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困獸猶鬥

陡峭的土坡,韃子不容易上來;最危險的幾道平緩土坡和溝底道路,要麼被寡婦和老百姓潑水結冰,要麼被韃子進攻時,自己胡亂踩踏成冰了。

這種傾斜的冰面,既能反射月光,保證明軍基本的觀察瞭望,還能讓韃子和釘有馬蹄鐵的戰馬,很難衝刺衝鋒。

一些相對單薄馬虎的防禦工事,也被6續趕來的鄉親們,為了自己能安全的吃喝,自覺主動的加固和完善。

不好意思吃白食的他們,又自告奮勇在部分空白緩坡上,佈置了亂七八糟的各種障礙物。主打一個,你不讓我過舒心日子,我也不讓你痛快好受。來啊,互相傷害啊。

流水席還沒結束,原本漏洞百出的包圍圈,就在神木縣全體軍民的齊心合力下,逐步變成了銅牆鐵壁。

按照尤世勇、侯百戶之前召集各個衛所軍頭,開會後的研究安排,小衙內的全部人馬先休息,下半夜上崗執勤。

人的名,樹的影。小衙內和十三太保的名聲,已經傳遍整個榆林城,幾乎快成為傳奇人物了。

現在人家又主動承擔最艱苦、最危險的下半夜守衛任務,這讓其他軍頭和百姓,逐步扭轉對小衙內的負面情緒和看法。

附近最好的一座帳篷裡,小衙內在母親懷裡睡的正香,虎大威過來喊醒了他。老媽尤賀氏很心疼兒子,但張了張嘴,還是把肚子裡的話咽回去了,只安排大鳳、二鳳兩位跟上。

幾個人踩著鄉親們,清理積雪後形成的羊腸黃土小路,爬到一處黃土樑上觀察。

原來韃子凍的不行,竟然星星點點的升起篝火來了。這不是好事情,敵人取暖喝奶茶吃乾糧後,就有力量決死反撲。

最危險的兆頭就是,韃子用類似現代單肩包一樣的袋子,裡面裝上沒去殼的穀物顆粒,用專門的頭套,穩定在馬頭和耳朵上,方便其食用,還不容易脫落撒出來。下面的袋子,只能容納一個馬嘴,也不會被其他馬兒搶奪。

那時候糧食產量低,不光韃子,就是明朝北方也不夠吃。兩波窮鬼,為了爭奪生存權,經常打的頭破血流,你死我活,才讓建奴撿了便宜。

現存的元代文獻證明,至少在蒙元忽必烈時代,還沒有給戰馬餵食原糧穀物的做法。

這個破釜沉舟的舉動證明,韃子不甘心失敗,估摸著現在下血本,等待黎明時最後的生死一搏。

表叔尤世勇也聞訊趕來了,小衙內把自己的應對方法講給他聽。

很快,羞死個人的信天游酸曲野調在黃土塬上再次響起:“司馬光砸缸就一下,豁出去告訴你我心裡話。黑夜裡月牙牙藏起來,撲通通鑽進了哥哥的懷。雲從了風兒影隨了身,哥哥妹妹從此不離分。圪梁梁光光任你走,一夜裡三次你吃不夠。村東的河水嘩嘩的響,妹妹我快活地直喊娘……”

幾個家丁和大鳳二鳳,在雪牆上燃放起一個個單獨的小鞭炮,不時有零星火點輕微炸響。

小衙內藉助周邊稀稀拉拉的鞭炮火光,迅把直射距離35o米、曲射距離15oo米,且威力強悍的大鳥銃,架在掩體上,瞄準溝底最大的一處篝火射擊。

“啊!”隨著一聲慘叫,他馬上轉移陣地,接著用射程遠的魯密銃、交銃、三長銃輪流射擊下面篝火旁,隱隱約約、模模糊糊的人影。

在之前的戰鬥中,他就現這股韃子也有火繩槍,目測還有“斑鳩銃”一樣的重型鳥槍。可能因為天降大雪,才沒有揮出應有的戰力。剛才燃放鞭炮,就是掩護自己的火繩紅點。

明末榆林衛是個窮地方,像前半夜一樣的大型煙花表演秀,擱在現代,也要幾十萬人民幣。不能再玩了,必須勤儉節約,只能留到最關鍵時刻使用了。

天降隕石?表叔尤世勇表示,那是個好東西,就是石子耗費量極其驚人。現在大雪覆蓋,很多路段又被老百姓踩成冰面,加上天太黑,一時半會根本找不了多少塊。

小衙內就只能讓幾個家丁,在自己附近不斷點燃小鞭炮做掩護,不停遊走在山頂上,持續射擊下面的篝火,驅趕那些烤火煮茶的韃子。也避免他們,利用篝火掩護,用重型火繩槍反擊自己。

加裝的仿現代槍械標尺,這時候就揮了巨大作用。明代兵書已經明確記載大鳥銃可以“仰放一千步”,只是缺少標尺,難以較為精確的射擊。

兵書中的記載,可能有些誇張,但至少證明明朝的軍事火器專家,已經對彈道拋物線,有了初步認知。

溝底的韃子,一般是幾個或者十幾人,圍坐在火堆旁,形成一個至少約幾平方米的同心圓,正好方便瞄準射擊。

十幾克~六十克不同重量的鉛彈,從黃土茆頂部打到溝底,即使變成流彈,也能對敵人造成較嚴重的殺傷。

小衙內現在還沒有線膛槍,命中率確實不算高。但漫漫長夜,與其閒著無聊,還不如藉此機會練習槍法、活動身體。

兩側塬梁茆上的站崗戰士和寡婦們,也開始了激情互動:“騎白馬,跑沙灘,你沒有婆姨呀我沒漢,咱倆捆成捆成一嘟嚕蒜,呼兒嗨喲,土裡生來土裡爛……”

“黃土高坡那個坡連坡,一眼眼窯洞串成土窩窩。莊稼高不過那黃土厚,沒有婆姨俺就咋過活。妹不嫌哥哥的日月窮,哥捂著心窩就對妹妹說……”

誰說漢族人不擅長歌舞才藝?越來越多的明軍士卒和百姓,為了度過這個寒冷刺骨的冬夜,也為了宣洩身體中的荷爾蒙,把信天游唱成了“鵲橋聯誼會”。

不會唱歌?沒關係,安塞腰鼓、扭秧歌也可以,來一段自己最得意的秦腔唱段也行。反正怎麼熱鬧怎麼來。

被韃子入寇,而壓抑憋屈快十天的人們,徹底放開。篝火越燒越旺,兩側山頂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享受這個屬於廣大陝北貧苦百姓的冬夜盛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