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棉楮甲

韃子們剛走到約一百米時,家丁隊的鋼弩就射擊了。什麼不打第一槍,老子就要先下手為強。

明代武舉考試規定,步射距離是128米;清朝1885年舉辦的一場武舉考試,步射距離是5o米。

雖然有障礙物阻攔,韃子不方便抵近射擊。但溝底家丁人數少,射擊密度跟不上。

兩個壯婦就在山腰處,快搭起簡易小棚子。她倆和尤七八負責裝彈,小衙內專心射擊鳥銃。

三角形的棚子不大,但足夠遮擋飄落的雪花,防止打溼黑火藥。而且棚子前後空曠通風,火繩槍射擊後的熱空氣煙霧,可以在寒冬裡很快的飄散。

中學物理就學過,冷空氣比重大,一般沉積在地表;熱空氣比重小,很容易與冷空氣生對流,快上升漂移走。

幸虧在寒冷刺骨的冬季,否則火繩槍瀰漫的煙霧,很快就會阻礙射手的視線,刺鼻的火藥味也會影響射手揮。小衙內現在還專門戴上了口罩,這是個好東西,以後要在鳥銃兵中普及。

現在這個位置視野很好,兼顧溝底和斜坡,又相對避風,能有效減少彈丸偏移,還能斜向射擊,增加命中機率。

近現代的重機槍,也經常採用斜向射擊,爭取最大的命中機率,和攔阻效應。

為確保殺傷力和威懾力,小衙內只瞄準突進到六七十米的韃子,專門射擊他們的胸腹部。目的是讓受到重傷的敵人痛苦哀嚎,破壞他們的軍心士氣,儘可能營造恐怖氣氛。

在近現代戰爭中,一個訓練有素的神槍手,牽制、破壞上百名敵人進攻的案例,數不勝數。

改良鋼弩和弓箭的對決,也逐步分出高下。因為障礙物和小衙內的狙擊,韃子弓箭手只能在六七十米外射箭。

包括明朝大稍弓、傳統步弓巔峰之作的清弓,幾乎所有威力大的重弓巨矢,有效射程都不遠。而射快、射程遠的傳統輕弓,威力又不大。

明朝九邊軍隊最常用的開元弓,箭長一般是二尺七寸五分(約為88厘米)。這種弓從蒙元時期就開始出現,並不是明軍的專利,幾乎全亞洲各個地區都有使用。對面的韃子也大量裝備和普及。

受大雪和距離遠的影響,約9o厘米長的弓箭箭矢,飛行姿態不穩定,末端動能快降低,即使射中包裹的如同狗熊一樣的家丁,殺傷效果也非常有限。

早在元末明初,為抵禦弓箭殺傷,當時就開始流行“以其虛胖,箭不能入”的軟甲——“胖襖”。

明代軍事家早就現,沉重的鐵甲不便於擊刺格鬥,就在兵書中極力推薦:“軟甲者以布為之,制如夾襖,用絲綿沙紙釘成厚寸許,納之於中則輕快便利。”的早期原始複合甲。

戚家軍的“緝甲”、天啟朝文獻中,經常提及的“棉楮甲”(注:楮,借指紙,古代用構樹皮造紙)都是用棉花、絲紙、布等材料,疊加混合製作,厚達寸許的,複合型輕便軟甲。

鋼弩兵現在外穿羊皮襖、中間是皮甲、最裡層的就是肥厚寬大,長及腳背的棉楮甲。

雖然它的防禦力不及西方板甲和明朝的鐵札甲,但卻是集保暖禦寒、防禦目的清晰、輕便舒適、經濟實惠、保證戰術動作不變形等諸多要素於一身的,最佳折中型甲冑。

當時戚家軍的頭盔,是用細藤、棉花、絲紙、布等複合材料製作,並且有類似現代頭盔的內襯,能防禦一定程度的鈍器擊打。

新中國成立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工人們佩戴的老式安全頭盔,也是用細藤條編制而成。

家丁隊現在除了戴著這種頭盔,還在其裡面,增加一張大兔皮,連頭帶臉幾乎全能包裹住,目的是為了禦寒。

頭盔外面,還有一個肥大虛胖的羊皮帽子做偽裝罩。這是效仿現代以色列軍隊的廚師帽式頭盔。目的是讓敵人分不清頭部輪廓,降低被精確射擊的機率。

這些類似現代複合甲理念的“混搭風甲冑”,能有效阻攔、降低、消耗遠道而來的箭矢動能,進而提高己方的防禦力。

而家丁們使用的7o厘米長的粗重弩箭,雖然略微短小,但受惡劣天氣影響小,飛行姿態相對穩定,末端動能也過開元弓或者大稍弓的箭矢,能夠輕易打穿韃子的皮襖和皮甲,且加裝“望山”後,命中精度也勝過弓箭。

小衙內故意沒有給家丁配《神器譜》中,明確記載的帶有支架,可以不需要士卒扶持,撐開支架,就可以立在地面上的盾牌,以掩護自己射擊。

目的就是考驗家丁們的心理素質和作戰意志,千萬不能學習黑蜀黍的“信仰射擊“大法。

韃子的弓箭雖然射快,但基本屬於無用功。有的家丁身中三四箭,還能有效還擊。而弩箭幾乎箭箭致命,被擊中的韃子,很難再拉開大磅數硬弓堅持戰鬥。

幾輪對射下來,家丁們都還在用,幫助鋼弩上弦的“杞弦鐵鉤”,瘋狂重複同一個動作。而韃子因為戰損和體力快消耗,原本密集的箭雨,開始變得稀稀拉拉。

可以這麼說,東西方的弩箭都側重於殺傷效率;而東亞弓箭戰術,偏重於近距離的高射,尤其是騎射;西方英格蘭步弓弓箭手,更喜歡高密度覆蓋,玩機率殺傷。

所有武器的優劣勢,並不是絕對的,都要受戰術、地形地貌、作戰意志和天氣的影響,進而生微妙的轉化。

兩側梁茆上,杜老根指揮以家丁為骨幹的戰鬥人員,迅排成人均間隔兩三米的一字長蛇陣,拼命向下打擊。

這邊鋼弩和弓箭不多,剩下的全是一米左右的標槍。因為這東西簡單好製作,方便攜帶,價格也便宜。拒止和殺傷力,又遠弓箭,還不受惡劣天氣的影響。

它的投擲技術含量也不高,哪怕是個莊稼漢,站在梁頂往下扔幾根之後,很快就能掌握基本的使用要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