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女真愁雲

瀋陽城。

自從天啟元年,努爾哈赤帶領女真鐵騎佔領了這座夢寐以求的城市,就開始在城中建造皇宮,並在天啟五年正式遷都於此。等到四貝勒皇太極繼承汗位,他更加強徵遼東漢族農民,擴大瀋陽城,並建造了盛京八門。

相較於屹立山巔的“赫圖阿拉”,這座過去的遼東重鎮無論規模或是地理位置都遠遠越了“舊都”。尤其是在大汗皇太極親征朝鮮,迫使朝鮮國王李倧同意開放市場並支付歲幣之後,瀋陽的繁榮更是日益顯著。蒙古人、女真人、朝鮮人以及大明的商賈比比皆是,無視朝廷反覆強調的“禁止與女真交易”的禁令。

九月已深,瀋陽城的秋風帶來了一縷寒意,街頭巷尾行人稀疏,而城中的汗王宮卻是一片喧囂。

此刻,汗宮內,年僅三十五歲的女真大汗皇太極穩坐寶座,銳利的目光掃過殿內眾人。多年的權位使他自然流露出一種令人心驚膽戰的威嚴,再加上他與努爾哈赤三分相似的面容,讓人恍惚間彷彿看見“老汗”再現,讓眾臣不自覺屏息靜氣。

皇太極的眼神此刻陰鬱而冷冽,猶如狼眸,掃過眾人,眉宇間燃燒著憤怒。明朝皇位更迭,國家動盪不安,這本是他大金的良機。然而,“寧錦之戰”讓他不得不向國內勢力妥協,暫且擱置計劃。如今時移世易,來自明朝京城的訊息讓皇太極再也無法安坐,於是召集重臣準備再次出擊,卻未曾料到遭到包括親信在內的所有臣子一致反對。

“大汗,請您三思,現在我們大金要任務是恢復元氣。”被稱為“大金智囊”的范文程,此刻毫無往日的機智,如同搗蒜般磕頭,對著臉色鐵青的皇太極懇求道。

感受到皇太極散的森然氣息,坐在他身旁的三大和碩貝勒均選擇了沉默,冷漠地注視著近年來聲名鵲起的范文程。他們在萬曆四十六年,還未贏得“薩爾滸之戰”時,范文程就帶著功名與兄長主動投靠了大金,受到了努爾哈赤的接見。

范文程數年來為大金出謀劃策,籌集物資,建立了不少功勳,逐漸成為國內漢官的領袖。此刻他跪在地上,滿心困惑。他深知皇太極並非好戰之人,明白當前大金急需休養生息,為何此刻急於動戰爭?

或許是意識到自己的決定難以向殿中滿臉疑惑的重臣解釋,皇太極深吸一口氣,咬牙切齒地說:“明朝傳來訊息,新帝已經重新啟用了一些前朝的老臣。”

“其中包括前任登萊巡撫袁可立。”

話音甫落,汗宮內原本靜謐無聲,此刻卻瀰漫起竊竊私語,眾人臉上無不顯現出驚訝與疑惑。就連一直漠不關心的三大貝勒也情不自禁挺直了身軀,詫異地望向身邊的皇太極。袁可立這個名字,在他們大金國中如雷貫耳,其威望堪比當年遼東總兵李成梁。

明朝朝廷英才輩出,然而能讓他們大金心生忌憚,視作心頭大患者寥寥無幾。前任登萊巡撫袁可立,便是其中之一。幾年前,監察御史袁可立擔任登萊巡撫,與遠在海外孤島的“東江鎮”遙相呼應,讓大金深受其苦。

幸好明朝那位年輕皇帝昏庸無度,聽信奸佞之言,召回了袁可立,自此大金得以毫無後顧之憂,一路勢如破竹,直至袁崇煥接手遼東,才使大金的攻勢稍有停滯。幸運的是,袁崇煥因明朝內部爭鬥憤而辭職,大金的阻礙已被徹底掃清,只需稍事休整,便可再次動攻勢。

未曾料到,大金尚未恢復元氣,竟傳來袁可立被重新啟用的訊息。“大汗,訊息確切嗎?”年長的大貝勒代善猶豫片刻,帶著一絲苦澀開口,或許是心情沉重,他沒有像往常那樣直呼其名,而是尊稱大汗。

“山西傳來的訊息,不會有錯。”皇太極聞言,稍稍平息了內心的波動,冰冷的聲音在汗宮中迴盪。

話音剛落,殿內的大臣們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面面相覷,殿中的氣氛愈凝重。能在汗王宮參與朝政的大臣都是大金的文臣武將,自然明白大汗口中的“山西”暗指的是誰。這兩年大金四處征戰,多虧那些“山西商人”的暗中支援。

他們傳遞的訊息,無疑可信。“李永芳,京城那邊佈置妥當了嗎?”不久,皇太極沙啞的聲音再次在汗宮響起,大臣們先是愣住,隨即紛紛望向一旁的“駙馬”李永芳。

“稟大汗,微臣已派人前往京城散佈流言,並設法打通東林黨人的關係。”“新帝登基,那些東林官員定不會安分,準備撥亂反正。那位毫無根基的年輕皇帝,恐怕只能任由文官擺佈。”

“只要東林黨執政,就算小皇帝召回朝廷重臣,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駙馬”李永芳聞言,微微上前,臉上露出恭敬的神色。

他曾是明朝的參將,因“識時務”,主動歸順努爾哈赤,後來迎娶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之女,成為大金的“駙馬”。

聽到這裡,皇太極臉上的陰霾略有消散,不置可否地點點頭。明朝最擅長內鬥,這次應該也不例外。

既然如此,倒不如耐心等待,靜觀其變,像山中靜默的觀察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