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磚石引美玉(1 / 2)

元月初六,乾清宮溫暖的內室。

由於外面的嚴寒,室內門窗緊閉,角落裡散放著多個炭火盆,營造出宜人的溫度。幾位身著紅袍的大臣低聲交談,臉上洋溢著輕鬆的神情。

五天的休假如白駒過隙,今天是崇禎朝官員復職的第一天。

按照慣例,新年應有新氣象,天子應在皇極殿舉行盛大的朝會。然而,昨晚宮中傳來指示,要求“一切照舊”。

“照舊”意味著新天子即位之初就設定的規則,規定每月初一才舉行早朝。

“承兄,恭喜恭喜。”

短暫的問候後,坐在位的東閣大學士孫承宗起身,走向坐在右側末端的老臣,面帶笑容地拱手祝賀。

這位年長的老人與他一樣,經歷了萬曆、泰昌、天啟三朝的風雨。

加上如今的崇禎朝,堪稱四朝元老。

“稚繩兄,過獎了。”

聽到耳邊的聲音,正低頭沉思的老臣立刻抬頭,認出是好友孫承宗,連忙起身回禮。

他叫劉鴻訓,曾與孫承宗在翰林院共事多年,因年齡相近,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天啟年間,因不滿“九千歲”魏忠賢的專政,他們先後辭官歸鄉。如今在乾清宮的暖閣重逢,心中滿是喜悅。

孫承宗正想繼續說話,耳邊傳來輕微的腳步聲,他停下話頭,點頭示意,回到自己的座位。

不久,腳步聲漸近,穿著常服的大明天子朱由檢,在司禮監秉筆王承恩和御馬監提督曹化淳的陪同下走進內室。

“微臣等,參見陛下。”

在孫承宗的帶領下,大臣們紛紛向坐在案桌後的天子行禮,聲音充滿激動。

“各位愛卿不必多禮。”

看到都是自己的親信,朱由檢連忙虛扶一把,示意大家不必過於拘謹。

“劉先生到了嗎?”

清了清喉嚨,環視一週,朱由檢有些迫不及待地問道,對傳說中的“金筷相國”充滿了好奇。

“微臣,劉鴻訓,參見陛下。”

“陛下龍體安康。”

話音剛落,剛才與孫承宗交談的老臣從座位上緩緩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恭敬地向案桌後的天子鞠躬行禮。

“很好,很好,劉先生一路辛勞,朕尚年輕,往後還需先生多多指教。”

對於歷史上鼎鼎大名的“金筷相國”,朱由檢自然而然地對他抱有好感。

\"微臣不敢當此殊榮。\"

劉鴻訓深知今日的焦點並非自己,他恭敬地行禮後,便靜靜地退回原位,朱由檢見此頻頻點頭讚許。

\"眾位愛卿,朕有一事欲與眾卿共議。\"

\"日前,朕身著尋常衣物,微服出行,目睹百姓家庭歡聚一堂,心中不禁想起後宮中的各位太妃。\"

\"太妃們年事已高,生活無憂,然而深宮之中,孤獨一人,難免感到寂寥...\"

話畢,乾清宮的暖閣內一片寂靜,每個人臉上都流露出驚訝,不自覺地與鄰座交換眼神。

這是什麼意思?難道皇上覺得前朝的太妃們獨自在深宮中過於寂寞?

自古以來,這都是常態,從無例外。

\"老臣愚昧,請皇上指點迷津。\"

沉默片刻,坐在\"帝師\"旁邊的李國普緩緩起身,提出了在場所有人都想知道的問題。

\"朕思慮,太妃們在宮中孤苦伶仃,實屬可憐。若有子侄在世,不如讓他們接回家中,安度晚年,也是朕的一份孝心...\"

此言一出,震驚四座!

原本安靜的乾清宮暖閣氣氛更加凝重,老臣們覺得此事荒謬至極。

縱觀歷史,除了少數受寵的貴妃偶爾得到皇上的許可回家\"省親\",大多數時間她們只能在深宮中度過,直到生命終結。

皇上雖然仁慈孝順,但皇家自有皇家的規矩,豈能與民間相提並論。

李國普猶豫了一下,再次起身,斟酌措辭後拱手道:\"陛下仁孝,只是此舉...\"

\"李卿,朕也知道這提議不太合適。\"

不等李國普說完,案牘後的皇上揮手示意,微笑著打斷他的話。

\"但朕畢竟年輕,實在難以拒絕皇叔的苦苦哀求...\"

皇上案牘後輕輕一笑,假裝有些為難,但眼中毫無波瀾,猶如演技精湛的演員。

\"大膽,福王怎敢!\"

\"福王膽大包天!\"

話音剛落,暖閣內響起一陣憤怒的斥責,不少大臣面色鐵青,怒不可遏。

雖然朱由檢沒有明說,但在大明境內,能被稱為皇叔且母妃仍在的,唯有那位在洛陽封藩的福王朱常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