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白家祠堂(1 / 2)

利涉橋橫亙在秦淮河上,白雪皚皚的橋北,正對著三人腳下的白鹿巷。

鐵無雙敲敲唐浩文的單目望遠鏡,道,“這一大堆人裡面,有什麼新現?”

唐浩文老實答道,“街頭巷尾,身著應天府的捕快服飾之人,沒有一千……只怕也有八百。”

應天府總捕頭馬班頭效忠於燕家,大少爺燕歸雲今夜比武,他哪能不格外小心,所以他傘下的數千名應天府捕快,今夜傾巢出動,此舉便不需向外界多做解釋。

唐浩文道,“奇怪的是,南京六扇門的頭子喬四,竟然至今不出現,連他底下的鷹爪子們,竟然也是一個也沒有露面。”

封鈴舞此卻在盯著郎賀川身後穿著淺色和服的女子。

冷風之中,那素面朝天的女子低眉斂目,身形單瘦纖細,挽不成髻的半幅短隨之飄揚。

正是,風不勝衣,人淡如菊。

……

其實,這白鹿巷及二人決戰的白家祠堂與燕歸雲之間大有淵源。

白鹿巷是金陵最重要的消費商圈之地。白日裡,巷內自是車馬如龍,商賈,市民,遊人高度密集,到了夜晚,白鹿巷內卻是另一番景象,歌臺,戲院,酒肆,茶樓無不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而此寸土寸金的風水寶地中央,卻有一段寧靜的鎮巷之地,白鹿巷白家祠堂。

說起這個白家祠堂,也不算是什麼古物建築,原來也不過是一片極普通的園林而已。

只是,在南京應天知府燕攀龍制下,商業高度繁榮,利涉橋下,商船過橋日益增多。

船過利涉橋,如名畫《清明上河圖》一般,桅杆多有衝撞橋樑,於是白鹿巷沿街商賈聯名上書,願意出資重建。

燕知府從眾意,大興土木,拆舊橋建新橋,新利涉橋似虹雲展,引橋延伸拓展至白鹿巷街面路基。

只是,拓建過程中生一件奇事,工匠們在古物廢墟中竟然挖出一塊漢白玉石碑。

碑面的碑畫碑文皆鎏金而制,此碑頭刻有白鹿會蒼狼之神畫,畫面之下,以蒙文,色目人文,漢文記錄下白鹿之巷承聖恩,生意廣隆,百姓安康,盛世空前,特建白祠以敬!

碑文其下,乃是眾出資人的姓名,均為色目人名易卜拉欣姆白某某,艾哈邁德拉白某某,此色目人的名下又輟以漢名註釋,白某某。如此白姓捐資人名者多達百餘人。

此碑一出,金陵各界轟動一時。

知府燕攀龍聞訊親來,戡察後方才知曉,這個白鹿巷,原來是前蒙元時期色目貴族和富商雲集之地,而到了天朝大明,此白鹿巷裡面卻沒有一個色目人,全巷之內,竟無一人姓白,更無一老者知道其詳情事因。

應天府懸重金以求知事人,才得略知,前元時期,將天下人分成四大類別蒙人,色目人,南人,漢人,此事不需贅述。

一部分色目商人本來走南闖北,最後聚集於金陵寶地白鹿巷,在前元政府的政策庇佑下,色目人悶聲財。

到明興元亡之際,被元蒙重重壓榨的漢人揭杆而起,一夜盡屠了白鹿巷的色目人。

此番典故,引得金陵士人的嘆喟:血腥之至!

歷史總是像耕犁犁刀翻土一樣無情,把人世間翻來覆去,改朝換代時,總要又重來犁上一遍。

因為這塊碑是前元遺物,有幕僚諫燕知府避禍毀之。

燕攀龍略沉吟後說道:“白骨皚皚皆天數,豈是人力可逆天,原址重建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