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晚宴與賞賜(1 / 2)

接下來,朱高熾又考教了一番蘇澤的學問,多是一些儒家經典。

蘇澤雖然對儒學不太感冒,但也對答如流,答的不算出彩,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不過朱高熾倒是沒多說什麼,只是讓蘇澤不要放棄對聖人經典的學習。

蘇澤敷衍的點頭應諾,心中則是沒太當回事。

說實話,要不是還要藉著儒學弟子,聖人門下這個名頭,蘇澤翻都不會翻一下和儒學有關的書籍。

也不是真的那麼討厭儒學,主要是太生澀難懂了,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鑽研。

而他一直以來的時間都很緊張,在清風縣忙著賺銀子,進京之後就更忙了,不僅要賺銀子,還得練兵,還得忙著籌備新學。

對他來說,有看書的時間,還不如琢磨一下怎麼坑那些地主老財的銀子。

一想到那些狗東西寧可把銀子埋在地裡都捨不得挖出來用,蘇澤就心痛的無法呼吸。

銀子你得拿出來用啊,埋在地裡能生崽子啊?

看到那些地主老財賺老百姓的銀子,比他自己虧銀子都難受。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蘇澤看不明白儒學經典,聖人學問,他現在吃的是以前的老本。

之前他寫八股還能中個二甲進士,現在你讓他寫一篇八股出來那是不可能的。

似乎是察覺到了蘇澤的不以為意,朱高熾皺眉,有心想說些什麼,可他想了想又沒開口。

這才第一次見面,雙方也是第一次接觸,倒也不必急於一時。

朱高熾算是受儒家學問影響的比較深的了,在他看來儒學才是正統,蘇澤所說的科學無論再怎麼深奧,終歸也只是雜學罷了。

雜學可以學,但不可涉及過深,讀書人終歸是要回到儒學上的。

朱高熾歷來十分親近朝堂上的儒學讀書人,說上一句信任有加也不為過。

朱高熾在早年把大部分時間用於儒術研究上,並接受他父親挑選的學者的指導。

他們之中有楊士奇、楊榮、楊溥和黃淮等人,他們都培植了與他的友誼,並在他登基後擔任了重要的行政職務。

而朱瞻基則不然,朱瞻基和朱棣有些相似,雖也重用儒學讀書人,登基之後還不斷提升內閣的地位,可他也在想方設法制衡這些讀書人。

可他又沒有他爺爺那麼大的威望能鎮住這些讀書人,那怎麼辦呢。

朱瞻基想了一個法子,教導太監讀書,將宦官集團推出來制衡文官。

他兒子朱祁鎮重用王振,這個鍋朱瞻基得背一半。

王振是明初蔚州的一個落第秀才,略通經書,在私塾教書,後來又做了教官。

或許是認為中舉人、考進士這條榮身之路過於艱難,他便在明成祖永樂末年自閹入宮,當了宦官。

史稱王振“狡黠”、善於伺察人意,入宮後頗得明宣宗喜愛,被任命為東宮局郎,服侍皇太子朱祁鎮,也就是後來的明英宗。

朱祁鎮幼年時期王振便常伴身邊了,而王振便是朱瞻基送到朱祁鎮身邊的,這也為之後的王振專權埋下了伏筆。

朱祁鎮也只是有樣學樣跟著他老子朱瞻基學罷了,只是他玩脫了,一不小心把自己送到了瓦剌留學去了,成為了有名的瓦剌留學生,大明戰神。

明朝有名的太監不少,除了王振之外比較出名的還有劉瑾,魏忠賢等。

朱瞻基利用宦官集團制衡文官集團的計劃雖然最終失敗了,甚至為後來老朱家的皇帝開了不好的頭,可由此也可以看出來朱瞻基與朱高熾對儒學態度的不同。

蘇澤在心中默默將朱高熾和朱瞻基比較了一番,心中有了計較。

他想拉朱高熾一起對抗儒家是沒有希望的了,只求朱高熾日後不會給他使絆子就行。

真正能拉到和他同一陣營的還是朱瞻基,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他忽悠了朱瞻基三年,導致朱瞻基如今與儒學漸行漸遠,逐漸背道而馳了。

上方的朱高熾還在勸學,說儒學的好,下方的蘇澤眼角的餘光瞟了一眼旁邊的朱瞻基,一下子心情就好了不少。

不愧是你朱瞻基,你特娘比老子還不耐煩!

只見朱瞻基低頭喝茶,壓根沒聽他老子說什麼,任你說破天,他都當沒聽到。

當察覺到蘇澤的視線,朱瞻基還低頭朝著蘇澤使眼色。

“你看,我爹就是這樣,天天把儒學,聖人經典掛在嘴上,煩都煩死了!”

蘇澤不屑的撇了撇嘴,你有本事當著你老子的面說我才佩服你,背地裡使眼色算什麼。

上方的朱高熾察覺到兩人的小動作,有些心累,合著他剛剛說了那麼多,這兩人壓根沒聽進去啊。

“罷了,時候也不早了,開宴吧!”

蘇澤有心想跑路,東宮的飯菜也就那樣吧,他是看不上眼的。

若是東宮的飯菜好吃,朱瞻基這狗東西也不會每天惦記著去他家蹭吃蹭喝了。

不過畢竟是太子的一番好意,蘇澤也不好拒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