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戰爭之神(1 / 3)

送走了王承恩之後,閻應元才將自個兒腦門一拍,剛才是不是對王公公太不禮貌了?

想了一想,覺得以王承恩這麼闊達的心胸,應該不會計較這些。

於是便放下心來,一邊安排狙殺小隊繼續找機會,一邊往炮兵陣地奔去。

明軍北伐,&bsp&bsp雖說核心力量是這兩千步槍兵,但是各兵種相加,卻是實實在在的十萬人,只多不少。

人多力量大,這是古人最淳樸的認知。

甭管你拿著什麼先進武器,十萬人這個旗號一定要打出去的。如果不是閻應元自己反對,&bsp&bsp金陵朝廷絲毫不介意給他造出一個百萬大軍的聲勢出來。

在北伐之前的閻應元,毫無統兵經驗。

最大的功績,&bsp&bsp也不過是作為通州典史,帶著幾個吊兒郎當的捕快捉了幾個打家劫舍的土匪。而且還因為不知道得罪了誰,被遠遠地打去了廣東英德,繼續做一個小小的典史。

若非在金陵這一場因緣際遇,又哪裡有他出頭的機會?

而且即便是徐勝和朱由檢合力,將這一場天大的機會拋給了他,他也未必真能接得住。

那單槍匹馬入蘇州捉朱由崧的事蹟,固然可以作為一場傳奇大功來做宣傳,但是,領兵北伐這等大事,卻真不是靠著一腔血勇,就能幹得好的。

天下這麼大,悍不畏死的人再怎麼也能找得出幾個。坊間那輸急眼的賭徒,敢拿著刀子往自己胸口上剜肉。

可是這樣的人,哪裡是能領兵的大將?

閻應元這一路上,看似不緊不慢,實則無時無刻不在殫精竭慮。

休說他政治覺悟低,&bsp&bsp實在是沒有多餘的心思來應付王承恩這類人。

先前那幾個鼓譟著要南歸議和的御史,&bsp&bsp閻應元早就動了殺人滅口的心思。若是王承恩再遲幾天來,怕是連這幾個御史的屍都找不到了。

北伐之初,閻應元連自己內心都是有些慌的。

直到率軍拿下了鳳陽,這才又稍微有了一點底氣。

又率軍繼續北上,過了徐州,到了兗州,這才真正找到了做一名將軍的感覺。

及至到了濟南,與郭升取得了聯絡。

見郭升堂堂山東諸省總兵,竟然只親自領著十多人來回馳騁。

閻應元也是放得下身段的,先是交代了中樞的文書命令,隨後又以師禮待之,請教統兵作戰之法。

郭升一開始有些吃驚,但隨即也敞開心扉,兩人就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了起來。

這一通交流便是一整夜,到了翌日兩人依然覺得有話沒有說完。只是軍情緊急,卻也不是耽擱之機。

是以,兩人約好,等將來回到了金陵,須得向陛下建言,&bsp&bsp找一合適地方建一座軍事學校。

以便這些打老了仗的傢伙們揮餘熱,有個吹牛打屁的地方。若是能順便提攜一下後進,&bsp&bsp教出那麼幾個合格的將領來,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等從濟南與郭升分開之後,閻應元便又將自己麾下的兵馬做了區分。

自己只統籌精銳步槍和炮兵,其餘的他也不再事無鉅細都去管了,把他交給了信得過的手下去操練。

等大軍到了燕京城下,他這一手將精銳和雜兵相區分的方式,便顯出了效果來。

外人一見,只覺得這大軍別的不說,但看外貌,便是涇渭分明。

哪裡是本陣,哪裡是兩翼,哪裡是步兵,哪裡是騎兵,都是井井有條。

算不上多玄奧,但是就是這簡單到極致的分割槽管理,便省下了閻應元好大一片心。

正因為如此,此時,正在戰鬥狀態中的精銳槍兵團,他才能說丟下便丟下,也不會亂來。

徑直找自己的炮兵去了!

……

明末清初,乃是封建王朝時代,熱兵器在神州大6上最後的輝煌。

火藥,這一種誕生於唐代的大明,原本是煉丹的道士煉製仙丹的副產品,藥王孫思邈在《諸家神品丹方》中就有記載。

唐末楊行密攻豫章,使用了一種叫做‘飛火’的東西,燒掉龍沙門,破城而入。

到了宋代,更是有了五花八門的火藥武器,各種‘霹靂炮’‘震天雷’都出現了。

也出現了單兵武器‘突火槍’,乃是將火藥裝在竹筒裡,點燃,射!威力巨大,只是比較費人。

到了元代,終於明瞭將火藥裝在銅管裡射的方法,叫做‘銅將軍’!

元末的時候,更是出了一位名叫陶廣義的猛人,將根火箭幫在自己身上,想要昇天。這大概應該算是世界上第一個宇航員。

及至永樂登基,更是做了一大創舉,將京師三大營之一都直接叫做了‘神機營’,全員火器。

縱觀歷代對於火藥的使用,可以說,絕非某些公知謠言所說“西洋人用來明瞭精巧的武器,而中國人只用來做煙花爆竹敬獻鬼神”。

事實恰恰相反,在清朝以前,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對於火藥都是極其重視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