽。她能做到這種程度,重要的在於她按“待人以寬,責己以嚴”的原則去辦事,與他人的矛盾就易於化解。

這就是我所認知的馬皇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