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強大慣性(1 / 2)

小說:鵝的三國 作者:中更

又兩日,于禁、李典一前一後抵達宛口前線。

不等他們商議軍情,劉備所部開始大跨步後撤。

就連寒鴉道內的趙雲、黑熊也引領騎士向後方撤退。

問題明晃晃的擺在夏侯惇、于禁、李典三人面前,到底追不追。

三人所率軍隊會師於葉縣,三人就在路邊樹蔭下討論。

夏侯惇臉色不是很好,這幾天時間,他派去寒鴉道的偏師晝夜受襲。

前後接近百騎被對方虜獲,生死不知。

只要敢派出斥候,對方就能劫殺。

不管是騎馬斥候,還是步行斥候,只要離開營地,就會被劫持捕捉。

也就三天時間,弄的那兩營兵馬人心惶惶。

這種情況下,根本無從偵查寒鴉道虛實,更別說繞寒鴉道去偵查宛城一帶。

情報上宛城有劉琦所督五千人,這還是八天前武猛都尉呂常來的情報。

現在自己無法突破寒鴉道深入偵查,駐守堵陽的呂常也不來資訊……這說明呂常的處境很不妙,宛城處於陰影之中,萬一那裡正在集結大軍呢?

夏侯惇擺著臉色,直接對偏將軍于禁,裨將軍李典說:“駐屯寒鴉道賊軍甚是精銳,前後擄我吏士探馬近有百人。如今不知此道敵軍多寡,也不知堵陽呂常狀況。”

他觀察這兩個人神態,繼續說:“此前兩軍相持,我實處於下風。二位將軍剛來,劉備就退,令我費解。”

于禁聽著也有些不理解,對方在寒鴉道打的很強勢。

斥候碰撞哪有不死人的?

劉備本就沒多少本錢,有必要為了封鎖寒鴉道的資訊,消耗精貴的斥候?

所以寒鴉道內,必然有著秘密,最大可能就是屯有一支精銳大軍,伺機殺出。

不管是進襲魯陽,還是側擊堵陽,都能讓己方難堪。

但也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劉備虛張聲勢。

不計成本封鎖寒鴉道,就是為了不讓己方探查真實情況。

李典也是疑惑,劉備現在沒本錢搞什麼強勢封鎖;而劉表那裡也沒有調動大軍的跡象。

劉表真調動大軍,襄陽方面自會有人想辦法將情報送來。

別說一萬,就是三五千左右的調動,也很難隱瞞。

劉表的反常舉動只要被察覺,那情報就能送來。

就在三人思索推敲其中問題時,夏侯惇的長史快步而來雙手奉上一封帛書:“將軍,南方使者來信。”

“怎來的這麼晚?”

夏侯惇接住,見帛書沒有印封,抓在手裡有明顯的汗水氣味,當即鋪開閱讀,皺眉:“原來劉琦所部五千人不準,他只有三千餘人,他借了一千五百人給劉玄德。不好的是,堵陽城內有劉玄德安插內應,已被破城,男女吏民已然遷入宛城。”

他轉手就將帛書遞給於禁二人,獨眼去看長史,長史回答:“此前劉玄德駐屯宛口,多有騎士巡哨道路,欲截殺信使。所以南方使者不敢涉險,見劉玄德退兵這才奔赴宛口。”

“壞我大事!”

夏侯惇恨的牙癢癢,但也很清楚,信使根本不敢冒險。

被劉備抓住,死的可不僅僅是信使一個人。

順藤摸瓜,荊州方面會有很多人倒黴;這些人倒黴之前,肯定不會讓信使的家人好過。

于禁閱讀帛書,見劉備本部只有不到四千人時,下意識眯眼露出一點笑容。

帛書傳到李典手裡,李典也只是隨意一瞥,心中瞭然豁然開朗。

難怪寒鴉道內的敵軍要瘋狂劫殺己方斥候,為的就是遮蔽視野。

如果夏侯惇早早分兵走寒鴉道,三個營兩千人足以擊潰寒鴉道內的這支劉琦所派偏軍。

一千五百人,也就兩個營罷了。

別說兩個營,就是荊州軍五個營,也擋不住三營北軍的攻擊!

官渡戰役以來,北軍有這個底氣。

夏侯惇見於禁二人神色變化,當即就說:“欲穩定中原之士,唯有挫敗劉玄德銳氣。劉玄德進兵來犯,目的有二。”

“一是挑亂汝穎,亂我軍腹心;第二是為河北拖住我軍。”

夏侯惇要算政治賬和人心賬,對兩人繼續說:“他以數千之眾拖累我萬餘精銳,中原之士會如何看待此事?所以他會不勝而勝;我軍放縱他輕易退去,也是不敗之敗。”

于禁當即點頭:“元讓公所慮,僕深以為然。若不能嚴懲劉玄德,我軍退,他又來;我軍來,他又退。如此反覆,我等精銳之師將疲敝難用,也會成天下笑談。”

不能順著劉備的節奏來打,劉備就三四千人。

來回反覆的出入宛口,普通將軍打不過也擋不住劉備。

放任不管,劉備會步步蠶食擴大危害;如果要管,就要派高檔次的團隊過來。

如果每次過來劉備就跑了,你若不追,那劉備還敢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