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結黨營私(1 / 2)

薊遼總督劉策、耿如杞和前兵部尚書王洽,都是山東籍。以他們為的“魯黨”集團,初步形成。

按照密謀之後的安排,劉大人不急著去北京彙報工作,而是組織剩餘難民、流民,馬上在被賤奴破壞的大安口關、龍井關、喜峰口等關隘,挖掘寬約六米,深四米的大壕溝。

在給崇禎皇帝的奏疏中,他故意煽情的寫到:賤奴猖獗、荼毒京畿,微臣沒臉居功領賞,只願戴罪立功。

國事艱難、財政吃緊,微臣在愛國鄉紳、榆林軍、山西軍的幫助下,以工代賑,挖掘巨型溝塹,後面還有密密麻麻的陷馬坑、兩尺高的大石塊,充當障礙物。

目的是臨時頂替破損城牆,等朝廷財政富裕的時候,再重新修繕。

真實情況是,“魯黨”趁著己巳之變,大量地主百姓死亡,或被賤奴裹挾帶走。

他們就與河北地頭蛇馮銓、白養粹等,當地的地主豪紳沆瀣一氣,大肆兼併那些無主土地。

作為等價交換,河北的地主豪紳出錢、出人、出糧,幫助薊遼總督,修建簡易防禦工事。

劉大人在奏疏中,又舉薦這一次,榆林勤王敢死軍的有功將領,如原山海關副總兵楊明、原定邊副總兵張、原孤山副總兵王永祚三人,作為這三個關隘的守將。

作為回報,劉策大人把這些地方,被以前地主豪紳侵吞的衛所土地,全部藉機清理出來,交給三位老將。

目的是預防朝廷不出軍餉時,將士們至少還有基本口糧。

同時三位老將駐守關隘,也是保護燕山深處的根據地產業,尤其是銅礦挖掘和冶煉,相當於榆林軍的印鈔機。

王世欽兄弟倆和侯氏父子,也會帶領燕山步兵營,配合他們防禦和行動,並形成互補關係。

透過一系列操作,“魯黨”有了河北士紳地主的錢糧、榆林軍隊的武力,兩大支撐法寶。

土地,在任何時代,都是最寶貴的生產資料。

已經不是官場小白的劉大人,在一眾狗頭軍師的建議下,用繳獲來的海量金銀珠寶做籌碼,還有榆林軍讓渡出來的軍功,成功取得京城勳貴和太監的支援。

接到奏疏的年輕天子,感動的差點掉下眼淚。

看著幾乎零戰績,還要爭功請賞的關寧鐵騎,屢立戰功的薊鎮明軍、榆林軍和山西軍,沒要朝廷一文錢,還千方百計,組織無家可歸的流民,立刻大搞防禦工事。

收足好處的錦衣衛和太監,也回來彙報工作:三處被毀關隘紅旗招展、鑼鼓喧天、軍民一心,乾的熱火朝天。

尤其是剛打過大仗惡仗的三支軍隊,沒有居功自傲,甚至都不提封賞,全都馬放南山,刀槍入庫,每天在工地上揮汗如雨。

新工事雖然簡陋,但最遲三個月內完工,基本能防禦敵人的騎兵。

正兒八經的城牆,一兩年內估計都不用想了,京畿平原一片焦土,去年種的冬小麥,基本都絕收了。

人吃的糧食都不夠,到哪裡找昂貴的糯米,做砌牆材料?北方又不產糯米,這是沒辦法的辦法。

真實歷史上,進獻讒言,搞死這三位,山東籍高官的周延儒,肯定把劉策大搞土地兼併的事情,打小報告捅上去。

沒想到,年輕天子根本不在乎,無主土地歸哪個地主所有。

只要不花朝廷的錢糧,就能快構建防禦工事,比什麼都重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