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風雲變幻

五月的第一天,陽光明媚。

與前幾天的陰沉天空形成鮮明對比,京城今天陽光燦爛,天剛亮,空氣中就瀰漫著一絲燥熱。在高大的建築下,兵部尚書王在晉穿著紅色官袍,小心翼翼地跟在司禮監太監身後。由於官袍厚重,他的額頭上已經隱約冒出汗珠,但他此刻無暇顧及,心情十分沉重。

過去半個多月,朝廷的局勢就像這天氣一樣,變化無常。先是“東林黨領袖”錢龍錫進京,引起了士人的議論紛紛,接著天子迫於“輿論”壓力,不得不恢復他的官職。正當大家以為崇禎朝即將重現“眾正盈朝”的局面時,天子卻透過“善書院”案,給東林黨人潑了冷水,讓朝廷內外一片譁然。

沒過幾天,天子趁著“東林黨”攻擊閣臣李國普的機會,提拔徐光啟為禮部侍郎,畢懋康為工部侍郎,大名府知府盧象升為薊鎮總兵。此外,天子還在紫禁城正式布旨意,提升李國普為內閣輔,劉鴻訓其次。

天子的每一個舉動都扭轉了敗局,迫使錢龍錫連續三天上奏辭職,請求回鄉養老。東林黨的威脅似乎一夜之間消失了。

呼。

隨著耳邊突然颳起的微風,兵部尚書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慶幸天子“深思熟慮”,不動聲色地穩住了政局,避免了黨派間的激烈爭鬥。

然而,他不明白為什麼現在“東林黨”失勢,天子既沒有召見輔來徹底打壓東林黨,也沒有召見出身東林的“帝師”孫承宗來安撫民心,反而選擇了召見自己這位兵部尚書?想到這裡,王在晉心中一緊。

...

...

“微臣王在晉,拜見陛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耳邊的問候聲讓正在案桌後閉目養神的朱由檢慢慢睜開眼睛。他輕輕搖頭,驅散殘存的睏倦,向身旁的司禮監太監示意,同時雙手在空中虛抬“愛卿免禮。”

看到這一幕,司禮監太監連忙快步上前,從角落裡的侍從宦官手中接過一把椅子,親自放在王在晉面前,請他坐下。等到宮女送上香茶,天子與王在晉寒暄幾句後,才拿起案桌上的奏摺交給王承恩,示意這位重臣閱讀。

看到這個情況,王在晉連忙起身接過了奏章。

"愛卿,你覺得怎麼樣呢?"朱由檢在王在晉翻閱奏章時,於乾清宮的暖閣裡不帶情緒地問道。

"陛下,"王在晉稍微猶豫後,拱手回答,"奢安這些人雖然請求投降,但他們畢竟還沒死,而且已經休養生息多年,我們不能不防啊。"

他手中的奏章他已經看過,是統管五省兵馬的四川巡撫朱燮元寫的,內容主要是強調奢安的野心,請求朝廷做好繼續"平定叛亂"的準備。

然而,當前遼東大戰剛剛結束,雖然取得了"錦州大捷",但城裡計程車兵也損失了不少,自然沒有多餘的兵力去支援西南地區。

更何況,寧遠城的將領家族和駐紮在皮島上的東江軍已經表現出"野心",正需要重兵威懾,遼東的大軍不能輕易調動。

看見兵部尚書也認為奢安等人賊心不死,案牘後的皇帝露出了滿意的微笑,輕輕點點頭,然後慢慢說"我打算讓京城的石柱將士返回四川..."

涉及到軍隊調動,又是長途跋涉從京城到四川,除了皇帝同意,內閣批准,兵部的調配證明也是必不可少的。

"陛下?"

聽到這話,王在晉心中一驚。現在四川、貴州、湖廣等五省的軍隊都受朱燮元的指揮,還需要從京城調兵?

要知道,京城距離西南的貴陽府至少有三千多里,暫且不說這些白杆軍能否立即產生效果,光是這一路上對地方的干擾就難以估量。

"預防總是好的。"

面對王在晉疑惑不定的眼神,案牘後的皇帝重重地點點頭,隱約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

"如果秦總督回四川,京城營地的事情怎麼辦?"

沉默了一會兒,兵部尚書終於適應了皇帝的"強勢",有些遲疑地拱手問。

秦良玉擔任京營總督後,成效顯著,雖然戰鬥力仍無法與遼東的精銳部隊和她的白杆軍相提並論,但與過去相比,已是天壤之別。

"秦良玉繼續擔任京營總督,由她兒子馬祥麟領軍回四川。"

朱由檢毫不猶豫地在乾清宮暖閣中宣佈,這讓王在晉不自覺地抬起頭,心想皇帝可能早就有了這個打算。

"陛下,這大軍沿途的花費怎麼辦?"

兵部尚書似乎想起了什麼,突然又拱手問道,聲音頗為焦急。

自從"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的軍事權力收歸兵部,涉及地方大軍出時,出征費用通常由沿途府縣和朝廷各負擔一半。

當年秦良玉率軍進京時,就是由地方府縣承擔了一半的費用。如果不是當時內閣空虛,加上皇帝剛剛即位,可能會引起很多非議。

"一切費用由朕的內庫支付。"

...

秦良玉的白杆軍士兵總數頂多五千多人,就算按照京城部隊的優厚待遇來算,最多也就需要二十萬兩白銀。

現在皇帝的私人財庫還算富裕,這筆開銷還是能承擔得起的。

"微臣遵命。"

兵部尚書彷彿卸下了心頭大石,輕鬆地鬆了口氣,對著坐在桌案後的天子恭敬地答應著。如果由天子的私庫出錢,再加上白杆軍本就是四川石柱的地方部隊,這次“行軍”對當地百姓的打擾會小很多,也不會引起非議。

"辛苦你了,愛卿。"

天子輕輕揮手,臉上滿意的神色更加明顯。如果兵部尚書不同意,這件事就會變得棘手多了。

"陛下言重,這是臣的職責所在。"

王在晉自然聽出了天子的弦外之音,但他內心並沒有太大感觸。身為掌控全國兵馬大權的兵部尚書,本就應該對全國軍事事務提前做好準備,不能讓天子親自下旨調兵回四川。

更何況,他對苟延殘喘的奢安之流始終放心不下,深知那些西南土司只是畏懼權威而不感恩戴德。

喜歡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來守!請大家收藏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來守!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