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立杆見影(1 / 2)

此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是一座記述景教早期天主教在唐代流傳情況的石碑。又附有唐高宗以及他的皇后武則天派遣幾個皇子接受洗禮之盛況。

此碑於唐建中二年由由波斯傳教士伊斯建立於大秦寺的院中。碑文由波斯傳教士景淨撰刻,信仰景教之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的長子無忌書寫並題額。上有楷書三十二行,行書六十二字,共一千七百多個漢字和數十個敘利亞國之文字。

安若望初入教時便早有耳聞,進入大明本土之後,他辛辛苦苦尋覓了很久,及至今年才將之偷偷出土,他先期將之拓片,把碑文拓片譯成拉丁文寄往葡萄牙總部,教宗對之極其嘉許。

安若望又怕此碑被賊人盜走,秘密地把碑抬到附近的金勝寺內,然後轉運至此間。

此外,碑上還有景教經典《尊經》翻成中文的記載。碑文還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經典和中國史書中的典故來闡述景教天主教教義,講述人類的墮落、彌賽亞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蹟。

碑文雖系西方人撰寫,但因為他在大唐文化中沉澱太久,中文功底極其深厚,因此,安若望主教此時再讀來,絕無晦澀難懂之感,品之更像一精美的歷史詩篇。

輕輕撫摸碑額上部,感受由吉祥雲環繞的十字架下部的典型的中國蓮花瓣朵,安若望感嘆,這顯示出景教開的是中土之“花”,結的是天主教之“果”。

安若望主教進入自進大明境內,竭盡全力傳播主的福音,及至今日,他自覺年事漸高,卻也只是在大明境內修建了三所天主教堂,門生寥寥數十人而己,與信徒遍佈天下的佛,道二教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抬頭時,暮雲四合,夕陽將落,大地上暮色更加濃重。

查戰此時醒了,神色雖然憔悴,所中奇毒倒是己解了,緩聲道,“安主教想讓查某為您進北京鋪路,就是要獻上這麼一塊碑?”

這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只是天主教教眾們的聖物,於查戰這些凡俗人的眼中,除了看它有些年份之外,不過是一塊普通碑頁而已。

安若望主教遠眺著窗外的沉沉暮色,忍不住興奮道,“我聽聞,北京朝庭中有兩大核心人物,一個是輔大人楊廷和,另一個是太師大人朱壽。我若在有生之年見了其中一個,便能助本教揚光大。”

這幾年來,查戰一直戍守邊陲,與北京朝廷中的權貴們並無交集,對於輔大人楊廷和,己經算得上是隻聞其名,至於這位太師大人朱壽,乾脆是聞所未聞!

看著查戰臉上的茫然之色,安若望微笑著提示道,“少將軍與朱壽大人有過戰鬥友誼。”

查戰依舊一頭霧水。

安若望道,“您還記得應州大戰嗎?”

少將軍查戰這幾年一直遭際不順,尋源頭全是因為當年的應州大戰而引申,如今,安若望主教卻又將這本舊帳翻出來,一邊侍立的眾位鏢師登時臉上變色。

查戰卻在輕撫佩劍,此劍陪他行伍多年屢經修復,劍鋒上面砍殺痕跡也已有些看不甚清了,但觸手摸來,卻仍是斑斑可數。

安若望講到興奮處,目露祥和之光,道,“我聽聞,幾年前在應州,大明軍與韃靼蒙古騎兵會戰,您與您的父帥陣前衝殺,曾經救下過一位威武大將軍。”

查戰哦了一聲,自語道,“老主教的意思當年的威武大將軍就是如今的太師朱壽大人?”

安若望主教喜道,“對,對,對,正是如此!”

查戰倒也不貪功,慚愧道,“當初救下他的,卻是一個叫作玉摧紅的江湖遊俠。”

安若望主教朗聲笑道,“玉摧紅當初跟我說過,那卻全都是少將軍你的功勞!”

查戰聞聲反而沉默,心中對這玉摧紅頓生好感。

安若望當他預設了,這少將軍既然與太師大人之間有過這種過命的交情,由他推薦自己入京,今後便是一路坦途!

這時,孟端陽由外闖入,附在查戰耳邊低語幾句,只怪他天生大嗓門,無意間還是讓人聽清了“嶽老爺如今正在蘇州。”這幾個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