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審配逢紀(1 / 2)

小說:鵝的三國 作者:中更

黎陽。

三艘運船停泊在碼頭,黑熊眺望北岸。

就見黎陽城西還有一座新築成的城寨,與黎陽城互為犄角;這兩座主要城池之外,就剩下一些警戒性質的塔樓據點。

宣良帶著文書出使黎陽,也引來了西側小城駐軍的注意。

西側小城是青州牧袁譚所築,所屯也是青州兵馬;黎陽城則由魏郡郡守高藩駐守。

袁紹病重期間,袁尚留守鄴城,二兒子袁熙守幽州,袁譚來守門戶黎陽,可知繼承安排已然明朗。

袁譚身份比較詭異,就像袁術動不動罵袁紹出身小婢一樣。

袁紹是庶出,過繼給了早亡的伯父,就成了伯父這一脈的嫡嗣子,繼承了嗣父的政治資源和家產、人脈。

而袁紹這一代的袁家領袖本該是嫡兄袁基,但袁紹動討董,董卓報復袁氏,殺死了太傅袁隗和太僕袁基,袁基一脈絕嗣。

自袁紹統一河北後,河北人看不上袁譚,更喜歡袁尚;為了穩住袁尚的繼承權,審配出謀勸說袁紹出繼袁譚為袁基的嗣子。

宗法上來說,袁譚已經是袁紹的堂侄兒了,自然失去了繼承河北基業的繼承權。

還有袁熙,三年前就出任幽州刺史,家眷留在鄴城為質,待在幽州久不回鄴城,早已失去了河北人脈。

黎陽城內,高藩詳細詢問,宣良有條不紊自有應答。

高藩還是很難相信,一個默默無名的孫家旁系竟然會殺人奪權帶著三艘運船叛離孫氏,還狐假虎威招募水手、甲士,幾乎繞行了大半個中原水系,並半路劫持了梁國相不說,還從曹操大營面前突圍而出。

但這終究是個好訊息,袁曹兩家之間自不缺可靠的訊息驗證渠道。

當即安排官吏調運糧食,並通報鄴城。

別的不說,就汝南袁氏與陳郡袁氏的親緣關係,就值得鄴城派遣專人來處理。

兩家袁氏血緣雖遠了,可架不住袁渙是陳郡袁氏的領袖臉面。

鄴城使者未到,黎陽西城駐守的袁譚聽聞袁渙被劫持,當即就派謀士辛評持酒肉前來拜訪、慰問袁渙。

岸邊,袁譚派來的人設立幕帳,用布牆圍了裡外兩層,中間辛評與袁渙對坐飲酒。

袁渙一天一夜沒有洗漱過,休息的也不好,精神、儀表略顯頹廢落魄,更是引辛評不滿。

向袁渙敬酒,辛評氣憤說:“孫文臺侄兒果然生性粗暴,竟為一己之私,壞人忠君名節。”

袁渙笑呵呵不以為異:“孫氏若懂名節,又如何能有如今江東之基業?”

對此辛評笑著點頭,當即承諾說:“公與我主同為玄德公門生,素有親誼。今意外到河北,我主自當援手。待鄴城來人後,我主自會伺機送公返回南岸。”

“袁顯思之恩,來日自當回報。”

袁渙不悲不喜拱手也是做出承諾,他不可能為河北效力,他執意要走,袁紹、袁譚都會成全他。

這種事情是孫家這種暴戶、寒門士人很難理解的,這類人趨利避害,是很難懂忠義大節的。

也只是袁紹、袁譚會成全他,亂世里長大的袁尚已沒了名士風骨,更重實際利益得失。

簡單酒宴之後,辛評又親自送袁渙回船,並送上嶄新被服等生活物品。

袁渙終究是江東人劫持而來送給鄴城的,袁譚也做不出反劫、強擄的事情。

已經深深得罪了曹操,這支白鵝賊除了河北還能投誰?

所以辛評相信自己的影響力,只要親自送袁渙回船上,船上賊人自會好好照顧袁渙的生活起居。

另一艘船上,劉曄白巾遮面露出一雙眼睛,站在護欄前俯視辛評一行人離去的背影。

黑熊這時候走過來問:“你覺得河北如何?”

“袁本初儼然婦人,追悔前事,又自欺欺人,自以為袁氏兄弟能齊心併力求存於亂世。”

劉曄說話時感覺胸口骨骼有些瘙癢,抬手隔著衣服扣了扣:“袁紹、袁術兄弟當年自創基業,尚且相爭,他竟然指望袁譚、袁尚能和睦親善,豈不可笑?我若是袁紹,當幽禁袁譚,剪除其羽翼。”

袁譚名聲在外,是出了名的待人寬厚,很難用嚴格律例約束身邊人。

所以袁譚自己不怎麼作惡,可身邊人親近人往往驕縱壞事,偏偏袁譚又很難下定決心懲戒這些人。

身邊人做下的惡事,只要袁譚看不見,就不存在一樣。

還有就是袁譚少年求學的經歷,讓他更親近汝穎士人,所以河北士人本能的牴觸袁譚。

審配做謀後,將袁譚過繼給伯父袁基,徹底絕了袁譚繼承河北的宗法。

其實也不算虧欠袁譚,畢竟當年袁基才是袁家這一代的領袖。

從宗法繼承上來說,袁譚是以袁基從侄的身份入繼大宗,袁紹、袁術這兩支只是小宗。

宗法、血緣、長幼上來說,袁譚是這一輩的袁氏長者,能從宗譜方面壓袁尚一脈。

所以袁紹心裡,對袁譚的補償是很豐厚的……不殺袁譚,本身就已經很豐厚了。

可袁譚能承這個恩情?

黑熊目送辛評一行人遠去,皺著眉頭:“看來河北也非安身之地,我本不在乎袁氏內鬥,可我更不想曹操輕易獲取河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