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王在晉(1 / 2)

午後,王在晉被一群小太監簇擁,無暇顧及身旁巍峨的宮城,呼吸急促,目光深邃。

年少得志,二十五歲便高中進士,初任中書舍人,踏入仕途,漸漸贏得萬曆皇帝的賞識,獨掌一方政事。

天啟年間,他依舊“深得帝心”,被召回京城,孫承宗離職後,接掌兵部。

然而好景不長,僅數月時間,因“黨爭”壓力,他憤而辭職。

正當他認為這輩子再難重返朝廷中樞時,傳來天啟皇帝駕崩的訊息,緊接著新天子召他回京輔政的詔令隨之而來。

剛剛踏入京城,tianzi便賦予他重責,命他審查兵籍,整頓京師軍隊,如今更讓他重返兵部任職。即使是如此冷靜的他,此刻內心也無法平靜,對身邊宦官的恭維之詞充耳不聞。

...

...

\"京城內外,愛卿想必已有所聞,關外的aimenggu正在暗中蓄力,對此你有何見解?\"

等到大臣恭敬地坐下行禮,朱由檢坐在桌案後,迫不及待地追問。

王在晉聞言,驚訝地望向桌案後的tianzi,他萬萬沒想到tianzi先詢問的,不是他費心整頓的京師軍營,也不是日益衰弱的遼東,竟是這些年相對安分的蒙古。

短暫的沉默後,他整理思緒,抬頭直視tianzi:\"陛下,臣以為,這些menggudazi恐怕只是覺得我大明國運動盪,故而虛張聲勢。\"

\"哦,是嗎?\"

朱由檢的興趣被挑起,王在晉的膽識讓他意外。在建州女真崛起之前,蒙古人一直是明朝的心頭大患。

但在王在晉口中,蒙古似乎變得\"不足掛齒\"。

要知道,萬曆晚期,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曾率軍攻打廣寧,震撼朝野。

然而隨著努爾哈赤的崛起,蒙古大汗為避其鋒芒,帶領察哈爾部\"西遷\",極大地減輕了明朝邊疆的壓力。

或許是意識到自己的言論過於\"聳人聽聞\",王在晉沒等tianzi回應,立刻接著說:\"自隆慶和議以來,草原上的蒙古人已失去往日的威猛,雖偶有侵擾邊境,但威脅已大為減弱。\"

\"如今,遼東的建奴勢力如日中天,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遠遁青海,與我大明相鄰的內喀爾喀部又一直恭敬有加。\"

\"關外蒙古的動靜,或許是空穴來風。\"

說完,王在晉謹慎地瞥了眼桌案後的tianzi,他明白這樣的觀點若在朝堂上提出,將會引起怎樣的波瀾。

即便他以\"直言不諱\"著稱,此刻也難免感到忐忑。

\"朕聽說邊疆衛所形同虛設,有些軍官無視朝廷禁令,與蒙古商人勾結,走私兵器鐵器,此事是否確鑿?\"

tianzi的聲音在暖閣中平靜地響起,卻讓在場的人臉色驟變。

大明曆經兩百多年,邊疆衛所的頹廢已是公認的事實,但\"私通蒙古\"是叛國重罪,絕非兒戲。

\"朕在恭順侯府現了一些線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