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紛爭的旋渦〔下〕

二月十九,陰霾瀰漫。

遼東的天空被烏雲籠罩,刺骨的寒風在這片土地上肆虐,冰冷的空氣中瀰漫著淒涼與緊張。畢自肅,遼東巡撫,站在寧遠城的高牆上,周圍是一圈神情嚴肅的將領。大約三天前,寧遠城外的氣氛驟然緊張,那些曾聚集的“蒙古難民”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彷彿從未存在過。同樣,大部分衣衫襤褸的漢人居民也從視線中消失,村落變得空蕩蕩,只留下孤零零的寧遠城在荒蕪的寒風中顫抖。

無需更多跡象,任何對遼鎮軍事略有了解的人都明白,瀋陽的女真人恐怕已經開始策劃行動,戰爭的陰霾即將降臨。

沉默片刻,滿身鎧甲的滿桂轉向身邊的文官詢問:“督撫大人,錦州的狀況可還好?”

自從朝廷失去了遼瀋和廣寧,遼東只剩下錦州和寧遠兩座重鎮,局勢岌岌可危。幸虧“帝師”孫承宗主動請纓,經天啟皇帝批准,舉全國之力,在山海關外構築了“寧錦防線”。歷經多年,這條綿延二百多里的防線終於建成,包括主城和多個堡壘關隘,以抵禦女真。

寧遠城位於“寧錦防線”的中心,錦州城則作為前沿哨所。

“別慌,這只是女真的試探,他們可能要對蒙古用兵,先給我們一個警告,就像當年在宣府那樣。”畢自肅目光銳利,語氣堅定。

三天前,寧遠和錦州城外的“蒙古難民”突然消失,而女真三貝勒莽古爾泰率領三千兵馬駐紮在錦州附近,虎視眈眈。目前,駐守錦州的主將是趙率教,他在半年前的“寧錦大捷”中屢建奇功,成功保住了錦州。

畢自肅微微眯起眼睛,朝錦州的方向望去,彷彿能穿透數十里的距離,洞察一切。

女真領袖皇太極甫一即位,即顯露出與努爾哈赤不分伯仲的\"雄圖大略\",他無視異議,揮師東進,與朝鮮結盟,令明朝在遼東失去有力的依靠。

眼下的態勢,似乎預示著皇太極深思熟慮後,決定根除大明在遼東戰場的另一位盟友,以便日後攻打寧遠時,再無後顧之憂。

早在努爾哈赤在遼東嶄露頭角之際,明朝已聯合葉赫女真及蒙古領袖林丹巴圖爾,共同抵禦崛起的建州女真。

近十年光陰流轉,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蒙古領袖林丹巴圖爾\"北遁\",朝廷在遼東僅剩鴨綠江彼岸的朝鮮和苦苦掙扎的多羅特部為盟友。

其他蒙古部落,如科爾沁、內喀爾喀等,已與女真人同流合汙。

朝鮮立場搖擺不定,多羅特部亦危在旦夕,明朝在遼東的處境愈艱難。

故此,恐怕唯有效仿往昔的\"寧錦大捷\",倚仗城池上的火炮堅守,待女真軍隊糧草耗盡或疲憊不堪時,與錦州守軍內外夾擊,一舉殲滅入侵者。

畢自肅想到此處,心頭一震,憶起不久前接到的秘密詔書,天子提及東江的毛文龍可能懷有異心,需謹慎對待。

倘若毛文龍按兵不動,朝鮮和多羅特部又無法出兵援助,女真人豈非毫無後顧之憂?

畢自肅沉吟片刻,目光一寒,轉頭對身後的將領下令:\"滿桂!\"

\"末將在。\"一位相貌與漢人略有差異的壯碩將領應聲,臉上掠過一絲急躁。

\"擊鼓召集將領,一個時辰後隨我去錦州。\"

錦州是\"寧錦防線\"的前沿,必須重兵防守;寧遠則位於防線中央,背後尚有山海關作為支援。

\"末將遵命。\"

滿桂毫不猶豫地行禮,身披鎧甲,帶領數名親兵走向城樓。儘管他與駐守錦州的趙率教因\"寧錦之戰\"有過歧見,但在國家安全面前,個人恩怨不足掛齒。

畢自肅看著滿桂離去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滿意,但並未鬆懈,接著喊道:\"祖大壽!\"

\"末將在!\"聽到遼東巡撫點名,祖大壽心中一驚,旋即回過神來,高聲應答。

\"我移駐錦州,寧遠就交給你了。\"

早在袁崇煥接手遼東監察職務之際,畢自肅便察覺到這些世代紮根寧遠、錦州的將領家族心懷不軌,他曾提議袁崇煥不要過分依賴這些人。然而,隨著大戰臨近,朝廷無法再從其他地方調集兵力,他只能暫時與這些遼東將領虛與委蛇。親自前往錦州坐鎮,除了防備女真大軍壓境,也是為了“示好”,畢竟軍隊中的驕兵悍將對他並不感冒,只聽從祖大壽的指揮。

“督撫大人請放心,我必誓死守護寧遠!”

祖大壽心中暗喜,儘管不明瞭這位文官為何突然決定移駐錦州,但這對他來說是個機會,沒了畢自肅的牽制,寧遠城幾乎成了他的“獨斷之地”。

“多準備些糧草,我會一併帶走。”

祖大壽眼底的竊喜並未逃脫畢自肅的視線,但他並未表露情緒,只是平淡地吩咐下去。儘管錦州已有足夠的糧食儲備,但大戰當前,多儲備些糧草總是安全的。他隱約感到,這場戰鬥不會輕鬆。

突然,一陣風吹過,寒冷的風中似乎夾雜著微弱的哀嚎,所有人都明白,大戰即將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