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迷霧

\"老國公與恭順侯私底下是否有交情?\"

張維賢正感慨不已,忽然聽到天子平淡無波的聲音在耳邊響起,讓他心頭一緊,驚訝地望向書桌後的天子。

難道恭順侯在牢裡胡亂攀扯,扯上了自己?

\"回陛下,近幾年老臣身體欠佳,多在家中養病,與恭順侯私下交往並不多。\"

面對天子略帶戲謔的目光,張維賢臉色大變,連忙躬身解釋。

看著張維賢如此緊張,坐在上方的朱由檢輕輕揮手:\"老國公不必多慮,朕並無他意。\"

根據“後世”的經驗,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入京城後,享受皇恩的明朝貴族紛紛投降,只有英國公、惠安伯等少數貴族以身殉國,真正體現了“與國同休”。

基於這些原因,朱由檢並未對眼前的英國公張維賢過於“苛責”。

\"我只是感到疑惑,恭順侯在京營中的佔役最少,遠不及其他貴族,為何還要與撫寧侯做出這種事情?\"

過了一會兒,朱由檢的聲音再次在南書房中響起,眼神變得深沉,臉上浮現一絲耐人尋味的笑意。

張維賢聞言一怔,他和吳汝胤忙於與其他貴族“周旋”,卻未深思他們二人的動機。

正如天子所言,撫寧侯在京營的“佔用役夫”最多,至少有萬人,冒險做這種違法之事尚可理解。

然而,恭順侯吳汝胤因出身蒙古,在京營的“影響力”遠遜於其他貴族,為何也要參與撫寧侯的陰謀?

想到這裡,張維賢老臉上顯露出驚愕,額頭也滲出了點點冷汗,難道背後還有不為人知的隱情?

咕嚕。

艱難地嚥了口唾沫,張維賢顫抖著看向書桌後的天子:\"老臣愚昧...\"

\"朕說過,老國公無需緊張,朕只是有感而。\"

望著張維賢的震驚,朱由檢不禁苦笑,連忙安慰,示意太監幫忙扶起他,並遞上一杯熱茶,平復他的心情。

等到張維賢稍微恢復,朱由檢才緩緩開口:“聽說叛亂計程車兵中有不少蒙古人?”

儘管“兵變”已過去三日,朱由檢仍心有餘悸。根據錦衣衛的情報,北鎮撫司的朱國弼堅決否認有“弒君”意圖,只承認想借兵變施壓,阻止整頓京營。

除朱國弼外,其他被錦衣衛調查的“麻煩人物”也都堅稱,撫寧侯從未下令“弒君”,只是讓他們煽動士兵索要軍餉。

既然朱國弼沒下令“弒君”,那麼恭順侯吳汝胤的嫌疑就加重了。畢竟那一晚,若非曹化淳反應敏捷,天安門外的箭矢可能已射中自己。

然而朱由檢百思不得其解,連滿腹怨氣的朱國弼都沒動過“弒君”念頭,吳汝胤這個在京營服役最少的恭順侯,為何要置他於死地?他在害怕什麼呢?

“陛下,據老臣所知,由於撫寧侯的蒙古出身,京營中的許多蒙古士兵都自願歸附於他,就連各地做生意的蒙古商人都尋求他的保護。”

張維賢意識到恭順侯涉入可能有更深層的原因,皺著眉,回想起與吳汝胤的有限交往。

“蒙古商人?”

原本低頭沉思的朱由檢聽到這話,猛地抬起頭,喃喃自語,腦中一閃而過一絲靈感。

自太祖朱元璋北伐成功,在南京稱帝以來,草原上的蒙古人一直渴望“收復中原”。雙方為此交戰了兩百年之久。

直到隆慶年間,明朝政府封蒙古土默特部的俺答汗為順義王,開放十一處邊境貿易點,極大地緩和了明蒙之間的緊張關係。

這使得逐利的“旅蒙商人”應運而生,他們依法將明朝的商品販賣到草原,從中賺取利潤。

儘管朝廷對蒙古的“互市”政策時常變動,但“兵器”、“鐵器”等物品一直是禁止交易的。

張維賢的話讓朱由檢茅塞頓開,難道恭順侯私下販賣朝廷嚴禁的“禁品”,因而心虛,擔心朝廷在整頓京營時現他的秘密活動,所以反應如此激烈?

朱由檢越想越覺得有道理,立刻轉向臉色同樣大變的司禮監太監吩咐:“告訴駱思恭,讓他徹底調查吳汝胤。”

\"遵命,陛下。\"

深知事情的重大,司禮監的官員不敢有絲毫遲疑,立刻躬身答應,緊接著快步向外走去。

看著王承恩漸漸消失的身影,朱由檢的臉上掠過一絲深思,吳汝胤的激烈反應也因此變得合情合理。

然而,對於成國公呢?

或許是固有的偏見,朱由檢總覺得成國公朱純臣並非表面那麼簡單,尤其是錦衣衛曾報告,朱國弼最初接觸的就是朱純臣。

只是不知為何,朱純臣最終並未牽涉其中,這讓朱由檢感到些許失落。

\"國公安心,此事已告一段落。\"

看著臉色驚恐的英國公張維賢,朱由檢連忙安慰,經歷這場動盪,京城的貴族們恐怕已如驚弓之鳥,任何微小的動靜都會讓他們自危。

\"陛下英明。\"

身為多年襲爵的老臣,張維賢迅恢復常態,恭敬回應。儘管與皇帝接觸不多,但他清楚,文書背後,皇帝的手腕強硬,如今騰驤四衛和京營盡在掌控,還有四川白杆軍在京待命,如果京城貴族還有不服,恐怕會立刻被指控“謀反”,人頭落地,家族滅亡。

短暫交談後,張維賢起身行禮,在小宦官的護送下離開,此時他的內衣已被冷汗溼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